首頁>育兒>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養育方式不同 目標績效不同

很多父母都不會承認自己有毒。那麼,何為“有毒”父母?怎樣才算是對孩子有毒,卻又不自知呢?

很簡單,看看他們養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以及孩子的成效,就知道有毒沒毒,或者毒性深淺。

很多媽媽都頭疼,冬天叫孩子起床上學很困難。不是賴床就是磨蹭,總之起床這關要鬧騰整個冬天。

起來之後,也不積極主動地準備刷牙、洗臉、吃飯,而是先呆兩分鐘,然後才兩眼無神地去洗漱。相信很多媽媽們都會一邊準備早飯、書包,一邊疊聲地叫孩子快點。

天天如此,日日重複。

孩子磨蹭拖沓的習慣日復一日,爸媽卻幫孩子把時間趕了又趕,精疲力竭不說,孩子還沒意識到自己在這件事情上的問題所在。

毫無疑問,以上爸媽的做法,就是“有毒”的教育方式。但在大多數父母看來,這事兒太小了,簡直不值一提,更扯不上教育方向不對。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當然不是。

有的孩子,在時間管理與自我驅動力上,早就比其他同齡人,先行了一步。

網上有一則家庭監控錄影是這樣的:

早上6:45分,上小學的小男孩就自己起床了,只見他有條不紊又迅速地將衣服一一穿好,然後開始熱早飯,洗漱完成後,正好吃早餐。吃完早餐收拾好書包,又環顧一眼室內有無遺漏,然後出門上學。

全程不過十來分鐘,但小男孩從起床到吃早飯,再到出門上學,沒見有父母在旁邊催促、指點,更不用說將早飯端到桌上,牛奶麵包遞到嘴邊。

從影片來看,應該是爸媽要上早班,所以就用這種家庭影片監控的方式,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從小男孩的熟練程度來看,這樣的生活起居已成為習慣,不是一天兩天了。比起冬天爸媽一早將早飯熱好,卻拖都拖不動的小皇帝小懶蟲來說,可是天壤之別。

為什麼別人家孩子能這麼自律,爸媽不在身旁也能井井有條?為什麼自己家孩子卻懶散拖沓,生活習慣一團糟還需要父母從旁監督?

區別就在於,他們用了不同的“環境教育方法”。

而無論是家庭富有還是家境貧寒的家庭,在教育子女上,只要從一開始就堅持樹立規範,提出明確的“內省心智”目標,就可以讓孩子的行為習慣,從心智、心態上得到改善和提升。

家規比培訓班重要 家風訓練比刷題有效

不做對孩子有毒的父母,不以有毒的方式教育孩子。想要避免自己中毒,就要多汲取前人的家庭教育經驗。

天下第一世家孔子世家,在教育子女上有十訓:

1.即使貧困,也絕不抱怨自己的生活環境;

2.即使處於困境之中,父母依然應該對子女傾注所有的生活熱情;

3.越是勵志成為偉大的人,越要持續不斷地進行自我學習與醒悟;

4.即使失敗也不氣餒,而應以頑強的挑戰精神為子女樹立榜樣;

5.經常帶子女進行長途旅行,以考驗和鍛鍊自己和子女的心智;

6.凡是精明的人,都可以拜他/她為老師;

7.結交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8.不直接干涉老師的教育,日常教授子女,需時刻監督和考察其學習效果;

9.尊重孩子的優缺點,因為人性的弱點,有時反而會成就一代偉人;

10.培養孩子勤學好問、刻苦鑽研的學習習慣以及思維習慣。

說起來,以上到底是否真為孔子世家家訓不重要。

重要的是,為人父母,既需有一套自己從實踐中來的經驗和方法,也要站在巨人巨匠的肩膀上,以更高更為廣博的判斷標準,去衡量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是否得當。

這樣做,不僅能及時反省自己是否成為“有毒”父母,正在微乎其微的錯誤方式把孩子帶偏,更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在更廣闊的層面上,看清楚孩子的優缺點,讓教育方向和方法更清晰明確。

當一個家庭為子女建立起嚴謹而有序的家規,並嚴格執行其養成,那麼,在這種良好氛圍下耳濡目染的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形成良好生活規律和環境認知。

比如上述家庭錄影的例子中,要上早班的父母給孩子設定好鬧鐘後,就讓他進行自我管理,也可能只是簡單的告訴他:如果不按時起床,上學就會遲到,遲到會受到老師和爸媽的懲罰。

當孩子明確知道了事情結果全由自己控制時,他會比父母在身邊時更有主動性,更能夠細膩地規劃,只為達到簡單的目的:上學不遲到。

久而久之,這種生活習慣就會改變大腦認知,讓他明確意識到:時間管理 + 事項安排 = 結果的行為模式,是自己一手可控的,是能夠產生良好效果的,從而增強自信心,自我管理能力也由此而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在這裡,家庭既是個體人生起點的地方,也是個人美好理想與夢想出發啟程的地方。

因此,及早給孩子樹立家規,比讓他每天奔波於數個培訓班成為學習機器,更能讓他在學習之外,有精神意識上的成長與積澱;而如果一個家庭擁有良好的家風,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將更添豐富的內在體驗,並壯大自己的精神世界。

這種思維方式、個人風格、處世方法和態度上的習得,比天天刷題的教育效果,更為持久深遠。

古今中外歷史上,就有幾大家族延續數百年,而始終基業長青,世代繁盛。秘密何在,就在於家規家風的傳承、培養和規範。

比如備受推崇的曾國藩家訓,比如出過幾代狀元、朝廷重臣、國之棟樑的江浙錢姓名家族(著名的火箭專家錢學森,就是家族一員)。

我們推崇的,並非老舊教育教條,而是從歷史中借鑑名家偉人們,是如何既抓孩子學業、習慣的同時,也將孩子培養成為了國之棟樑、時代驕子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不做有毒的父母,理當從正自己開始,當人的內心清醒,認知純粹,在孩子的教育上,就會直搗黃龍,取得佳績。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參考資料:[1] Anthony, E. J. (1987). Risk,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 An overview. The invulnerable child, 3-48.

[2]Piaget, J. (1972).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New York: Basic Books.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碎碎唸的日常」父母與子女不過是各自人生路上的一程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