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昨天,一個朋友打來電話,聊了半個多小時,主題無非就是圍繞孩子,再具體點就是孩子的學習問題。

“母親”這個標籤,似乎已經成為女性的束縛和壓抑

朋友打電話,自然是抱怨孩子學習不好,不努力不上進的問題,而我作為一個學渣的媽媽、佛系家長,自然也沒有什麼可以給她借鑑的經驗,只能是把我們家的情況給她做對比,讓她找到一點安慰。

可是我看,身邊“學霸們”的媽媽們,好像也有她們焦慮,只是焦慮的層級不同而已吧。我們焦慮的是孩子什麼時候擺脫墊底的狀態,焦慮能不能考上一個高中;她們焦慮的是,孩子能不能每次考第一、能不能拿競賽一等獎、能不能上清華、北大。

然而,“孩子怎樣才能更好”式地焦慮何時是個頭?

身邊的媽媽們,一般會把我當作“佛系”媽媽的典型,不報課外班、不上名小衝刺班、沒買過輔導教材、不關心考試成績……

然而,處在這樣一個教育極度內卷化的時代和省份(江蘇省),在唯分數論的大環境下,不在乎是不可能的,我畢竟不是聖人,也不是高僧。然而我知道我的孩子,我知道他的努力、他的無助、他的委屈和傷心。我也經歷過“為什麼別人可以,他就是不行”、“他就是貪玩、不努力”的憤怒中,但當我花越來越多時間去給他輔導課後作業、去複習、預習,去整理題目、去和老師溝通,當我看到他為了第二天的考試兀自忐忑不安,看到他自言自語“我就是笨,怎麼辦呢”,我在想,或許不是他不努力、不在乎,他是真的做不到呀!

我的孩子,永遠不會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前天晚上,跟孩子聊完天,看著他安然睡著後,我和孩子爸爸閒聊,十點半的時候,對面樓裡傳來一聲撕心裂肺的哭喊,像一根鋒利的劍刃,劃破了寧靜的夜晚,我的心陡然一緊,接著是一個男人的咒罵聲,以及沉悶遙遠的“啪啪”,孩子的哭聲乎高乎低,充滿了恐懼和求饒,我聽得眼淚都要出來,忍不住地想要去那個孩子。可是,我終究只是想想,沒有行動,是呀,我又有什麼資格呢?人家家裡的事情,我什麼都不知道,也什麼都幫不上。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親子關係亦是如此。

隔了良久,孩子父親嘆到:“父母與孩子,各有各的人生,無非是中間有一段路程互相陪伴而已,父母焦慮或者不焦慮,甚至陪伴或者不陪伴,到底有多大的區別呢?最重要的,還是各自把人生路走好,想穿了這一點,也唯有好好珍惜這一段路程而已。”

我聽完,深以為然。要說考學,留守兒童,也能出狀元;被雞娃父母從小管到大的,也有不少學渣;再往大了說,大學沒念完的,也有不少人闖出一番天地,讀了好大學的可能生活也一般。我不是宣揚“讀書無用論”,只是我認識到,我的孩子很大可能在應試教育中做不好,但我不能因此而判定他的未來一片灰暗,我相信,他有他獨特的人生路,可能不像大眾希望的那樣,但是也能精彩紛呈。

我想我能做的,第一就是在學業上儘可能幫助他,第二,多攢些錢,給他未來多一些選擇的資本(這也是我努力學習理財的重要原因)。但可能更重要的,還是想幫助他樹立一個健全的人格,然後在他成年前的這十年裡,好好相處。

我和孩子父親,自也有各自想要實現和為之奮鬥的理想,家人之間,也不要有“誰為了誰,犧牲多少”這種道德綁架,這一段共同扶持的人生路,誰有了困難,我們互相幫助跨過去,誰想要欣賞不同的風景,也大可去欣賞,每個人都要收穫自己的精彩呀!

父母與子女不過是各自人生路上的一程伴侶而已”,抱著這樣的信念,想來也會少一些焦慮吧。

昨天和朋友聊到最後,我說,“馬上春天來了,天氣好,幾個孩子約出去玩”。

朋友:“好啊,正好給兩個孩子好好教育一番。”

我:“別,玩就是玩,天天就著這些不放,幹嘛呢,我們也要學會放鬆。”

朋友:“好吧,說到底,健康最重要,要是哪天抑鬱了想不開,到頭來一場空。”

我:“是呀。”

父母大概就是這樣吧,大道理誰都懂,只是在現實中,真的做不到,只能時時自我安慰,找到適合自己家的相處模式,以及自我的心靈脩行之路。

願孩子們健康成長,都能品嚐到苦盡甘來的甜美與喜悅!

5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父母跟孩子是否需要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