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如果我們對待孩子隨心所欲,雖然提出要求或者訓練孩子,卻沒有期待這些要求和訓練會有效,那麼只會讓孩子迷惑。而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前後一致,言行一致,孩子會感受到清晰、穩定和安全,他們也因此能夠學會尊重客觀,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1

店員拿了幾雙鞋讓威妮弗雷德試穿。媽媽說:“你自己決定要哪雙,親愛的。"海軍藍色那雙看起來不錯,但威妮弗雷德說,她更喜歡紅色的鞋子。店員拿了一雙紅色的鞋子,小姑娘非常喜歡。

“可是威妮弗雷德,海軍藍色比較實用,更百搭。你確定想要紅色的嗎?確定嗎?"威妮弗雷德邊照鏡子邊說:“ 是的,媽媽。” “過來,再試一下藍色的。 "威妮弗雷德穿著海軍藍色的鞋子照了照鏡子。

媽媽說 : “我們決定買這雙藍色的。 " “不 ! 媽媽, 我要紅色的 ! " “噢,威妮弗雷德,紅色的太不實用了。很快你就會不喜歡的。做個乖孩子,買藍色的鞋子吧。”小姑娘噘著嘴接受了媽媽的決定。

一開始 ,媽媽說了威妮弗雷德可以自己做決定,可是媽媽卻做了決定,還非要女兒聽從她的決定。媽媽前後不一致,不守信用。

我們想教會孩子怎麼做理智聰明的選擇,那我們就必須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即使選錯了,他也能從中有所學習。

我們的說教不能讓孩子學習。在威妮弗雷德眼裡,媽媽是個大老闆,這個大老闆不給她想要的東西。威妮弗雷德沒有機會學習自己選的鞋子是不是實用,她只有鬱悶和生氣。

如果媽媽言行一致,讓威妮弗雷德買紅色的鞋子,她就很可能發現這雙鞋子跟很多衣服都不搭,而她又不能買新鞋,所以她就需要接受和忍受這個決定的結果。下一次,她便學會了仔細,主動地考慮。用這樣的方法,媽媽就不再像個大老闆,而是個有智慧的教育者。

2

“媽媽。"六歲的葆拉走過商場門口時拉住媽媽的裙子。“什麼事?" “可不可以給我一個硬幣?" “做什麼呢?" “我想去騎木馬。" “不行,葆拉,今天不行。" “拜託,媽媽!"葆拉開始耍賴。

“葆拉,我都說了不行,快走!我還有好多事情呢。"葆拉不但沒有走,反而可憐地哭起來。“啊,看在上帝的份上!好吧,那你就騎一次。記住,只能騎一次。"媽媽把葆拉抱起來放在木馬上,塞入硬幣,然後在一旁等待享受樂趣的女兒。

媽媽本來說了“不行",後來卻又妥協了。她沒有說 “不"的勇氣,也不能堅持自己的想法。當孩子不能達成目的開始哭時,媽媽就可憐孩子,做出了讓步。

媽媽這樣的做法,是在訓練葆拉不用聽她的話,也使葆拉形成一個錯誤的觀念: “眼淚的力量"可以讓她得到她想要的一切。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很簡單,葆拉應該有自己的零用錢 , 當她問媽媽要硬幣時 , 媽媽可以回答 : “用你的零用錢吧 , 寶貝。 " 如果孩子的錢不夠 , 那就此作罷。

媽媽不需要和孩子爭辯、 說教或者同情、 妥協。 如果葆拉有錢 ,那就去騎木馬 ; 如果沒有錢 , 那是葆拉自己的事。 媽媽說了 “不",就要保持言行一致,有效跟進自己的話,而不是被孩子的挑戰行為所影響。

3

媽媽受夠了每天早上叫兩個兒子——亞歷克斯和哈里——起床時的折騰。她打算把從家長指導中心學到的新方法付諸實踐。

她買了一個鬧鐘,告訴兩個兒子,他們自己設定鬧鐘,然後自己聽到鬧鐘後起床。第二天早上,媽媽聽到鬧鐘響,然後聲音停止了。她等了一會兒,卻沒有動靜。她意識到孩子按掉了鬧鐘,然後又睡著了。

她進到房間叫醒孩子:“我跟你們說過了,要自己聽到鬧鐘起床。你們的鬧鐘半個小時以前就響了,可你們現在還沒起。快點,趕快起床!"

媽媽的開端很棒,但她沒有貫徹執行。她沒有真正做到讓孩子自己起床。她的行為前後不一致,仍然在催孩子起床,所以這還是媽媽的任務。

如果媽媽真的想讓孩子學會自己起床,就需要完全退後, 把責任交給孩子們。假如孩子們把鬧鐘按停後繼續睡 ,那是他們的事。 他們不論多晚起床,學還是要上的 , 要自己去面對遲到的後果。

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媽媽不要動搖 ,貫徹她的決定。當孩子發現媽媽不再忙於和孩子糾纏,就會真正承擔起這個責任。

4

十一歲的邁克爾和九歲的羅比想養一條狗,為此懇求了很長時間。最後,爸爸媽媽決定養一條狗,但前提是兩個孩子需要負責餵食和清理工作。他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興高采烈地買了一條狗。

剛開始,孩子們盡職盡責,但很快新鮮感過去了,他們開始漸漸懈怠了。媽媽餵狗的次數越來越多。儘管她一再提醒、催促、講道理,可孩子們還是會忘。最後媽媽恐嚇他們,如果他們再不盡責,就把狗狗送人。

邁克爾和羅比有點害怕,接下來的兩天,他們做到了說話算數。可是一個星期後又恢復了老樣子,媽媽徹底放棄了,她覺得自己不能不管孩子們和狗狗在一起的快樂。

可憐的媽媽,她最後承擔了所有的工作和責任 , 而孩子們享受樂趣。

然後媽媽問 : “這樣忘記餵狗的行為, 可以允許發生幾次呢? " 讓孩子們自己說一個數字。 接下來媽媽可以說 : “如果你們同意 , 當忘記餵狗的次數超過這個數 , 我們就要把狗狗送人。”

孩子們知道對動物不管不顧是殘忍的行為。超過約定的次數後,媽媽要執行協議,把狗狗送走。但這不是懲罰,不帶任何怒氣,而是執行約定的結果。

保持連續一致是規律的一部分,有助於建立健康界限,健康界限讓孩子產生安全感。如果我們對待孩子隨心所欲,雖然提出要求或者訓練孩子,卻沒有期待這些要求和訓練會有效, 那麼只會讓孩子迷惑。 而另一方面 , 如果我們前後一致、言行一致 , 孩子會感受到清晰、 穩定和安全 , 他們也因此能夠學會尊重客觀 , 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摘自魯道夫·德雷克斯、薇姬·索爾茲《孩子:挑戰》

5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為什麼孩子到兩歲會很“可怕”?背後的資訊量大,家長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