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學校開學,神獸歸位。

大寶回來說消失大半年的班主任居然回來了,大家特別開心。還專門問了我一個問題,為什麼她跟我姓,妹妹跟媽媽姓?

乃公回答:因為你們都是爸爸媽媽的孩子啊,爸爸媽媽都很愛你們;媽媽生你們很辛苦,所以你跟爸爸姓,妹妹跟媽媽姓。

完美。

大寶繼續問:那為什麼某某跟他弟弟都是跟爸爸姓啊?

乃公深知此問有坑,靈機一動,反問:那個誰是不是哥哥跟爸爸姓,他跟媽媽姓?

大寶想了想說是,再問:是不是生出來像誰就跟誰姓?

乃公只好說:有道理,你跟爸爸長得都像《海底小縱隊》裡角色。

大寶繼續不解:可是妹妹長得跟你一模一樣啊!

徒留乃公在飯桌前凌亂。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

一般來說,如果是頭胎,除非特殊情況,孩子確實都會跟爸爸姓。

婚姻法也明確指出:孩子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

實際上,孩子跟媽媽姓的情況並不少見。

第一種,男方是上門女婿,不但孩子要跟媽媽姓,連自己都可能會被要求改跟岳家姓。

第二種,父母離異,孩子被判給媽媽。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爸爸犯下出軌、家暴等過錯,媽媽想斬斷一切渣男的存在感,索性讓孩子跟自己姓。

第三種,男方願意為了愛情做出犧牲。男方愛得太深,正好女友家沒兒子,女方家長就會提出條件:想娶我女兒可以,如果是男孩要跟我們姓。為了愛情,只好接受。

當然,有一個辦法可以避免以上任何問題:夫妻同姓。

我姓張你也姓張,我姓楊你也姓楊,跟誰姓都一樣。

但二胎一來,局面就變了。尤其頭胎是男孩的情況下,二胎跟誰姓?

第一種,頭胎是女孩並且跟爸爸姓。

二胎如果是男孩,儘管孩子跟誰姓這件事在法理上是平等的,但考慮到約定俗成,往往會優先跟爸爸姓。

二胎如果還是女孩,男方堅持二寶跟爸爸姓的意願就會弱很多——反正不會再生第三個了,二寶跟媽媽姓也不是不可以;當然,女方又如果沒有明確要求,也可以繼續跟爸爸姓。

第二種,頭胎是男孩並且跟爸爸姓。

二胎如果是女孩,男方也喜歡女孩,可能會繼續希望跟爸爸姓;如果沒有特別想法,女方如果明確提出要跟媽媽姓,男方一般也會答應。

如果二胎還是男孩,問題就來了。這也是比較麻煩的一種情況。

如果父母都是獨生子女,女方就會提出,大寶跟爸爸姓,二寶跟媽媽姓的要求。這在法理上合情合理。但在情理上呢?男方往往會不那麼願意。畢竟是兒子啊!萬一有個什麼意外,或是長大了梅妻鶴子不想結婚,或是結了婚不要孩子,甚至出軌呢?兩個都跟爸爸姓,多一道保險不是?

這個時候就要考驗夫妻的感情和理智了。

孩子他爸的回答是:“他已經是次子了,如果不跟我姓,將來怎麼繼承財產?房子還給不給他?”

我聽完後的第一反應是——次子不是兒子?是次品?

第二反應是——看來家裡的兩套房,寫的都是孩子他爸的名字。

最後才反應過來,他是70後,還來自一二線城市外的廣大下沉地區。

在他的腦袋裡,依舊是根深蒂固的嫡長子繼承製

嫡——必須是正妻所生。

長——第一個兒子。

子——只是兒子,女兒沒份。

作為出生在城市的80後獨生子女,腦袋裡好像完全沒有“嫡長子”的概念。後來仔細回憶了下,我爺爺傳下來的幾大櫃子線裝古籍,確實都給了大伯父。到了我們這一代,重新讓我們意識到“繼承”這回事,還要拜1818黃金眼、老孃舅裡親戚、夫妻間分家產、搶房子那堆破事所賜。

孩子媽媽覺得已經有長子給丈夫家傳宗接代,他們一家生孩子養孩子付出了那麼多,讓次子跟她姓並不過分。

二胎帶來的不僅僅是撫養教育、家庭分工、經濟壓力等現實問題,更會與傳統家庭宗族觀念發生碰撞。

沒錯,那位老爸的意思就是:

如果次子不跟他姓,就會失去繼承權,就沒資格拿到房子。

而讓次子跟他姓,是為他好,為他將來考慮。

最後,小兒子依舊跟了爸爸姓。

想來媽媽覺得,兩個兒子都是自己辛辛苦苦生下來的,真要讓小兒子因為這件事丟掉一套房子,實在是太對不起他了。當媽的只好放棄自己的權利來成全兒子。

之後幾年,孩子媽媽多次提出離婚。兩年前,長子10歲,次子4歲時,因救治不力去世(這件事我會單獨拿出來寫)。

可見就算生了兩個兒子,也有很多爸爸不願放棄冠姓權。

造成男性在“跟誰姓”這件事上佔據主導的原因,一來是傳統習慣,二來則是男性在尋找伴侶時,天然會找比自己“弱”一些的伴侶,好在家庭生活中佔據主導權。而大多數女性也天然會找條件比自己好的男性來當伴侶,好有個“依靠”。

一句話:經濟基礎決定話語權。

誰賺錢多,誰地位高,誰說了算。

自古皆然。

子女跟誰姓的實質是父權和母權之爭。

子女姓氏之爭的背後往往是雙方家族的博弈。而導致父權在家族傳承和家庭事務中佔據主導的根源則是中國數千年的父權社會。

實際上人類社會最早期和大象等群居性哺乳動物一樣,都是以母系為中心的,即族群的中心是母親和母親的母親。雄性後代一旦成年就會被趕走,只有活下來的最強壯的雄性才有資格與其他族群繁衍後代。

中國最早的姓都帶女字旁,如姬、姜、贏、姒、妊、妘、姚等古老的姓氏。隨著生產力的進步和社會組織的發展,男性的地位得到提升。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姓和氏就開始分流。姬、姜、贏等姓氏代表古老的血緣源流,而封地、官職、職業則慢慢區分演化為不同的氏族分支。中國也開始進入父系社會。

西周制定周禮後,又開始用產翁制和成丁禮來強化父權,剝奪母權。但這僅限於對兒子,對女兒的所有權則無所謂,因為女兒早晚要嫁給別人家。從後子女隨父姓就成為一種風俗文化傳承。

當女性開始覺醒,當媽媽們在社會地位、職場和收入追上男性時,“男尊女卑”的格局開始鬆動,女性在家庭事務中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大。

“我辛辛苦苦生的孩子,當然可以跟我姓。”

鏗鏘有力。

9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6歲熊孩子一鍵清空爸爸7萬購物車,商家:有的能退,有的不能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