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老一輩人常說:3歲分床、5歲分房。

也就是說,孩子在長到一定的年齡後,就要離開父母的懷抱自己單獨睡,這主要是為孩子的將來著想,讓他從分床開始,逐步養成獨立的能力。

因而也被一些發達國家所推崇,這本來是一件好事,父母們非常樂於採納,但由於這種說法太過絕對,最終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楊立自從有了孩子後,經常閱覽一些育兒知識,他看到孩子長到3-5歲時,就不能再和父母一起睡覺,必須與他們分床分房。

他認為講得很有道理,心裡琢磨著自己的兒子已滿3歲,按照這種說法,再不分床就晚了。

在與妻子商量以後,他在主臥的角落旁安了一張小床,讓孩子每晚自己入睡。

最初,兒子不樂意與媽媽分開,每天都會大哭大鬧,但楊立硬下心腸堅持這樣做,過了幾天,兒子不再哭鬧,他心裡暗暗高興。

一天晚上,他悄悄觀察身旁的小床,才發現兒子並沒有睡著,而是一直盯著大床的方向,身體有些微微發抖。

原來是由於缺乏父母的陪伴,兒子從內心感到害怕,所以久久不能入睡,這讓他對分床的事產生疑惑,不知應該怎麼辦才好。

那麼,孩子與父母分房睡的最佳年齡,究竟應該是多少歲呢?

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

德國心理學教授梅蘭妮格列瑟認為,只要孩子自己想要單獨睡,這就是最好的分房時間。美國心理學專家透過研究認為,在孩子10歲以前,如果能順利地與父母分房睡覺,對孩子的成長不會產生任何問題。

由此可以看出,讓孩子分房睡要看他自己的願望,父母不能過分強迫,對分房的最佳年齡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要根據孩子的性格、意願等情況,最後進行綜合選擇。

因此,父母不要盲目跟風,也不要糾結分房睡的最佳年齡是多少,而要清楚地知道過早分房的危害,並提早為今後分房做好相應的各種準備。

如果過早地與孩子分床分房,會對他產生哪些不利影響呢?

一、缺乏安全感

孩子出生後,大多與父母睡在一起,因而在與父母分開睡時都會哭鬧。

父母為了實施自己的計劃,往往會讓孩子與自己強行分開,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有的還會鎖上房門,讓孩子孤零零地留在房間裡,即便大哭大鬧也不予理睬,經過幾天的時間,孩子可能不再哭鬧。

從表面看是服從了分房的結果,但並不一定就表明他內心已經接受,有的可能會經常從夢中驚醒,最嚴重的後果就是缺乏安全感,有的人即便已經成年,也會留下極大的陰影。

二、不能儘快適應

孩子與父母睡在一起時,因為有他們的愛撫,能感受到他們的聲音,內心是非常踏實的。

一旦與父母分開,無人陪伴或者陪伴不多,再加上房間變得安靜起來,容易因為不習慣產生恐懼心理,從而讓膽子變小變弱,性格變得敏感起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適應這種生活。

三、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由於與孩子分睡大多是被強迫的,並不是他們的主觀願望,屬於情非得已,因而孩子在心理上很難接受。

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就會產生被拋棄的心理,不但在性格上變得敏感,做事小心翼翼,還會放棄與人接觸和交流,久而久之,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嚴重的還會出現自閉、抑鬱等現象。

在計劃與孩子分房以前,父母要做好哪些準備呢?

先分床後分房

在與孩子分房之前,要讓孩子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才能從與父母一起睡,順利地過渡到獨自入睡。

可以把孩子的小床放在自己睡的大床邊,告訴孩子這是屬於他自己的天地,在他睡覺時,父母要陪在他身邊,讓他慢慢地適應,不要把他扔下不管,這會讓他感覺變化突然或太大。

提前告訴分房之事

在分房前一段時間,父母要透過談話、遊戲和看書等方式,提早告訴孩子,讓他對分房有一定的認識,在心理上做好準備。

這樣在正式實施計劃之後,才不會產生強烈的牴觸情緒,有的孩子還會因為好奇心,自己主動提出單獨睡的要求,這更能達到期望的結果。

共同佈置臥室

在家庭有了與孩子分房的打算以後,父母要提前購買好小床、被子等物品,按照孩子的喜好和願望,最好邀約他一起進行佈置,這樣能讓孩子對自己的空間產生感情,更能愉快地接受分房的安排。

讓孩子單獨睡覺時,最好在先陪伴他一段時間之後,再逐漸變為等他入睡後再離開,這樣更能讓他儘快地習慣。

在與孩子分房的過程中,父母切記要有耐心,讓孩子心情快樂地接受,才容易取得成功,千萬不能急於求成。否則,會讓孩子哭鬧不休,既影響其身體健康,又吵得四鄰不安,從而讓分房的打算功虧一簣。

17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最“霸氣”的產婦火了,生完孩子直接走回病房,網友:凱旋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