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問題都要從孩子上學以後才開始,因為在孩子出生以後大多數孩子被放在了爺爺奶奶身邊。在孩子的身上得到更多的便是寵愛,缺失的便是教育。也有很多父母,為了教育孩子辭掉了工作,可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教育孩子。有一些人會按照書本去教育,有些人會按照一些錯誤的案例去摸索,還有人在一些成功的人身上去取取經。

對於孩子的教育有的人能夠理解,有的人卻理解不上來,總認為孩子的教育不用管,長大就好了。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孩子的教育出了問題,都是因為前期沒有做好孩子的教育,教育專家曾提出過,孩子六歲之前,如果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如果等到孩子上了小學以後再去教育,很多行為已經成為既定的模式,很難去改變,而且孩子人生觀價值觀這時已經有了基礎的形成。想要改變孩子也變成了一個非常難的事情。

六歲前有哪些教育問題是錯誤的?

第一,父母的缺席。

有一部分家長認為想要讓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保住經濟基礎才是最關鍵的,所以,把大多數時間全部都投入在工作上,白天為了生活奔波,晚上回到家以後有時間就陪孩子,沒有時間就把孩子放在老人身邊,認為自己也是父母帶大的,所以,帶孩子這種事情父母一定比自己還會拿手。但因為隔代教育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縱容孩子的小脾氣,包容孩子的一些自私行為,這些都給孩子的性格形成帶來很大的弊端。

還有一部分家庭處於半缺失狀態,經常被大家稱為“喪偶式”。生活中父親和母親總是有其中一個人缺席,孩子教育只能靠一個人去完成,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著極大的扭曲現象。爸爸媽媽在孩子的那些是無法取代的,同時孩子的教育,也會受爸爸和媽媽雙方的影響,如果有單方的缺失,必定會對孩子的發展造成失衡。

更為常見的一種變為留守兒童,很多經濟不發達的地區,通常生孩子的數量要比賺錢的速度快很多,而為了滿足現有的經濟基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一年到頭看不見一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只是讓孩子吃飽,這樣的孩子顯得更加孤單,缺少父母的陪伴,缺少教育的澆灌。更缺少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導向,甚至在孩子上學以後也不在父母的身邊,會對孩子的性格及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

第二,溺愛是家庭。

很多家庭對孩子的愛超出了本來的負荷,當提出溺愛這個詞的時候,父母可能也沒有在意,更沒有感受得到,總是沒有底線,沒有原則的對孩子好。孩子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都會對孩子無條件滿足。而對於孩子的未來,也會按照父母心裡所想對孩子全部管控。這樣的愛給孩子太過沉重,同時也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負擔,不僅讓孩子不能夠得以發展,同時,這種過於保護過於溺愛的家庭。其實是在害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失去了自我成長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變成一個巨嬰。

第三,超負荷的教育。

雖然經常有人說教育孩子要趁早,但是如果把教育用地太全面太多,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負擔,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非常高,孩子剛剛會說話就希望孩子能夠背誦唐詩300首,孩子剛剛學一點東西,就希望孩子能夠掌握更全面的知識。把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培養孩子上面,而忽略了和孩子之間愛的表達和互動,這種孩子被動式的成長,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摧毀。

第四,不統一的教育方式。

有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不能達到統一的觀點。這會出現每個人向孩子傳遞的思想不同,教育方法也不同,在教育理念上產生分歧的時候,會讓孩子的內心產生質疑,不知道應該聽誰的,更不知道哪一方才是對自己成長有利的。孩子自然會選擇一個認為自己會比較輕鬆,而且會得到這一方支援的那個人,學習上孩子一定會選擇投機取巧,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非常容易形成兩面派,雙重性格,而且這樣的孩子不容易相信父母,總是產生質疑的心態。

六歲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夠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自己良好的性格發展,這才能夠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如果在六歲之前家庭教育不得當的話,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六歲前家長應該注意孩子哪些問題?

第一,關於性格。

六歲之前的家庭教育可以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定要關注孩子的性格,養成看孩子性格當中有哪些壞的行為或者壞的習慣,是因為父親或者母親的教育造成的,或者因為某些特定的原因,一定要對孩子加以正確的引導。

第二,潛能的開發。

六歲前是孩子潛能開發最關鍵的時刻,在這一個時期,家長一定要盡職盡責地陪護好孩子。能夠找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更要知道孩子在哪方面比較突出。

第三,獨立自主的能力。

六歲前雖然是一個孩子,但家長不要過多的參與,過多的干預孩子管控孩子,這些都可能讓孩子喪失自主學習能力,即使在孩子上學以後也很難改掉這樣的行為,很多孩子在上學以後寫作業拖拉,不知道如何利用好時間,都是因為家長強制性的參與造成的。

家庭教育問題上家長應該如何去做?

第一,保持統一的教育觀念。

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一定要立場堅定。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這樣才能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性格和品性,即使在教育問題上產生衝突,父母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生正面衝突。這會給孩子帶來錯誤的認知,形成雙面性格,只有觀點一致才能夠讓孩子找到正確的前進方向。

第二,言傳身教。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看在眼裡。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來說會產生深遠的意義,父母沒有好榜樣孩子則會影響發展。

第三,保持良好的家庭關係。

保持良好的家庭關係,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和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做到不缺失陪伴,不減少愛的滋養,學會在情感上和心理上給孩子一定的疏解,這才能夠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第四,好習慣的培養。

習慣則是生活中的點滴累積,也是一種堅持的結果,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在生活中注。自己的言行舉止,培養自己的好習慣,這樣才能夠擁有良好的品行和基本的道德規範,培養出孩子的好習慣。

第五,懂得尊重孩子。

家長和孩子的身份一定要明確,不要總是站在制高點去指責孩子,要學會去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才能讓孩子建立起和父母之間的良好親子關係,同時也能夠願意和父母交朋友,讓孩子自信不斷增長,這有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不是沒有道理的,早期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不要在孩子六歲以後再去教育,這時可能就晚了,在六歲之前對孩子的教育只要掌握得當,這將對孩子產生一生的影響。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故意不迴應你怎麼辦?心理學:改錯的或許應該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