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路上正準備帶著自家的寶貝回家,走著走著就聽到旁邊的家長在和自己的孩子說話:“我都跟你說了那麼半天了,你怎麼一句話都不迴應呀,你有沒有聽到我說話呀?學校裡那些作業得按時完成,之後要去做運動,要不然這小身板以後感冒了怎麼辦呢?”
結果無論這位媽媽說了多少句話,孩子都沒有迴應,這一點反應都沒有?媽媽就忍不住的開始抱怨,為什麼孩子對自己說的話一點都不迴應,難道是嬌慣壞了嗎?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其實在生活當中,孩子不迴應爸媽的問題還是比較常見的。不過所有的事情都有一定原因,這個問題比較常見,就說明家長在教育的過程當中,可能犯了幾個通病。
1,經常講道理,而且內容還沒什麼差別。
2,從來不會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總是以自己的想法為核心。而且也不會想寶貝們的感受是什麼,不做分析就去反駁。這個孩子的想法是錯的,做法也十分危險。
3,口氣非常的強硬,甚至是命令孩子去做某些事情。
4,跟孩子敘說自己的觀點或者是想法,家長總是在忙別的,甚至會有些心不在焉。
這些問題應該是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的情況,家長總覺得自己年齡大,孩子小,不可能提前預測到未知的危險。要是提前給他們灌輸一些大道理,長大之後就不會犯錯了。
可是家長也不是萬能的,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教孩子,如何成長其實不對,或許寶貝們長大之後,憑藉著自己的天賦和聰明,根本就不會遇到父母所遇到的困難。
所以說有的時候孩子不迴應父母,就是因為父母在某些事情上的做法不對,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孩子認真的陳述自己的想法,或者是一些奇思妙想的時候,家長總是習慣性的敷衍,要麼就是沒有任何感情的應和,要麼就是去否定,覺得孩子的做法不對。
不過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和寶貝們說話方式和已經固定了,想要改變還真的比較難,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才可以改正自己的問題。不過這樣的問題,在教育孩子時屬於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美國一位比較有名的溝通專家阿黛爾,提出了一種溝通方式,可以進一步的改善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這樣的方式並不是特別複雜,平時的生活當中多加練習,在相應的模式下都會有不同的溝通方式,漸漸的轉變自己的思維,將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方式修正,才可以更有效的促進親子關係。
父母可以回想一下,平時孩子和自己溝通,總是會出現不歡而散的結局,孩子滿臉委屈想要和父母去說今天的事情,比如在學校裡受到了某個同學的欺負,或者是又有哪個同學不理自己,每一次他們都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援,可是家長回答的同時,讓寶貝從自己的身上找問題。
比如女兒下班回家和媽媽說:“今天小麗搶了我的玩具我很不開心。”
媽媽說:“小孩子的動作可能都比較大,並不是搶,沒準人家和你說了,你沒注意呢。”
女兒說:“,不是,我就是不想要把玩具借給他,我還沒有玩完呢。”
媽媽說:“我們應該懂得分享,怎麼能這麼自私呢?”
女兒說:“你好煩人,我再也不想跟你說這件事情了。”
一般情況下,如果家長聽到了孩子抱怨,都覺得孩子耍脾氣,有點莫名其妙,實際上家長在這段對話裡所犯的錯誤,真的是十分明顯,他們總是會習慣性的去指責孩子,而不是去貶低別人家的孩子。
正是因為這樣的溝通方式,才會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每次談話基本上都是不歡而散。媽媽並沒有站在寶貝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甚至沒有重視孩子的感受,以自己的主觀看大,否定了孩子的看法,平時家長和寶貝們溝通時總是不注意,可是對孩子卻是致命的,有些小事在孩子的世界裡非常重要。
正是因為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對聊天內容不以為意。讓孩子漸漸的和父母拉開了距離,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和父母商討。家長在寶貝們需要關注時沒有給予鼓勵,還要指責自己的孩子不聽話。短時間之內爸爸媽媽可能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但是下一次再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可以嘗試用阿黛爾倡導的方式溝通。
女兒說:“媽媽,我們班的小麗今天把我的玩具搶走了。”
媽媽說:“那你有沒有受傷呀?你的玩具為什麼被別人搶走了呀?”
女兒說:“我沒有受傷,但是我心裡很難過,我不想把自己的玩具讓給別人,因為我還沒有玩完呢。”
媽媽說:“那之前你沒有產生其他的矛盾呢?還是直接就搶走你的玩具了?”
女兒說:“好像是之前我搶走了她的玩具,沒有告訴她,惹她生氣了,才會來搶我的玩具。”
這樣雙方溝通之後,就不會出現不歡而散的結果了,其實穩住孩子的情緒,家長在溝通的過程當中,也要站在孩子這一方,去考慮他們的內心感受。寶貝們受傷的時候覺得委屈,如果情緒得到了迴應後,就會認認真真的去思考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讓寶貝們變得更加的冷靜。
如果談話的方式不對,那麼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結局一定不是特別好,要麼就是孩子媽媽都不太願意和家長說話,要麼就是雙方會爭吵起來。阿黛爾的溝通方式,其實就是抓住了一下這幾個特點。
1,感受到孩子的情緒,並且將這樣的情緒進一步的傳達出來,讓孩子也知道父母是了解自己的。
2,不要著急去否定自己的孩子,適當的換種思維,告訴寶貝遇到了這樣的情況該如何處理。
3,讓寶貝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遇到了問題他們總是需要去解決,這個時候就要給予他們一定機會,去處理自己現階段遇到的情況。
孩子在學校裡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摩擦,實際上非常正常,但是爸爸媽媽需要做的不是幫孩子找回公道,而是幫他們梳理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更好的讓寶貝們去解決問題,才最為重要,如何解決就需要留給孩子,家長能夠做的就是引導寶貝不走進死衚衕,甚至不陷入牛角尖。
這樣的方法還是很簡單的,而且不費什麼時間,只不過是在溝通過程當中,將自己內心的感受敘述出來,而且要站在孩子這邊去考慮問題。
朋友們在學校裡受到了委屈,或者是經歷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會選擇和父母溝通就說明很相信家長,那麼就不要浪費溝通的機會,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武斷想法,否定了孩子的想法。
寶貝們在和家長交流的時候,最好是先放下手頭的事情,平心靜氣的和寶貝們去談一談,看看整件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是不是有什麼誤會,還是儘量說清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們自己就會去想辦法解決。
家長髮現孩子身上有什麼問題時,要先想想自身的原因,很有可能孩子不迴應時家長的問題,真正需要改錯的可能是家長自己。一般情況下,孩子要是再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基本上未來也是一個快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