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一位在美國生活的爸爸,在網上分享女兒在洛杉磯私立幼兒園的生活。

這所學校的教育方式,重新整理了他對幼兒園的認知。

以前孩子去上學,總是穿得美美的出去,然後再美美的回來,但是在這裡,女兒每天回家衣服都髒得不行,鞋子一倒總能倒出些沙子,不像是去上學了,倒像是去工地了。

在這所學校,有菜園子,老師帶著孩子們認真地種菜,有各種操作間,孩子們可以做飯、捏陶泥,每天的生活看起來就是在“玩兒”。

這裡和我們印象中的幼兒園不一樣,它不是一間教室挨一間教室,外面有個小小的操場,操場上只有一個塑膠的滑滑梯,這裡更像是一個動物園,室外比室內大得多,感覺是孩子們在室外玩累了,才會回到教室去看看書寫寫字。

這種完全相反的設定,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們的態度也和我們印象中的態度不同,他們超愛自己的幼兒園,每天都盼著上學。

進了這個幼兒園,爸爸描述孩子的變化:“人變得比之前外向,英文單詞量也是直線上升,而且孩子學習其他東西的時候,也比之前有活力。”

這讓他不禁想問:難道這就是正宗的“快樂教育”嗎?

之前,提到快樂教育,父母們想到的就是“沒有壓力”、“放任不管”,培養出來的會是一群“活潑的小傻子”。

這樣的教育方式,在我們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明顯是不適合的。很少有家長能夠心平氣和地放任孩子享受快樂的童年,總覺得這是對孩子的未來不負責任。

現在家長們陷入一種困境中,一方面幼兒園不讓教小學知識,一方面一年級又要兼顧班裡大部分孩子已經有一定基礎的學情,所以拼音什麼的都講的不夠細緻,家長們不提前讓孩子學,孩子一二年級跟得吃力,提前讓孩子學,又發現到了一二年級學得容易,但到三四年級,底子用完,各種問題暴露出來,轉變起來也十分艱難。

作為家長,對這樣的現狀挺無奈的,我們不希望孩子從小被壓得太過,卻也害怕他和被其他孩子拉得太遠,因為你願意放慢腳步,總有別人想要趁機超車。

爭先恐後,其實是恐後才爭先。

就像有時候歐洲國家的人反對加班,他們反對的不僅是讓自己加班,他們還反對別人加班,只有這樣,剩下的人才能安安心心的不加班。

作為一個家長,希望以後的幼兒園小學,能夠慢下來,至少是向著這份方向發展。

幼兒園的孩子應該學的是什麼呢?

國外那些幼兒園裡,德國小朋友,三年學會了修理玩具、學會了時間管理、自己制定計劃、搭配衣服整理東西,自己找警察……

還有緊急避難和自救能力,比如防震演練,消防演習等等,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孩子會知道,如果在超市找不到爸爸媽媽了,不要緊張,去找保安,讓他把自己帶到前臺,透過廣播找到爸爸媽媽,這些就是幼兒園老師教的。

這些能力和學習知識相比,真的不重要嗎?

修理玩具,孩子可以感受到很多東西的原理,體會機械的魅力,鍛鍊動手能力;種菜,孩子可以感受植物的生長規律,體會生命的力量;時間管理,孩子從小就鍛煉出目標清晰、規劃明確、執行果斷的能力,這些東西都是不存在在課本上,卻對孩子的人生非常重要的東西。

我想到了我小時候在農村上幼兒園的經歷。

那時候幼兒園的老師也會教寫字和算數,但是家長們不會對教學效果有特別大的壓力,孩子們認識了幾個字,學了幾首兒歌,就挺好的了。也沒有作業,早上晚上不用家長接送,晚上和同學一路走一路玩兒,小樹林,小山坡,玩到天黑才回家。

在家裡,也是爸爸媽媽主要去幹自己的活兒,孩子就在一邊玩兒,看媽媽做飯,看爸爸修腳踏車,看家裡種菜種糧食,一邊看一邊學,基本上每個孩子都在上小學後會幫媽媽煮個粥,放學路上腳踏車鏈子掉了,下來就能用手安上。

這樣的成長模式,倒是和洛杉磯私立學校異曲同工了。

生活經歷足夠豐富,孩子不會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生存能力足夠,對生活的感知也更豐富,這是人生的一些基礎能力。

再說時間管理能力和制定計劃能力。

看到這個詞的時候,我就有很多聯想,這個能力,應該說是一個人是否能夠掌控自己人生的核心能力了。

成功的人身上總是能夠總結出來一些共同的特徵,目標明確、自律、執行力強、勤奮,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很多鬱郁不得志的人,往往都敗在了迷茫、懶惰、經不起誘惑這些問題上。

孩子學習動力沒有動力、沉迷遊戲、學習沒有方法,這些問題,一定程度上都是這個核心能力的缺失。

壓力教育教不出的這些東西,在快樂教育中卻被實現,這才是科學的快樂教育所具備的優勢。

4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按照這個公式培養孩子,百試百靈,輕鬆讓孩子愛上學習、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