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
是興趣愛好
同樣也是思維訓練和成長路徑
其實寫作業不走心,重複犯簡單錯誤,不愛思考,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家長們也不必過於焦慮。根據心理學家皮亞傑(J.Piaget)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中說到:孩子認知發展具有階段性。
4-7歲的孩子處於直覺思維期,他們更多關注事物的顯著特徵,邏輯和推理思維能力很弱,同時對所有事物的看法都從自我角度出發,並沒有客觀意識。
7-11歲是兒童的具體運算階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思維方式從具體化逐漸發展到抽象化,邏輯的思維初步建立。
11-15歲是兒童形式運算階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這一階段他們的思維跳出具體事物的束縛,可以超出具體事物的自身特徵,對命題和假設進行邏輯推理及運用符號代替事物進行命題思維。
在孩子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還未發展成熟時,做題慢、不會審題、易出錯都是可以理解的。那麼作為家長,面對“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些作業雞飛狗跳”的殘酷現實,真的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當然不是!我們可以多給孩子安排一些能夠促進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發展的活動 —— 讓孩子學習程式設計。
01學程式設計可以讓孩子學會思考: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米切爾·雷斯尼克(Mitchel Resnick)認為:“當孩子學會程式設計,就會開始思考世界上的一切過程。”在學習程式設計的過程中孩子的思維邏輯、空間思維、判斷思維等多重能力得到充分鍛鍊,並且有針對性地強化練習。
02學習程式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拓展他們對事物思索的界限和空間。
03學習程式設計可以很好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程式設計是一個嚴謹而縝密的過程,對培養孩子耐心、細緻的性格大有幫助。
因為程式設計是用計算機聽得懂的語言,與計算機對話,對於計算機來說,它的“大腦”不會像人類一樣靈活變通,需要我們去賦予它指令,這個時候就需要發動孩子的大腦,進行嚴密的思考設計,而這個過程,恰恰就很好的培養了孩子細緻耐心的好品質。
04學程式設計可以培養孩子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從錯誤中學會尋找癥結和反思,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程式設計是一個強邏輯的學科,當孩子設計製作一款屬於他自己的遊戲時,某一個地方的程式語言出現問題,可能之後就無法正常運轉,這個時候就需要孩子進行除錯糾錯,一步一步倒退尋找解決問題。
05我們正在迎接飛速發展的AI時代:隨著AI技術的發展,許多工作將被人工智慧替代。
位於世界發展前列的發達國家已發現這注定的趨勢,將程式設計當做重要課程推廣於中小學中,我國自然也不例外,程式設計教育也在大範圍普及:全國多地已作出相關政策調整,將程式設計納入課程,將程式設計納入高考必考科目,多地高校已開設人工智慧相關專業。
與其等待被時代淘汰,不如站在時代發展的前沿。
06會程式設計的孩子可以很好地提升個人的升學競爭力:2020年教育部官網公佈了《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3172號(教育類297號)提案答覆的函》,明確表示將程式設計納入中小學課程中。浙江、山東等地已將程式設計納入高考範圍。學習程式設計,獲得資訊學奧賽成績對孩子國內升學、出國深造皆有助益。
最後,你是否對於少兒程式設計方面有了一些與平時不同的看法。掌握一門與時代接軌的技術,在迎接未來科技革命的時候可以從容應對。並且在這個領域,沒有性別與年齡的限制,學習接觸程式設計也並非為了“全民程式設計師”。
對於科技時代的班車——程式設計,你是否準備好了“買票搭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