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今天要說的這種牙齒畸形就是“地包天”。
“地包天”在醫學上的名詞叫做反頜。從側面看,地包天的孩子下頜向前凸,而面中1/3是向內凹進去的。
那模樣,怎麼形容呢?有點像鞋拔子臉。
朱元璋的地包天咋形成的咱不知道,但是咱們寶寶的地包天成因可是清清楚楚。
寶寶地包天,有遺傳原因,也有自己從小“作”的(比如不良習慣,不正確的餵養姿勢)。
而且,換了牙也不一定有改善,最好早發現早干預。
所以,大人要從現在就開始預防啊。
1、牙源性反頜
牙源性反頜主要是上下前牙的位置異常。
就是上前牙向舌頭方向內扣,下前牙向嘴唇方向外斜生長。而且,下前牙多見間隙。
但是整個嘴不會向大猩猩一樣外凸,外觀基本看不出孩子是小兜齒。
牙源性反頜主要是寶寶平時生活習慣不好導致,比如奶瓶餵養姿勢不當。
奶瓶餵養時,如果奶瓶離鼻子太近,就是很朝上傾斜,寶寶為了夠到奶嘴,會盡量將下巴前伸,久而久之,下巴發育便會向前凸出,形成“地包天”。
如果你平躺著讓寶寶喝奶,寶寶下頜還是會發“向前”的力,一樣容易引起“地包天”。
另外,吸吮手指、維生素D缺乏、齲齒等,都會造成牙源性反頜。
牙源性反頜,早發現並及時干預的話,比較好治療,成功率也較高且治療時間短,預後好,不容易復發。
如果不盡早治療,其頜骨可因長期生長受障礙,而形成骨性反頜。“鞋拔子”臉型越來越明顯,治療也越來越複雜,且預後欠佳。
2、骨性反頜
牙源性的只是牙長歪了,骨源性的可是連牙槽骨、整個下巴都有問題。
由於上下頜骨生長不均衡,頜間關係異常。
表現為下頜發育過度,上頜發育不足,前牙反頜,下頜不能後退,凹面型顯著。
外觀看孩子鼻底凹,下巴撅,上唇短。
骨性反頜70%是遺傳因素所致,它不如牙源性反頜好治療,而且治療後容易復發,但一樣秉承“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
2-3歲發現寶寶有骨性反頜的傾向,及時看診,也能夠改善,引導頜骨往正常的發育方向生長。
02別等到換牙,3-5歲是干預的黃金期發現孩子是地包天,也別焦慮,孩子在2-3歲之間下頜骨是不穩定的,趁沒定型之前矯正來得及。
而且越早開始接受治療,成功率越高。一般來說,3-5歲之間是干預的黃金期。如果寶寶能夠配合的話,2歲半左右就可以開始干預了。
如果寶寶已經超過了這個年齡,也建議在10歲之前進行干預。
因為8-10歲之間,寶寶上頜骨基本已經發育成型,超過10歲再去糾正,不僅難度加大,嚴重者成年後需配合正頜手術。
最好的預防方式,是媽媽餵奶姿勢正確,預防齲齒,寶寶平時少吃手指、咬嘴唇。以及,每隔3個月做一次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