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對於父母們來說,孩子聰明可愛是父母們最樂得其見的事兒。
那麼什麼樣的孩子智商高、聰明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天才寶寶。
哈佛聯合美國兒科協會做了一項實驗,結果證明,真正的聰明是腦力,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大腦思考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反應能力。
在對孩子進行一系列研究發現,孩子的一些行為,其實孩子孩子智商高的表現,然而卻容易被家長誤認為是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經常訓斥孩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01、總是“頂嘴”的孩子
總是唱反調,喜歡跟家長頂嘴,這類孩子似乎很煩人。
沒錯,鄭淵潔也是這類孩子,老師佈置作文題目《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可是他卻想:那早起的蟲子呢?豈不是被鳥兒吃掉了?
於是全班只有他的作文題目是《早起的蟲兒被鳥吃》,你看,氣人吧?這讓老師怎麼講課呢?老師跟我們想法是一樣的,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他,並念鄭淵潔寫的那篇文章。
鄭淵潔不服氣,接著跟老師頂嘴,於是就被老師請回家了。
所幸鄭淵潔的父親比較開明,儘管很生氣,依然壓住火氣,讓他寫檢查。等鄭淵潔寫好檢查,父親一看:這小子寫得可以啊,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突然樂了,不生氣了。
可以說,如果沒有鄭淵潔父親的理解,就沒有現在的鄭淵潔。
孩子喜歡頂嘴,說明孩子腦子靈活,轉得快,反應快,能提出新奇的想法。遇到這類孩子,家長別再批評了,要學會正確引導,引導孩子多思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02、喜歡拆東西
有些孩子喜歡把家裡的東西拆開,想要看看裡面究竟有什麼奧秘。
愛迪生是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他小的時候很調皮,總是喜歡自己研究東西,拆解東西,正是這份好奇心以及超強的動手能力,才成就了後來的愛迪生。
如果家裡孩子喜歡拆東西,家長不要急著批評阻止,要先去了解孩子拆東西的動機是什麼。
孩子如果想要研究裡面的東西,對內部結構好奇,那可以讓孩子拆,可以引導孩子。
如果孩子只是單純發洩情緒,那就要考慮是不是對孩子瞭解少了,孩子內心是不是缺乏安全感了,要及時跟孩子溝通。
喜歡拆東西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前者,對事物結構充滿好奇,想要知道里面是什麼。這說明孩子喜歡動腦筋思考,並且動手能力也很強,家長一定正確去引導孩子。
03、精力旺盛
有一次沈騰接受採訪的時候,好友爆料說沈騰特別懶,一盤瓜子可以磕一天,不動地方。
但好處是腦子很勤快,好像全身力氣都長在腦子上了。
有一類孩子精力特別旺盛,有的是腦子反應很快,父母說一句,他立刻能想到後面的十句。有的孩子體力也很旺盛,似乎永遠不知疲憊,中午不睡覺,精力超旺盛。
這一類孩子像個小牛犢一樣,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勁兒。遇到這類孩子,家長的確會感到頭疼:你不睡覺,我還想睡會兒呢!
可是這類孩子是天生的成功人士,你有沒有發現,我們身邊的一些成功人士,似乎永遠不知疲憊,連續工作十多個小時,依然充滿創意。但我們普通人的常態就是感到好累,好餓。
所以說,孩子精力旺盛是好事兒,說不定你家孩子就是下一個成功人士呢!
其實孩子的智商差別不大,主要就是後天的培養和教育。
用心的父母養出優秀的孩子
同一個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結果就不相同。
就如上面所說的那些小“缺點”,其實換個角度來看,這些也都是孩子的優點。
就像那個把多動症的兒子送進名牌大學的母親,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說:你家孩子注意力特別差,可能是多動症。
媽媽卻對兒子說:老師誇你了,老師說你能堅持坐五分鐘不動,進步真大!
每一次的鼓勵換來的都是兒子努力的動力,最後兒子考上了名牌大學。
父母的用心程度,決定未來孩子能走多遠,當孩子出現上述行為,家長不要批評指責,而是要耐心引導,未來都能成為孩子成功路上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