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都希望他們熱情大方,有興趣相投的朋友,遠離煩惱和憂愁,能夠健康和快樂地生活。

然而,由於各種原因,有的孩子會出現自卑的心態,容易影響將來順利成長。因此,一旦發現孩子有自卑的苗頭,父母就要引起重視,不能任其發展下去。

工間休息時,小娟說起自己的孩子就有些沮喪。原來,她的女兒今年4歲,平時性格比較膽小,只要家裡來了客人,就會躲在媽媽的身後,更不會開口打招呼。

如果被小娟逼得急了,就會跑到房間裡躲起來,原本以為是“認生”的緣故,以後接觸的人多了以後會改變。

但上了幼兒園以後,這種情況仍然如此,她不但不愛主動地與小朋友玩,小朋友熱情地邀他加入,她也會搖頭予以拒絕,有時不小心被人碰了一下,還會大聲地哭鬧起來。

久而久之,大家都說她是個怪人,再也不願意和她一起玩。

其實,孩子出現這種情況,除了性格比較內向的原因,內心還出現了自卑的苗頭。由於感覺不自信,不願意與人接觸,故此不能融入同齡的孩子之中。

那麼,如果內心有自卑心理的孩子,行為上會有哪些苗頭呢?

1、表現過度,特別喜歡被人表揚

在生活中,有的孩子看似活潑可愛、性格開朗,特別喜歡錶現自己,實則是內心缺乏安全感,性格自卑的表現。

這樣的孩子由於缺乏自信,擔心被人瞧不起,所以喜歡出現在公共場合,爭先恐後地突出自己,不放過任何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併力求追求完美,以得到別人很多很好的讚美,以釋放內心的自卑。2、性格內向,特別不愛交朋友

有的孩子年齡不大,卻表現得不愛說話,不愛和同齡人一起玩耍,這樣的孩子,並不是性格沉穩或者老練,而是內心自卑的表現,父母對這種情況特別要加以注意。

孩子天性愛玩,特別喜歡與同齡人在一起,在玩耍中得到快樂的感受,如果孩子過分內向和害羞,說明他存在一定的社交恐懼感,害怕與人接觸和交流,內心產生不安和自卑,因而排斥與小朋友在一起。

3、缺乏認可,妒忌心太強

對別人取得的成績,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的妒忌心,這是比較正常的心理,但有的孩子年齡很小就有很強的妒忌心,這就非常不正常。

因為妒忌通常存在於成年人之中,往往與自己的利益、社會評價等相關,而在孩子的世界裡,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應該伴隨著美好、快樂和分享。

如果孩子出現較強的妒忌心,可能是父母的要求過高,對孩子缺乏認可所造成的,孩子一旦碰到各方面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妒忌心就會不自覺地產生,這是極度自卑的表現。

如果孩子出現自卑的苗頭時,父母怎樣才能使他開啟心結呢?

01|目標不要太高

望子成才,這是天下父母的心願,因而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愛好培養上,都喜歡定下一個很高的目標,讓孩子難以完成。

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父母不會認識自己的錯誤,還可能對孩子進行責備和打罵,讓孩子認為自己永遠不能達到目標,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感到自卑,也影響能力的提升。

因此,父母要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制定與之相適宜的目標,同時還要學會表揚,認可孩子付出的心血,讓孩子增強奮進的信心,從而變得越來越努力。

02|揚長避短,因材施教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既不可能一無是處,也不可能樣樣都做得好。

在教育孩子時,父母要有一雙慧眼,不要只盯著孩子的短板,更不要與人攀比,那會把他推向自卑的邊緣。

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勢,揚長避短地加以培養,讓他的長處得到更好的發揮,既滿足心理上的願望,又能讓他對未來充滿信心,從而變得越來越自信。

03|給孩子更多的愛

首先,父母要學會自我反省。一旦自己做得不對,就要向孩子進行檢討,然後及時進行改正,能讓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發生。

其次,要給孩子更多的愛。在生活上關心和照顧孩子,出現問題時及時幫助解決,多理解考試時的失誤等,都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濃濃的愛意,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

在教育孩子時,由於父母的無知或過錯,造成孩子或多或少都曾受過一定的傷害,有時甚至產生自卑心理,但這大多是無心的,這種傷害能透過多種方式予以彌補。

只要父母認識到所犯錯誤,並以實際行動加以改正,即便曾經受到過傷害,也能讓孩子化解心中的糾結大步前進,讓愛伴隨自己健康地成長。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寶出生後的注意事項,“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