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後一次和大家分享,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周國平的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周國平,1945年出生,哲學碩士、博士,大學教授,後工作於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主要著作《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人與永恆》、《憂傷的情慾》、《愛與孤獨》、《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譯著《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等等。
01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關於為什麼要生孩子,網上有一個最美的回答是:“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ta同行一段……”
又有多少位父母忘記了這個小生命的存在初衷,所以才會有“不輔導作業父(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的情景劇上演。
極端的結果就會出現,孩子寧願捨棄自己在塵世間的生命,也要品嚐霎那間做主自己人生的主權。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名詩《孩子》中這樣寫: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在《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中,周國平這樣描述生命:“……無數生命的小舟,經歷一段漫長時間的漂流,命定地向我緩緩駛來。”
02
親子關係的來與去
每一個孩子的到來都是家庭幸福的頂端,而每一個孩子的早逝,都是家庭災難的極限。
或者,此生,再也沒有希望,只能陷入撕心裂肺的絕望,直至生命的終結?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又能有什麼智慧,看清楚生與死的奧秘,從而活得從容一些?
十幾年前,我一個鄰居,家裡十來歲的孩子,因意外去世。中年夫妻的二人,女的在喪事已經辦完好幾天後的時間裡,天天坐在自己家門口哭,一哭大半天。持續了多半個月。
有人說:“眼淚是藏在心裡的素,必須要哭出來。”
哭出了心裡的毒,可是那肝腸寸寸斷、心片片碎了的悲痛,無法呼吸的絕望,何處是盡頭呢?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中,小主人公妞妞僅活了562天,一歲半的時間。
父親周國平,用一個哲學家的認知,為我們解讀了生命的來與去,之中所蘊含的意義。更帶領我們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磨難。
03
失去孩子的夫妻,再也回不到二人世界
很多丁克家庭,主動選擇不要孩子。二人世界的生命,非常完美。
可是對於失獨家庭,經歷過二人世界的膩歪,走向三人家庭的更完美。
卻在失去孩子後,再也回不到二人世界的心境。
經歷過失去孩子的共同患難,會成為以後新生活的絆腳石。更多的時候,恰恰是共同的患難,造成的無法共富貴。
在《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中,周國平用統計資料告訴我們:
“尚子夫婦的離婚率高於50%。苦難未必是紐帶,有時反而是毒藥和障礙。
所謂共同受難其實是表面的。個人所感受的內在的痛苦都是獨特的,不但不能分擔,而且難以傳達。……”
同樣,很多人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
原因是,已經告別過去患難的日子了,就再也不想面對與想起,那些艱難甚至是痛苦的時光;既然歲月都放過了自己,苦盡甘來,為什麼要面對一個,會時時提醒自己痛苦的大活人,來找自己的不愉快呢?
所以,《莊子·大宗師》原文:“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翻譯成白話文是:
泉水乾了,魚兒一同困在陸地上,用溼氣互相呼吸,用口沫互相溼潤。倒不如在江湖裡互相忘記。
04
生命就是與創傷同行
在《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中,面對夭折女兒的音像紀念,父親周國平如此感受時間:
“你在時,覺得時間太少;你走了,時間毫無用處。
也許只有一個用處,幫助我一天天向你走近。”
周國平如此看待死亡:
“從今以後,死還有什麼可怕?
我的生命成了一個空盒,卻也因此不會再遭受更嚴重的損失。”
儘管經歷創傷,生活還要繼續,周國平這樣表達:
“我知道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創傷仍然是創傷。
只要死亡尚未來臨,生活終歸是生活。”
世界經典文學名著《小王子》裡,狐狸對小王子說:
“馴養就是建立感情聯絡。
如果你馴養了我,我的生活就會充滿陽光,歡快起來。你的腳步聲,就像音樂一般,會把我從地洞中召喚出來。”
當小王子就要離開時,狐狸說:“啊!我一定會哭的。”
有人曾經這樣評價《妞妞》一書: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是妞妞。”
我們馴養過的人,馴養過我們的人,面對死別,沒有人能做到從容不迫。
可是死亡,是我們的最終歸屬,沒有人能夠逃脫。
親朋好友的死亡,是我們的創傷。而我們的死亡,同樣也是在乎我們的人的創傷。
而,生命,便是攜創傷同行。
最後,讓我們用奧斯卡金像獎與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尋夢環遊記》中的經典臺詞,來紀念我們離去的人: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
唯願我們的記憶,永遠迴盪在彼此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