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諸多的公益課堂上,在諸多的家長諮詢問題中,在諸多的夫妻情感諮詢的話題中,撒謊(說謊)的出現頻率幾乎是100%,如果沒能出現在問題蒐集的紙張上,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壓根沒想起來這檔子事兒”、“這個問題暫時不是最頭疼腦熱,讓人抓狂”......

聽一位志願者父親在語重心長地描述中這樣提到:“......我明明知道他在撒謊,但是我不想揭穿他,我想讓他自己說出來,自己認識到這個錯誤......”。在這位對教育非常重視的爸爸眼裡,“我知道”與“錯誤”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認知點。

面對這位父親,我們不能說他是錯的,在觀察到孩子那一刻呈現出來“問題”時候,他的內在心理狀態給到他的感受是對的,面對這些感受,如何從外在行為展示出來,有無數種的表現形式,他僅僅採取了他所能表達的方式之一。

那麼,孩子呢?

阿德勒說孩子是社會人。人的行為取決於所處的社會環境。

從呱呱墜地之日起,他們就開始處於“求存”的狀態,隨著孩子逐漸地在所處的社會環境中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做事情,是以他們怎樣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他們認為別人怎樣看待他們為基礎的。

孩子們隨時隨地都在做著決定,並形成著對自己、對世界以及對應該做什麼才能“求存”或“成長”的信念。

而當成人給到孩子們的資訊,讓他們感覺到強烈的“不安全和不信任”的心理環境的感受之時,他們處於“求存”狀態被強行擴大化(也就是孩子們會努力地想如何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他們對哪位成人依戀感越強,這種需求就越強烈,而成人們通常會將這種現象看做不良行為。

例如:我們今天的文章主題“撒謊、撒謊、再撒謊......”

孩子採取“撒謊”這個行為方式來處理他要面對的是什麼?

孩子在什麼樣的心理環境之中,會採取“撒謊”這個行為方式?

孩子真的在“撒謊”嗎?

他想要的是“撒謊”嗎?

“撒謊”是問題嗎?

那“撒謊”是什麼?

“撒謊”還會反覆?

給成人們帶來“撒謊”的這份感受到底什麼?

那麼,我們面對“撒謊”的解決方法在到底在哪裡?

延伸一下,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面對“撒謊”行為有相似之處嗎?

智慧起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

試著說說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在內在心理世界平靜之時,梳理梳理“撒謊”的背後,這個人想要告訴我的到底是什麼?

或者這個人的內在心理世界的到底發生了什麼?

真正需要的是我的建議?

我的氣憤?

我的侮辱?

我的不屑?

我的衝動?

還是,

我的陪伴?

我的認同?

我能夠給到這個足夠的安全感?

是什麼呢?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性子急的媽媽,需要先關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