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養育一個孩子,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能體會初為人母的喜悅,但感觸更深也更多的是養兒育女的艱辛!

對新手媽媽來說,總會遇到許多焦慮及困惑,若是之前沒有一定的養娃知識儲備,就會很容易走入一些養護誤區,影響寶寶的健康。

就比如對新生兒的養護,新生寶寶剛剛脫離母體,外界許多因素對他們說都不安全,更需要媽媽精心呵護,細心照料。

為避免新手家長走彎路,京媽總結了幾個 新手家長容易犯的育兒錯誤,希望可以幫到新手爸媽們不 “掉坑”,正確養娃。

誤區一:過度餵養

新手媽媽沒經驗,總是不能準確掌握寶寶的飢飽,出於母性,總怕寶寶餓著,所以經常餵奶。

可能寶寶剛醒就餵奶、寶寶一哭就餵奶、寶寶睡的時間太長叫醒餵奶……

新生寶寶即使睡著了,媽媽餵奶時他也會吸吮,這是本能反應。

但如果寶寶不餓,就容易造成 過度餵養,會出現 溢奶、吐奶、積食、腹脹、腹痛 等。

寶寶不舒服時又不會表現只會哭鬧,一哭鬧媽媽又著急餵奶,這樣只會“雪上加霜”,並沒解讀出寶寶的“真正需求”。

養護建議:

母乳餵養的寶寶提倡按需餵養,餵養過程中“判斷寶寶飢飽”可留意這些小細節

覓食動作不明顯,說明寶寶還不餓;吃奶後,神情滿足且入睡好、少哭鬧,說明吃飽了;邊吃邊玩,吸吮力下降,或抗拒吃奶,也說明吃飽了;每天排尿6次以上(少量多次或者一次排大量),也說明食量夠;寶寶在安睡,說明他不太餓,真正餓了時就會醒來,並不需要完全嚴格按“兩小時餵奶一次”來餵養。誤區二:經常抱著

朋友小林是一位新手媽媽,因為覺得寶寶太可愛了,有點“愛不釋手”,於是總抱著,而且她發現寶寶 抱著時哭鬧少、睡得也踏實。

但時間久了,小林發現寶寶被抱習慣了,一放下就哭,但她覺得雖然自己累點,可寶寶需要她,所以也是十分樂意。

其實,這也是一個常見誤區,並不建議經常抱著寶寶。

首先,由於經常被抱著,寶寶的肢體得不到鍛鍊,影響大腦運動神經元發育,運動量不夠還會使寶寶體重增長過快。

其次,影響脊柱健康發育,新生兒寶寶脊柱上的四個生理彎曲還沒形成,經常抱著,如果 姿勢不正確、抱的時間過長 等,就可能導致 脊椎變形。

尤其 豎抱,姿勢不正確或時間過長,影響更明顯。

再者,經常抱容易 養成抱睡的習慣,大人累,也不利於孩子良好睡眠習慣的養成。

養護建議:儘量不要經常抱著寶寶!

寶寶清醒時且狀態好,可以把他放在床上,親子多互動,用玩具逗著寶寶玩,或者幫寶寶做做撫觸、被動操等,更利於寶寶的健康發育。

若已養成了抱睡的習慣,則越早糾正越好,可採用逐步消退的辦法,也就是慢慢過度,讓寶寶有個適應過程。

誤區三:臍帶殘端護理不當

初為人父母,面對這柔弱的一小團,會讓新手爸媽有點不太敢“觸碰”寶寶。

就比如臍帶殘端的護理,不少新手爸媽是不太敢給寶寶肚臍部位消毒的,即使消毒也是輕輕地擦擦外面,並不敢把殘端提起來給裡面消毒。

新生兒出生,剪斷臍帶後,殘端相當於一個開放性傷口,如果處理不當,會造成傷口感染,給寶寶的健康帶來威脅。

臍帶殘端一般7-21天脫落,如果時間太長未脫落,要及時到醫院處理。

養護建議:

新生兒的肚臍殘端要 每天按醫囑進行消毒處理,平時要保持臍部清潔乾燥,不要沾到水,尤其洗澡時要做好防護。

平時給寶寶 穿脫紙尿褲時,也不要蹭到臍帶根部,也不要隨意塗抹其他藥膏等。

有些老人家帶寶寶,總覺得“細兒無六月”,認定新生兒都怕冷,所以總裹得嚴嚴實實的。

不少家長擔心寶寶被凍著,殊不知捂太多也會熱出病,稱為“捂熱綜合徵”

正是因為過度保暖,導致寶寶出現缺氧、高熱、大汗、脫水的表現,嚴重時可能出現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養護建議:

判斷寶寶冷熱的辦法,是摸摸他的後頸或背部:

如果手感微涼,說明寶寶冷了,要添衣加被;如果手感溫熱有汗,說明寶寶熱了,要脫衣或減被;手感乾燥溫熱不潮時,說明寶寶冷熱剛剛好。 誤區五:盲信一些傳統但不科學的育兒說法

在民間流傳不少傳統的育兒習俗,比如這幾個:

給滿月的嬰兒剃光頭,認為這樣可以改善寶寶髮質;給出生不久的寶寶墊硬枕頭,睡個扁平頭型,這樣的寶寶將來更有福氣;給新生嬰兒綁腿,以後腿才能直,身板兒才能正;給寶寶把屎把尿要趁早,排便養成習慣將來就省事多了。寶寶不吃鹽沒味道、沒力氣,要在輔食里加點鹽。

這些傳統的育兒習俗,已被證實 完全沒有科學依據,如今已經被大多數媽媽所摒棄。

如果是家裡老人帶孩子時還用這些方法帶,要及時制止,並把原因講給他們聽,別坑了寶寶。

養護建議:

新手媽媽們平時要多看些育兒方面的書籍或相關文章,獲取更多育兒的知識,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

若家有老人幫忙帶孩子,也要積極地為老人進行科普,隨時糾正老人的錯誤育兒觀,畢竟寶寶的健康才最重要。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能言善辯的主持人尼格買提,小時候卻是悶葫蘆?父母需要逼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