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星期天出門逛街,剛走到一家服裝店門口就從身後躥出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不僅嚇了我與閨蜜一跳,自己還跌坐在地上。

閨蜜剛想伸手把孩子扶起來,他拍開閨蜜的手自己站起來,又一陣風一樣往店裡跑。

一會兒摸摸架子上的衣服,一會兒又去推試衣間的門,整個店裡的店員都被他整的手忙腳亂,活脫脫就是一個缺乏家長教育的熊孩子,可是孩子媽媽卻只是在旁邊一臉寵溺地看著微笑不已。

“你家孩子實在是有點兒吵了,能不能讓他安靜一點兒?”

店裡的工作人員實在忍無可忍對孩子的媽媽說道。

“現在的孩子不都是提倡放養教育嗎?小孩子就應該自由探索、自由成長才好嘛!總是管著他,他是很難真正的認識這個世界的。”

孩子媽媽聽了工作人員的話不僅沒有管束自己的孩子,反倒是振振有詞,一個“放養教育”就把別人懟得啞口無言。

但是,孩子媽媽可能並不知道,真正的放養教育並不等於不教育。在這種錯誤的放養方式下,她眼中活潑可愛充滿探索欲的孩子,卻是別人眼中不折不扣的熊孩子。

近年來,“放養教育”被很多父母奉為圭臬,想為孩子營造一個自由、快樂的成長環境。殊不知,錯誤的“放養教育”正在一點一點毀掉孩子的未來。

只放不養,父母推卸責任不利於孩子成長

同學一直忙於自己的事業,自從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就開始了“佛系養娃”的模式,對孩子的一切處於不管不問的狀態,自稱自己找到了“放養教育”的訣竅,要讓孩子自由快樂地成長。

當別的家長在焦頭爛額地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同學A剛剛打完一場遊戲;

當孩子想叫著A完成親子作業的時候,他又在忙著跟客戶聊天;

當孩子覺得很累不想做功課的時候,同學A覺得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上個學期末同學接到孩子老師的電話,說孩子成績不好、總是不完成作業、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家長他在孩子教育上的不作為已經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了不良影響。

在我們生活中這樣的家長並不少見,他們錯把“不養”當“放養”,對孩子能不管就不管,表面上是為了孩子好,實際上只不過是偷懶和推卸責任藉口。

“放養”的本意:要尊重孩子的天性,順其自然地進行教育,而不是放任不管放棄對孩子的教育。

“放養”的目的:要讓孩子勇敢、自信地成為自己想象中美好的樣子,而不是放任孩子長成傳說中的“熊孩子”。

如果說,孩子是一棵小樹那麼父母就是修理小樹的剪刀,可以給他們自由生長的廣闊天空,但是當小樹長歪的時候一定要及時修剪。

2.把放縱當放養,孩子最終學無所成

最近逛閒魚,在附近的魚塘中發現鄰居家剛入手三個月的鋼琴要出售,這樂器換新的速度讓我十分震驚。因為半年前鄰居剛剛賣了一個大提琴,一年前還賣出了一個薩克斯。

跟鄰居細聊之後,才知道原來一年前她家小兒子突然解鎖了“音樂之路。”

一開始想學薩克斯,但是學了每一個月覺得吹得腮幫子疼就放棄了;

後來覺得拉大提琴比較優雅,結果連一個星期都沒學完就因為肩膀痛就再也不想碰了;

三個月前看到有同學在學鋼琴,跟風買完之後沒彈兩次就成了家裡搭衣服的架子。

對此我很不解,樂器買都買了,為了什麼不讓孩子堅持一下呢?這樣放棄了多可惜。

鄰居卻告訴我,他們家一直奉行的是“放養教育”尊重孩子的選擇和天性,他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絕對不勉強、不強制。

可是在這種教育下,鄰居家的小孩不僅沒有長成父母心中天才兒童的模樣反而是遇到困難總是退縮,什麼東西都嘗試一下但卻淺嘗輒止學無所成。

反觀娛樂圈中的育兒明星黃磊夫婦,同樣也是奉行“放養教育”的模式尊重孩子的意願,但是,孫莉卻自己爆料說,因為女兒不好好練琴而動手。

黃多多從小就染指甲、打耳洞一次次上微博熱搜被熱議,但是奉行“放養教育”的黃磊夫婦都一直力挺自己的女兒。

可是在黃多多練琴懈怠的時候,他們卻沒有選擇放任女兒懈怠而是堅決地讓孩子堅持練琴,最終黃多多卻在第一次鋼琴比賽中就拿到了一等獎。

哪有什麼天才神童,只不過你縱容孩子享樂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在辛勤付出罷了。

很多學習可能開始時是“興之所至”,但是在反覆枯燥的練習中大部分樂趣都會消失,這個時候要想堅持下去只能依靠強大的意志。

小孩子興趣持續的時間短,意志也更為薄弱,要想堅持下去,就必須依靠父母的監督。

如果一味堅持“放養教育”讓孩子自己選擇,那麼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只會退縮,最終什麼都學不到。

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研究不同領域和行業中許多傑出人物的童年,結果發現:這些傑出人物在孩提時代,其父母曾想盡各種辦法防止他們半途而廢。

眾所周知,音樂天王周杰倫不僅才華橫溢而且彈得一手好琴。他在做客《魯豫有約》的時候,曾經講述過自己學琴的“苦難史”。

周杰倫的媽媽在教育上也是一直奉行“放養教育”的原則,儘量尊重他的想法。

一開始,周杰倫學習畫畫,但是因為玩性大、不好好練習進步很慢,沒有多長時間過了新鮮勁就放棄了,周媽媽認同了他的想法、尊重他的選擇。

後來改學鋼琴,周媽媽為了防止兒子重蹈覆轍,每當周杰倫練琴的時候就媽媽就拿著藤條站在後面監督他練琴,一站就好幾年,最終學有所成。

節目中,周杰倫說,要是沒有媽媽當年的逼迫,就不會有今天的自己,要感謝自己的媽媽。

聰明的父母都知道,放養不等於放縱,任由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就選擇放棄,最終孩子將會一無所長。

真正的放養應該是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在他們不願意堅持或想放棄的時,父母要適時地“逼”孩子一把,起到引導和教育的作用。

3.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前提是規則

在放養教育實行的比較好的德國,幼兒園孩子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玩,在玩的過程中找到他們的興趣點,引導他們對感興趣的事情進行思考,最終形成自己的思維。

釋放孩子的天性,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是放養教育的重中之重。

有的孩子小的時候很聰明,連三歲就可以被幾十首唐詩,認識好多的字,家長也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個天才。在後期的學習中,孩子出現什麼壞毛病也不及時糾正,總覺得他們聰明,長大了自然而然就改了。

但是最終發現,孩子越大毛病越多,最後泯然於眾人。反倒是一些學習習慣比較好的孩子,開始慢慢嶄露頭角。

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的過程。

培養習慣並不是束縛孩子,只有擁有好的習慣,孩子才能在以後的放養中,懂得把握好尺度與分寸。

曾經有報道說,兩個孩子在公園中看到受傷的流浪貓。不僅僅沒有進行救治還對其進行進一步傷害,用棍子捅破貓的肚子,戳破它的眼睛,手段殘忍。

他們的殘忍不是因為他們小,而是因為他們的世界中沒有規則感,沒有人告訴過他們,要尊重生命,不傷害幼小和無辜。

不得不說,沒有敬畏心和規則感的孩子真的是太可怕了。

給孩子建立規則感,不僅是為了孩子不傷害別人,也是為了他們不傷害自己。

例如,過馬路要守規則,不能亂走亂撞;水邊很危險,不能隨便到水裡玩耍;高空拋物不道德,會砸到別人等。

只有建立起明確的規則感,孩子才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懂得是非明白道理,在這樣的前提下進行的才是真正的放養教育。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養育男娃牢記"三不準",佔一個也不行,對娃傷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