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享者:張衛婷 心理諮詢師、生命教育導師
對於生,我的兩個孩子有很浪漫和溫暖的體驗,在她們3歲左右開始問“我從哪裡來”的時候,我給她們講了關於生之彼岸的故事。當她們知道在到地球之前,她們曾經是天上的小天使,來去自由,只是在天上看到了爸爸媽媽,才決定下來,她們非常的興奮與喜悅。
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們開始接觸死亡,動物的死亡,人的死亡。
有一陣子,7歲多的老大,會問我很多這方面的問題。
一個晚上入睡前,她問我:“孤兒是怎麼來到這個世上的呢?”
我想她可能以為孤兒是從來沒有過爸爸媽媽的,等她明白這一點後,又有了問題:“孤兒怎麼成為孤兒的呢。”
我反問她。她說:“父母生病了。”
我又加了句:“可能是遭受了意外。”
我想孩子對孤兒這個議題這麼重視,是害怕自己成為這個角色吧。
於是,我對她們說:“你們放心,爸爸媽媽會好好地照顧自己,這樣就可以照顧好你們。”
又一個晚上,她問,“如果一個孩子成為了孤兒,誰可以照顧他呢?”
我說:“他的親戚啊,比如姑姑、舅舅、叔叔伯伯,還有奶奶爺爺或者姥姥姥爺。”
她接著問:“可是他們怎麼知道他的情況呢?”
我說:“喔,你擔心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其實每個人的個人資訊都是聯網的,國家一查都能查得出來的,到時候就會告訴他的親人們,他們可以來照顧這個孩子了。就比如你吧,媽媽這邊的親戚都可以查到,爸爸這邊的親戚也可以透過爸爸的資料查到。”
孩子對生命的脆弱有了更清晰的感知後,會有所憂慮,這個時候,透過表達、澄清會讓孩子感到安心。
在生活中,更多地給予孩子安全的陪伴,不隨便地說“離開你”之類的話或者做出離開孩子的表現,會讓成長中的孩子感受到那份來自父母的“不離不棄”的陪伴和照顧的踏實吧。
2.分享者:王秋梅 家庭教育指導師、生命教育導師
“媽媽,你不要生氣。我不想要你生氣。生氣會變老的,老了就死了。嗚嗚嗚……”當4歲多的女兒大哭著對我說這些話的時候,我吃了一驚,我只是帶著情緒說了幾句話,她就自個哭成了這樣。看著眼前這個淚眼汪汪的小不點,我抱住了她。
“媽媽,你嚇到我了。”情緒緩和後,她跟我說。
“哦,對不起,是媽媽嚇到寶寶了?”
“是的,我不想要媽媽生氣。生氣會變老的。奶奶說了,老了就死了。”
都說孩子眼中無小事。原來,她把生氣、變老、死亡聯絡在了一起。在她的認知中,生氣會導致死去。這對於幼小的她來說,是多麼令人恐懼的一件事情。而她,我的孩子,本身就是一個情感比較敏感、覺察力很強的孩子,她覺察到了我的情緒,聯想到了令她擔憂的事情,或許是關於愛,對於和親人分離的焦慮,或許是對於死亡這件事情的未知的恐懼。
我很明確地告訴她,爸爸媽媽很愛她,我們都還很年輕,也很健康,我們會好好吃飯,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我們會好好陪她一起慢慢長大,讓她內心這份焦慮和恐懼先得到緩解。
之後,我選擇在輕鬆的情境下,告訴她,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情緒,生氣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是我們暫時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跟她沒有關係,也不會因此變老。生氣和變老、死亡沒有直接的關係,不是說我們生氣就會死了。
當然,我們也會跟家裡的老人溝通,孩子還小,她還不能理解死亡,不要對她說類似的話,因為這樣會給她造成很重的心理負擔。
在跟她慢慢說過幾次後,她似乎能多理解了一些,隨著年齡增長,也不再出現這種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