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父母與子女間的教育互動模式,與孩子的人格形成和健康成長息息相關。由於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性格特質不同,家庭文化氣氛不同、子女特點不同等各種因素的互動作用,親子互動模式往往千差萬別,呈現多種型別和特點。無論何種模式,只要父母秉持理性對待、引導關懷、輔助促進的原則,以增進感情、增加共識、共同成長為宗旨,就能和子女形成良性互動,不斷對孩子進行正向激勵,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反之,不良的互動模式必然損害正常的親子關係,甚至對孩子的心智成長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傷。以下面五種模式危害最大,應極力避免和杜絕。

一、以情感操縱為主要手段,剝奪和限制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父母按自己對孩子的理解和期待設計和操縱孩子的一切,包括髮展方向和行為模式,而不考慮孩子的立場和想法。有些父母習慣以“我們是愛你的”為藉口,以“我們是為你好”為理由,以“你不聽我們的,就會使我們很失望、很生氣”為要挾,對孩子施加心理影響,變相剝奪和限制孩子的自主選擇權、主觀能動性。這種情感操縱以愛的名義去矇蔽孩子,卻恰恰使孩子陷入盲從之中,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父母需要明白,愛需要放手,需要寬容,愛的最高境界是使孩子自主健康快樂全面成長。

二、以簡單比較對孩子進行錯誤定位,損害孩子的自信心。

所謂“人家的孩子”是最可怕的參照標準和評價體系,很多孩子在這樣一種殘酷的評判中失掉自我、喪失信心、自暴自棄。作為父母一定不要對孩子進行這樣的質問:“你看看那誰家孩子,你怎麼就不行呢?”表面上看,父母僅是提出一種事實——人家孩子比你強;提出一種標杆——你要像那誰家孩子一樣我們就滿意了。但孩子往往理解為另一方面的含義:人家孩子比我強,你們認為是我不努力;你們希望我像那誰家孩子,可是我真做不到。這種簡單生硬的比較近似於語言暴力,對孩子的自信心予以極大殺傷,一定要避免。可以幫助孩子具體分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輕易不要對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智力水平進行評價。

三、以包辦一切進行強制約束,使孩子陷入長期不安狀態。

在親子關係中,父親或母親有一方過於強勢,不給孩子表達意見和自主選擇的機會,表現得過分嚴厲甚至冷酷,孩子在父母面前無所適從、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體會不到一絲關懷和溫暖。長此以往,孩子必然缺乏安全感,封閉膽小、抑鬱悲觀、遇事沒有主見,缺乏愛的能力,對其身心發展損害極大。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尤其是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人格,學會和孩子平等討論問題,千萬不要以為“小孩子懂得什麼”而蠻橫地剝奪孩子的自主選擇權利。

四、動輒使用家庭暴力,對孩子造成身體傷害

有些父母本身性格偏激,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才”的錯誤理念,一旦發現孩子“惹事”,或者成績不好,就動手動腳打罵體罰孩子。這已經不是教育方式欠妥的問題,已涉嫌違法犯罪。作為父母發現孩子“惹事”,可以表達嚴厲的態度,但不能使用嚴厲的手段,要讓孩子感到你僅是對孩子的行為不滿意,而不是對孩子本身全盤否定,要引導他自我檢討,從錯誤中反省提高。

五、頻繁使用冷暴力把孩子“晾起來”,使孩子產生“拋棄感”。

有些父母經常有意無意忽視孩子的情感表達,並以不管不問為手段把孩子“晾起來”,使用一點家庭“冷暴力”,認為透過這種手段可以讓孩子冷靜反思、改邪歸正。殊不知這種手段恰恰封閉、阻斷了親子交流的機會,是家庭教育的大忌。聰明的父母應學會察言觀色,及時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幫助他們找到問題加以解決。

5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不孕去做試管,連續三次失敗她選擇了放棄,微創治療成功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