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現代人的基本素養,可不少家長將「閱讀力」理解為閱讀文字書的能力。
實際百度對「閱讀」的解釋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資訊的過程。視覺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圖片,也包括符號、公式、圖表等,所以閱讀力包含了兩種能力:讀圖能力和讀文字能力。
我們現行的教育不缺乏教你如何讀文字書的方法,往往忽略的是讀圖的能力。由於人的大腦發育過程是由具象思維到抽象思維,即外在影象到內在想象和思考的過程。
孩子的閱讀發展也是由圖——圖文結合(圖多字少)——圖文結合(圖文比例相等)——圖文結合(圖少字多)——文的這樣一個過程。
所以孩子讀圖能力對於閱讀能力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01
讀圖對於提升閱讀能力的意義
1、能幫助孩子理解文字傳達的意義
從這個角度出發,再來審視繪本中的圖畫,你就會發現,讀懂圖畫的過程就是在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比如,在《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中,圖片帶來的是直觀的感受,而文字表達則是抽象的結論。
圖畫中母雞面臨沒法下蛋到窩裡的困境,一方面詮釋什麼叫做「日子不好過」,一方面成為「日子不好過」這個結論的論據。
對比這兩頁,孩子能理解文字抽象的魅力,透過家長引導能順利從「圖感」過渡到「語感」,以及瞭解語境、背景知識,以理解和積累詞彙。
2、能幫孩子識別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
中高考對於語文閱讀理解考點中,要求孩子需具有分析文章情節(即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以及按順序說出推動故事發展的關鍵的能力。
而學齡前帶孩子讀圖,可以幫助孩子掌握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並支援他們複述關鍵細節。此外,讀圖還能幫助孩子對故事接下來將要發生什麼做出預測和推斷。
比如《好髒的哈利》繪本中,講述的是一隻不想洗澡的小狗的故事。
這本書中的每一頁都是互相關聯的,每一頁都對情節作了很好的推動,畫面和情節都可以串聯在一起,最終完成了一個象徵著貪玩不愛洗澡的小狗的完整故事。
我們可以利用狗身上的顏色和重要道具洗澡刷子作為畫面線索,來對整個故事情節進行線性串聯。
在閱讀過程中,會發現每一頁的圖畫中小狗身上的顏色慢慢開始變化,哈利從一隻白底黑點的小狗,變成了一隻黑底白點兒的小狗。
孩子看圖過程中就能理解狗的顏色會隨著情節而變化(隨著在外玩耍的時間拉長變得越來越髒)。
3、讀圖能幫助孩子更深入細節或提煉主題
在圖畫書中,作者的繪圖並不僅僅是為了表達形象,更是為了傳遞思想和寓意,優秀的繪本尤其如此。
圖畫中線條的粗細走向、構圖的特點、色彩等都在表達情緒和敘事。比如,《野獸國》中,仔細觀察畫面的細節,會發現書中的圖畫大小是在不斷變化的。
開頭第一頁,憤怒的邁克斯被禁錮在一個小小的畫面裡,這時圖畫只有一張明信片大小,他顯得又壓抑又無奈。
可是等到他在臥室裡幻想長出一片森林來時,圖畫已經變成了滿滿一頁。
當他和野獸們在森林裡徹夜狂歡的時候,圖畫已經變佔據了兩個頁面,變成了一個橫長的跨頁。
正是透過這種圖畫尺寸大小的變化,讀圖讓我們用眼睛“看”到了小主人公處理自己內心衝突的心理歷程。
而且《野獸國》中小主人公幻想的開始和結束人物的朝向不同,仔細觀察會發現面部表情也不同。
同時圖片還提供了視覺線索,幫助孩子發現文字沒有敘述的內容。
比如,《蚱蜢和螞蟻》故事中的文字讀一讀,故事的意思很明顯了。講的是螞蟻很勤快,找尋食物和上學都安排得好好的,而蚱蜢則是享樂主義者,睡懶覺,看電視,導致沒午飯吃。最後,螞蟻與蚱蜢共同享用午餐。
但是圖片不同於文字,圖片負責傳遞視覺感受,故事中的含義需要小讀者去揣摩和分析。
繪本中的插畫生動迷人,全幅水彩熠熠生輝,四季流轉,各有不同的色調,傾情呈現自然活動和夢幻細節,甚至給了螞蟻與蚱蜢對等的表情,和諧的插畫不時渲染音樂的感覺,帶動著故事發展。
這本繪本版蘊含更新、更深的寓意,耐人尋味。螞蟻學會了慷慨分享勞動成果,在最後一頁中,蚱蜢很顯然也學會了為來年做計劃。
由畫面帶來感受,再喚起相應的思維進行理解思考,就能將讀圖變成一種心智活動。一旦這種思維形成慣性,在文字閱讀中,就很容易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從而成就終身的閱讀力。
02
讀圖能力是未來學習必備能力
0~6歲的孩子思維的發展從直觀動作思維發展至具體形象思維,雖然6歲以後抽象邏輯思維開始發展,但是具體形象思維仍然佔據了主體地位。
所謂具體形象思維就是運用事物的具體形象、表象以及對錶象的聯想所進行的思維。
簡單舉例:問一個3歲的孩子,2米的樹和3米的樹哪個更高?成人肯定說3比2大,當然是3米的樹高。
可是孩子的結論卻不是透過抽象的數字計算得來的,而是在腦海中比較著兩棵樹的樣子才得出3米比2米的樹高的結論。
大腦中的這些表象源於哪裡?源於對真實事物的感知,源於繪本中生動形象的圖畫。
藉助繪本中生動形象的圖畫豐富孩子大腦當中的影象庫,不僅能讓孩子思維更敏捷,還能讓孩子具有超棒的想象力。
親子繪本閱讀過程中讀圖的魅力還不僅於此,而且讀圖能力也是綜合反應孩子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而這些能力將是孩子未來數理化生等科目的必備能力。
在語文學習中,低年級的孩子因為識字不多,書寫速度不快,為讓孩子們快速理解、儘快實現自主學習,很多字詞句練習也經常採用圖文結合的呈現方法。
如果既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也沒有大量的讀圖實踐,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不是那麼容易聯想出「漁網」與「水池」兩個詞的。
再比如,根據下面圖片,列出一組算數等式。
對於此題,很多孩子都表現的無從下手。如果說單獨考加減法(6-2+3),有99%的孩子都能算對,但與此同時,讀圖能力差的孩子都列不出算式。
因此從圖形影象中搜集、分析、處理資訊以及解決問題更加重要。
而進入中學後,讀圖能力直接拉開了孩子間高考的分數。大家應該記得當年的磁感線、DNA結構圖、大氣環流圖,有人如魚得水,有人卻似籠中之鳥。
很多家長對學齡前孩子讀圖強弱的能力不以為然,殊不知隨著年級的升高,當數學不再純粹是計算,當孩子開始學習各類圖表、開始接觸幾何後,這分就慢慢差大了。
沒有掌握讀圖能力的孩子會漸漸掉隊,慢慢就會出現所謂的「三年級滑坡」現象。
而且讀圖能力強的孩子,是可以透過一頁頁的圖畫連線,找到圖畫前後之間隱藏的關聯,將繪本里的靜態畫面,在腦海中連線成動態畫面,這需要的是歸納推理的邏輯思考能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
03
如何練習孩子的讀圖能力?
行文至此,家長們一定已經開始蠢蠢欲動,到底怎樣做才能幫孩子提高讀圖能力呢?
基礎的3要素是: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進階版3要素是:什麼時間,為什麼,怎麼辦?對低幼寶寶還可以加上基礎認知啟蒙的3要素: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有幾個?舉個例子。面對低幼一點的寶寶,我們儘量把問題問得很具體,用手指做出明顯的指示。
比如,這個是什麼東西啊?這隻小鴨子是什麼顏色的?小鴨子的嘴巴和身體顏色一樣嗎?
面對大一點的寶寶,我們就可以給他一整個畫面,問他這是什麼顏色的主體,都有什麼東西,一共有幾個,屬於型別,是水果蔬菜還是動物?分別在什麼位置?
再大點的孩子,我們可以直接讓孩子去認主體字——「黃」。
對於有的孩子都能看得懂圖畫,就是不知道如何組織語言;家長應多訓練孩子使用邏輯性、關聯性、概念性的詞把自己的所見所思表達出來。
當然,孩子們也會自己發問,多多互動,激發孩子的想象力,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到閱讀中來。
這樣的話,即便是沒幾個字的繪本,也是相當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