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導言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兒科醫生六小娃。

不知道各位爸爸媽媽有沒有注意過孩子的耳朵呢?有些孩子的耳朵旁邊會有一個「小洞洞」,民間有人稱之為「耳倉」「聰明孔」,有些老一輩兒認為這個是有福的表現。

可實際上,這個「小洞」是一種常見的外耳疾病,它的學名叫做先天性耳前瘻管,有一定的遺傳傾向,跟孩子聰不聰明其實沒有半毛錢關係。

01

耳前瘻管到底是個啥?

先天性耳前瘻管是一種常見的外耳疾病,多數表現為耳前區域的面板小凹,也就是我們常見的耳邊「小洞洞」。

不過,也有一些開口位置在耳後和外耳道,以及耳廓的其他部位。我們看到的這個「小洞」實際上是一個盲端小管的開口,盲端小管就是隻有一個開口的小管道。

耳前瘻管的管腔狹小,深淺、長短不一,通常沒有任何症狀,在無感染時擠壓瘻管口,偶爾會有白色豆腐渣樣分泌物溢位,感染時其周圍面板會出現紅腫、疼痛、破潰流膿等表現,如果反覆感染,還會在區域性形成瘢痕。

02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耳前瘻管?

耳前瘻管的形成與耳廓胚胎髮育異常有關。當孩子在媽媽肚子裡,只有4孕周時,耳朵的發育就像魚鰓一樣,我們管它叫「腮弓」,此時會出現6個「腮弓」。

等胚胎長到第6周時,這6個「腮弓」會發育成6個耳丘。第1~3耳丘集結於第一鰓弓尾端,第4~6耳丘集結於第二鰓弓的頭端,耳丘最終增大並融合成耳廓。

正常情況下,第1耳丘演化成耳屏,第2耳丘演化成耳輪腳,第3耳丘發育成耳輪的大部分,第4耳丘發育成成對耳輪,第5耳丘形成對耳屏,第6耳丘形成耳垂和耳輪的最下端。

而異常發育的耳丘可能導致耳廓相應部位的大小出現異常、缺失,或形成瘻管。

目前,耳前瘻管的確切胚胎髮育依據還不完全清楚,可能與3個因素相關,即第一、二鰓弓耳丘不完全融合、外耳形成過程時外胚層內折或者第一鰓裂背側部分閉合缺陷。其中,最被廣泛接受的理論是第一、二鰓弓耳丘融合不良所致。

03

耳前瘻管對孩子是否有影響?

這主要取決於瘻管是否發生感染,而瘻管的分型又決定了瘻管是否會感染。

有的人一輩子與耳前瘻管和平相處,沒有任何症狀,這種情況是單純型,不影響人的健康。

有一些耳前瘻管屬於分泌型,瘻管內皮屑及皮脂腺分泌物堆積,導致瘻口經常有白色分泌物,有時還能聞到有點臭味。再加上瘻管的管道很狹窄,就容易出現堵塞,造成感染。

一旦感染,就會出現面板紅腫、疼痛、破潰流膿等表現,甚至會出現面部蜂窩織炎,如果反覆感染,還會在區域性形成瘢痕

耳前瘻管感染的危害性還是很大的,出現以上情況一定要及時去醫院耳鼻喉科就診

04

耳前瘻管需要如何治療?

如果無耳前瘻管感染病史,可不予處理。但若為避免以後發生感染,可行手術切除。

感染型及分泌型的耳前瘻管需進行手術治療。在急性感染或膿腫形成時,醫生一般採用的治療方式包括抗生素和切開引流,在急性炎症得到控制後,手術治療是有效的根治方法。

05

日常如何避免感染?

不要摳!不要摳!不要摳!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當「小洞」內有分泌物時,不要用力擠壓,更不要拿東西伸進去「探索」。

清潔的時候,用力要適中,同時避免用髒手搓揉瘻口,以防止免繼發感染。

另外,在寶寶洗澡時,儘量不要直接讓水衝進小孔,要保持瘻管口附近的清潔和乾燥

總的來說,耳前瘻管發生感染的機率並不大,如果沒有異常情況,無需特別擔憂,但也要做好日常護理,避免感染給孩子造成痛苦。

21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李玫瑾教授:孩子14、16、18歲生日,父母要幫其過出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