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同事娜娜帶她兒子來參加聚會。我們都聽說過她兒子的淘氣行為,但我們沒想到他的野蠻程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孩子剛一坐到桌子上,就吵著要手機玩遊戲。娜娜拒絕後,他的兒子哭了起來。娜娜很慌張,她越罵那孩子,他就越哭,最終也妥協了。
後來飯吃了一半,孩子不喜歡這道菜,他在那兒大喊想換菜。娜娜告訴孩子小聲點,兒子沒有絲毫的剋制的意思。娜娜沒有回答孩子的無理要求。沒想到,兒子竟然把嘴裡的米飯吐到盤子裡,表達自己的不滿,並和媽媽打了起來,這件事也導致娜娜在飯桌上哭了起來,她表示兒子真的是個混世小魔王,在家裡經常都是:媽媽,我渴了,快去買飲料給我喝。奶奶我要上學了,快幫我穿鞋,收拾書包去上學等等,他會把家人當做“傭人”來使喚。
我們可以利用“木桶效應”來看待這種事!
什麼是木桶效應?木桶效應是由美國管理學學者彼得提出的。說的是,由幾塊木板組成的木桶,它的價值取決於它能裝多少水,但決定它能裝多少水的關鍵因素不是它最長的板,而是它最短的板。這意味著任何組織都可能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即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不均衡的,弱勢部分往往決定著組織作為一個整體的水平。
簡單的說,決定一桶水的多少是最短的木板!
換做育兒教育中也可以這麼理解,一桶水就是孩子,木板就是他的人格和父母的教育,而獨立也是組成木桶的一塊短板,那些喜歡惹是生非的孩子,缺的正是這塊短板。
父母不應該成為那塊“短板”
高校學生將髒衣服快遞迴家給父母洗的事情非常多
重慶一名大學生在三年內花了數千元快遞寄送髒衣服。
大學生的母親樑女士也表示,這是真的,但在報告出來後,她感到羞辱,有點生氣,不想再提了。
樑女士說,她的兒子是重慶交通大學大三的學生。由於兒子學習好,平時的自理能力相對較弱,樑女士幾乎包攬了他的衣食住行。
她回憶說,軍訓結束後,她的兒子幾乎每兩個月就把髒衣服從重慶送回長沙,然後她把髒衣服洗乾淨,再送回長沙,形成了一種習慣。每次快遞單程費用約50元,往返費用約100元。到目前為止,寄送髒衣服的快遞費用就花了幾千元了。
大學是鍛鍊自己,走向社會的地方。“送髒衣服回家”其實是變相剝奪大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剝奪了他們“難得”的成長機會。這種“快遞”,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已經成為危害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毒藥”,這也不得不深思,他們有什麼樣的人格和社會責任,他們會如何面對殘酷的社會。
被稱為東方神童的魏永康,他四歲時就已經自學完了初中課程,8歲時,魏永康被當地最好的高中之一錄取。13歲時,魏永康已經是湘潭大學的一名大學生,開始了他的大學之旅。17歲時,他以絕對第二名的成績進入了科技大學物理學院。但即便學習成績再優秀,魏永康在20歲時還是被中國科學院勸退,也並非是犯了大錯,主要原因是魏永康不能獨立生活。天冷了不會多穿衣服,天熱了還穿著棉襖,每天只知道在宿舍看書,最後錯過了期末考試。
原因似乎很荒謬。20多歲的人都要有獨立擔當的意識了。但是魏永康是一個生活很難照顧自己的人。他甚至不知道在熱天和冷天該穿什麼衣服。
結合木桶效應來看,他木桶裡的水似乎是滿的,但木板卻並不牢靠,甚至隨時都會有破裂的跡象,而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不獨立,不獨立也成為了它的短板,於是這個水桶就無法承受等量的水,最終徹底裂開。
《國內第一本壓型鋼板廠家老闆日記》中這樣寫道:“自以為是的圈養模式,只會讓孩子失去創造力,失去獨立能力,久居溫室經不得半點風雨,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只用眼神鼓勵的母親一個1歲的男孩在他年輕的母親的帶領下來到廣場,準備走十幾級臺階事。小男孩掙脫了他母親的手,要求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爬了上去,他媽媽並不想把他抱上去。當他爬上這兩級臺階時,他覺得臺階很高。回望著母親,但卻沒有伸出手來幫助他,母親的眼睛充滿了善意和鼓勵。小男孩又抬頭看了看。他放棄了讓母親抱他的想法。他努力地用四肢爬了上去。他爬得很辛苦,衣服都髒了,他的手也髒了,但他終於爬了上去。這時,年輕的母親走上前來,拍拍兒子身上的泥土,在他紅紅的小臉蛋上親了一下,這個小男孩就是林肯,他成為了美國第16任總統。他的母親是南希·漢克斯。
一個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臺階,事業、學習和工作。如何面對和攀登這些人生階梯?是牽著手,還是扶著孩子?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答案。不言而喻,如果父母抱著並支援他們的孩子,他們會使他們的孩子依賴,往往把他們的父母視為柺杖,難以獨立,他們將更難的立足於社會。
如何引導孩子自己補上那塊短板?如果父母不教他們的孩子如何獨立生活和有能力獨立生活,他們可能會遇到許多困難的問題在未來。那麼如何讓孩子自己去補上木板,擁有獨立自主的生存能力呢?
1、培養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父母不能總是寵著孩子,不願意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例如,幫孩子洗衣服,孩子鉛筆掉了父母也要去撿,這些小行為都會導致孩子過分依賴父母。
2、孩子剛開始學習時,不要干涉太多
父母應該學會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如果發現孩子有什麼問題,父母可以提醒他們,但不要過分干涉。
3、 學會引導孩子正確做事
在培養孩子獨立和獨立實踐能力時,並不是要求家長直接幫助孩子完成任務,這樣只會讓孩子無法獨立完成一件事情,父母應當去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4、 鼓勵孩子多嘗試新事物
如果孩子對外面的世界很感興趣,我們不應該破壞他們的天性,而是去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和願望去做,只要我們保護孩子的安全,其他細節就不必過於挑剔和細緻。
5、早點開始指導孩子做家務
如果孩子在十幾歲時還沒有開始做家務,他們很可能會養成懶惰的壞習慣。事實上,我們應該早點教他們做家務。首先,讓他們學會疊衣服,自己洗衣服等。只要孩子們繼續做一些家務,他們就會變得勤奮和獨立。
科威特著名女作家穆尼爾·納素夫在《家庭》中說過這樣一句話:“獨立能力是人生的基礎。”也有一位名人說過:“培養獨立能力是父母的重要責任之一,但是,這種獨立能力的基礎要在幼兒時期奠定。”
總結:小樹枝不經過修剪如何長成一棵大樹?到最後,它只能成為一棵路邊的風景樹,中看不中用。教育孩子應該從生活的各個方面開始。他們每天都在學習如何生活,父母應當把握時機,讓孩子學得獨立。只有當他們學會如何生活,他們才能清晰的了解周圍的人和事,以及社會,他們將來不會走太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