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家二寶(妹妹)自邁入兩歲大關,就好像變了一個孩子似的。平時乖巧可愛的妹妹,走路不讓牽手,即使路況再差,滿馬路車流穿梭也不讓我管,如果我強行抱起她,她會大哭大鬧,根本抱不住。做事情特別有自己的主張,即使是她最愛的哥哥,也無法撼動她的想法。而且比小時候自私了,只要是妹妹看中的東西,如果不給她,又是一頓哭鬧。這個兩歲的小女孩,簡直成了家裡的小魔王。當我磨破嘴皮子說那麼多時,發現竟是無效的。

​原來,江湖上流傳已久的“可怕的兩歲”真的這麼誇張,可是我家大寶就不是這種表現形式,不同氣質型別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現,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叛逆”。

第一逆反期的表現

1、 幼兒的自尊感進入兩歲後迅速發展,他們會要求活動自主並且實現自我意志,喜歡反抗父母的控制。

兩歲的孩子不同於嬰兒期,嬰兒時處處依賴父母,父母也可以很好的控制孩子,但隨著他們“心理資源”的積累和發展,使得他們更趨於“自主活動”,以此來獲得自尊感和滿足感。

2、 兩歲的孩子開始喜歡參與成人的生活活動,還會樂觀地認為別人能幹的事我也能幹,喜歡聽別人誇獎“你真棒”。

因此,你會經常看到很多兩三歲的小孩跟著七八歲的大孩子屁股後面跑,雖然差距很大,根本追不上,但他們跑得不亦樂乎,在他們的眼中跟大孩子一起玩自己也就長大了,而且是一件特別有成就感的事情。

父母該怎麼做呢?以下五點很有效

兩歲以後的孩子已經逐步邁入新的發展階段,他們的改變勢必要求我們做父母的也要隨著改變,如果你還想更多的掌控他的自由,那麼孩子就會對父母的控制進行反抗,以尋求更多的主權。

一、能做的就不要說,說了就要做並且堅持下去

孩子最不喜歡聽的是說教,特別是來自父母的,時間久了他們會自動遮蔽。通常,最好的做法就是什麼都不要說,因為道理孩子們都懂,之前已經說過無數遍了,只是需要做什麼就做什麼。但這樣做的前提,是共情。(見第五)

二、父母的耐心很重要,接納孩子的特性

在孩子的幼兒期和童年期,有很多事情需要反反覆覆地教給孩子,他才會做,才能理解,這需要家長有一定的耐性並且情緒平和,因為,孩子只有感受到你的愛,他們才能接納你的思想,把事情做得更好。

接納孩子的獨特性,因為只有接納了孩子的全部,在孩子沒有達到預想期望時才不會失望和沮喪。但父母最好不要期望孩子做其所處年齡段很難企及的事情,這樣並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比如:有的家長會讓兩歲多的小孩提前識字,以為這樣就可以贏在起跑線上,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以玩為主,讓他做不屬於這個年齡段的事情,孩子會做得比較吃力,反而催生自卑情緒,而且扼殺了學習的主動性。

三、分散注意力、轉移注意力,給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

兩歲多的孩子喜歡成就感,喜歡被需要的感覺。

記得有一次,哥哥在家裡過生日,請了好多小朋友來家裡玩,妹妹也很開心,可她玩著玩著就進入了搗蛋模式,把氣球撒了一地,而且不讓別的小朋友動她的玩具,有一個小哥哥拿了她的娃娃,她非常生氣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怎麼說都不停。

我試著轉移妹妹的注意力,說“你看,哥哥們要吃蛋糕了,你還不快去搶嗎?”,她從大哭變成了抽噎,紅著眼睛搖搖頭,我又說“你看,小哥哥已經把娃娃還給你了,你不抱抱娃娃嗎?”她馬上拿起娃娃把她扔到了一邊。

看來是這口惡氣還未消,我說“媽媽要去廚房摘菜了,哥哥們吃完蛋糕該吃飯了,我實在太忙了,你來幫幫我好嗎?”“如果你來幫媽媽,大家都會感謝你的!”妹妹的情緒平復了,表情也放鬆了許多,然後跟著我進了廚房,她又開心地笑了。

四、跟孩子一起建立冷靜區

有時候,父母跟孩子發生了矛盾,孩子是需要釋放情緒的,跟他一起建立一個冷靜區,更有助於讓孩子情緒平復,這個區域可以是書房、玩具房,或者是一把椅子。在這樣一個舒適的冷靜區,孩子也會思考自己的行為,並且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氣場和態度。

五、先肯定再否定,孩子在感覺更好的時候才能做得更好

比如,孩子在公園裡玩得很開心,但是到了時間該走了,他又不想走的時候,你可以說“媽媽知道你捨不得走,如果說我也會像你一樣,但是我們必須要走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首先做到共情,讓孩子知道你理解他、肯定他,只有讓孩子感覺好的時候,他才會做得更好。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可是什麼樣的孩子是好孩子?這些好孩子長大會成為幸福的人嗎?有多少父母以愛的名義掌控孩子,他們能感到父母的愛嗎?其實,最好的教育是“不言之教,以身作則”,為孩子營造一種充滿愛、無條件接納和歸屬感的氛圍,這樣的良好環境中,父母所實施的教育才有效。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想要孩子優秀,這七點必須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