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家庭教育是一門“動心”的藝術,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長輩掌握一些心理規律,可以更好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心理效應一:登門檻效應

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裡德曼與弗雷瑟於1966年提出的。意思是在請求別人幫助時,如果一開始就提出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絕;如果你先提出較小要求,別人同意後再提出更大的要求,則更容易達到目標。

運用之道:善於給孩子設小目標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錢志亮指出,很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反映過孩子三分鐘熱度的問題,想玩積木,沒玩幾分鐘就不耐煩了,拿起了別的玩具;自己選擇上畫畫課,沒上幾天,說不好玩了,想學別的;做什麼事情都專注不了,新鮮勁過去了,遇到點問題就選擇放棄。

孩子喜歡新鮮事物是正常的,但隨著成長,如果一直對任何事情都表現為三分鐘熱度、容易分心、不能堅持,家長就要警惕了。這是孩子專注力不夠、耐力不足的體現。

就像如今的很多成年人,一會兒想學畫畫,一會兒又想學攝影、健身,可是總是淺嘗輒止,收穫到的只有挫敗感和對自己的失望。做事是否能堅持,是拉開孩子未來差距的一項重要因素。

家長可以利用“登門檻效應”,把難度大的目標分解成挑戰比較小的目標,更利於孩子接受。比如安安靜靜堅持看半個小時的書,一開始對孩子來說肯定很難,那就先從5分鐘、10分鐘做起,過幾天逐漸增加時間,孩子慢慢就能達到半小時的目標。還可根據習慣養成的21天法則,從很小的事情做起。比如每天晚上睡前看一會兒書;每天早上記幾個單詞;每天堅持寫完作業再玩,而不是邊寫邊玩……在孩子想放棄時,用溫和堅定的態度陪伴他們,這樣更容易達到目標。

心理效應二:霍桑效應

美國的霍桑工廠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工人們仍然不滿意,生產狀況很不理想。後來,心理學專家用兩年時間找工人個別談話,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這一談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值大幅度提高。

運用之道:適度允許孩子發脾氣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錢志亮表示,有家長說,自家的孩子一遇到不合心意的事就亂髮脾氣、哭鬧,有的孩子竟還動手打人。究其根源是家長沒能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如何發洩和疏導情緒。長此以往,孩子容易變得自私、衝動、易怒,影響性格的發展,也不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許多父母見不得孩子發脾氣,看到孩子哭鬧的樣子,情緒也會被點燃,於是大聲吼罵孩子或立刻妥協,滿足本不該答應孩子的要求。這些做法可能見效很快,但治標不治本,而且對孩子不負責,剝奪了孩子感受、體驗情緒的機會。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說:“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孩子只有親身體會各種情緒,才能更深刻地認識情緒、學會調節情緒。

在孩子發脾氣時,父母首先應帶著愛和耐心去接納和理解,看見孩子發脾氣背後的原因,比如身體不適、尋求關注、需求沒被看見、不被父母理解、因為無法完成目標而挫敗……此時,家長可蹲下來抱抱孩子或陪孩子在安靜的環境裡待一會兒,告訴他“我理解……”,問問他“為什麼感到生氣/委屈/失望?”繼而告訴孩子,如果要發洩情緒,可選擇向朋友/家人訴說、自己安靜待一會兒、聽歌、看電影、大哭一場等,但不要傷人傷己,不在“負面”情緒中待太久。

心理效應三:南風效應

該效應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吹了一陣,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緊了。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暖和解開了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運用之道:溫和的態度比暴躁更有利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錢志亮指出,有些父母、爺爺奶奶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企圖以高壓態度、大喊大叫讓孩子聽話,其實,這種“棍棒”式、“恐嚇”式、“北風”式的教育方法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只會讓孩子把內心封閉得更緊。

溫和的態度也可以有力量,而且這種力量比父母生氣、大喊、憤怒、暴躁、強逼、威脅、恐嚇等方式還要強大。

當面對孩子不聽話的情況,別輕易生氣,應該從這幾個方面開始改變。

面對孩子不聽話、犯錯,重點是讓孩子明白自己哪裡不對、應該怎麼做。情緒的發洩,只能滿足自己一時之快,對於解決根本問題沒有積極的作用。有時反而會讓孩子混淆重點,只關注到大人的情緒而非自己的行為。

所以,父母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平和而堅定的語言和聲調來和孩子溝通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才能最大程度聽進去大人的話。

家長在看到孩子出現某種行為時,給孩子解釋的機會;不要一口咬定就是不好的,傷害了孩子單純善良的心。把孩子當成小大人來尊重,多交流,要學會去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和需求,這樣才能正確分析孩子的行為,進而採取最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為什麼你養孩子那麼累?7大原因,你中了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