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面對層出不窮的熊孩子,我們在評判孩子一系列“熊行為”或指責他們家長不當養育方式的同時,有沒有去反思過,這些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產生的原因,如何避免產生“熊”行為,同時回來檢視自己的養育方式,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面臨一個又一個挑戰的過程。我們如何做才能從容“應戰”,儘量避免一不小心“培養”成了熊孩子?

家長需要重新認識科學養育孩子理念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鼓勵。《孩子:挑戰》的作者認為:鼓勵是教養孩子最重要的部分,可能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鼓勵。這是一本被很多媽媽譽為解決孩子養育難題的小百科全書,同時也是一本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

作者魯道夫·德雷克斯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和教育家,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他在育兒領域有長達40年的經驗,總結了一整套系統的方法,來有效地解決家庭衝突,許多家長因此找到了對待孩子的有效方法,並贏得了孩子的合作。德雷克斯和這套體系的踐行者薇姬·索爾茲共同完成了本著作。本書推薦的方法,基於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生活哲學理念及人類生活觀。

面對熊孩子一系列的熊行為,也就是不良行為,德雷克斯認為它產生的根本原因可能就是缺乏鼓勵。他在書中第三章對鼓勵做了詳細介紹。

德雷克斯說:“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發展,孩子就不能得到歸屬感。”孩子缺少鼓勵,就會缺少成長的動力,會變得沒有自信心而氣餒,而一系列不良的行為是內心氣餒的外在表現。內心氣餒的孩子背後通常因為他們擁有一個錯誤的目標。而孩子天生盡其所能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

鼓勵如此重要,那麼缺少了鼓勵的孩子會有怎樣的不當行為?透過現象看本質,《孩子:挑戰》一書指出孩子感到氣餒的孩子通常有四個錯誤目標:

1、尋求過度關注

這類孩子特點:他們認為只有當自己成為關注的焦點時,才能顯示自己的重要性和價值感。因此,他會發展出各種得到關注的技巧,找到各種讓別人為自己忙活的方式。比如:哭哭啼啼、拖拖拉拉、故意搞破壞或其他能夠引起人關注的方法。

如何識別:孩子需要我們適當的關注,需要我們的幫助、支援、手把手的訓練、感情連線和愛。然而,如果孩子沒有什麼正當理由,卻讓我們不停的為他忙碌,並且我們覺得不高興或者煩躁時,我們可以確定自己正面臨孩子要求過度關注的情況。有時還會出現一受到斥責就會停止自己讓人惱火的行為。

2、權力之爭

這類孩子特點: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父母強行制止孩子要求關注的行為背後,孩子會決心用權力之爭來擊敗父母,從拒絕父母的正當要求中得到滿足。他會覺得如果順從父母,就是屈服於比自己強大的權利,就失去了價值感。對有些孩子來說,被比自己強大的全力打敗,讓他們不安,結果他們就會通過所有努力展示自己才有更強大的權力。

如何識別:當父母和孩子中的一方想要更多的支配權時,權力之爭就開始了。我們還可以問自己:“在這件事中,我個人的好處是什麼?”我們是不是在尋求孩子的主導權?還可以看結果,儘管我們對孩子訓練了很多,孩子是不仍然有同樣的行為?孩子有沒有反抗行為?我們生氣嗎?憤怒嗎?還可以通過語氣:我們語氣是強硬的、怒氣衝衝的還是苛求的?言辭是否越來越激烈,越來越憤怒?

3、進行報復

這類孩子特點:當父母和孩子逐漸在權力之爭中越陷越深,都想征服對方,就有可能發展出強烈的報復行為,內心沮喪的孩子可能會開始認為只有報復才是體現自己有意義和有價值感的唯一途徑,現在他確定自己不被喜歡,也沒有足夠的權力,那麼它的價值感要通過傷害他人來體現,這是為了補償自己受傷的感情,他的錯誤目標就是反擊和報復。

4、自暴自棄

這類孩子特點:一個徹底氣餒的孩子會完全放棄自己,他覺得無論做什麼有用的、沒用的事,他都沒有成功的機會。他覺得非常無助,進而利用這個無助感誇大自己的弱點,有時甚至是誇大自己想象出的弱點,目的是避免去做那些他預料自己會失敗的事情,否則會更難堪。

好的教育是有心而無痕,只有掌握了孩子的心理,才能不動聲色地加以引導。

如何採取相對應的方法來改善孩子的行為,讓氣餒的孩子重拾自信心,讓孩子成長為快樂、自律的孩子?《孩子:挑戰》一書為我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鼓勵!

很多家長容易把讚揚和鼓勵混為一談,會說:“好孩子誇出的”,真的如此嗎?在此,借用尼爾森《正面管教》對二者的描述做區分:

讚揚教給孩子的是依賴於他人的外在評判,而不是相信自己的內在智慧和自我評價。不要這樣讚揚孩子:“我真為你感到驕傲。”或“你得了個A,我要給你一個獎勵。”而要鼓勵孩子:“你一定覺得很自豪。”或“你學習真的很努力,你值得這個A。”經常讚揚會促使孩子相信:“只有別人說我好,我才算好。”這會讓孩子盡力避免犯錯誤,而不是從錯誤中學習。相反,鼓勵則教會孩子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做正確的事的能力。鼓勵的影響是孩子為了自己而去改變,讚揚的影響是孩子為了他人的肯定而改變。由此可知:讚揚是一個人給另一個人下定義,表達的是一種令人滿意的評價。讚揚應慎用,不能為了操縱別人的行為去讚揚,而應是一種真心的讚美。鼓勵是鼓起對方的勇氣,是激勵、促進,不僅僅出現在成功的時候,更應該出現在失敗的時候。

持續的鼓勵,能夠讓心生氣餒的孩子最終改變錯誤的認知,盡而改善錯誤的行為方式。本書作者德雷克斯建議採取以下的鼓勵方法:

一、要避免羞辱或過度保護的行為,從而不使他們氣餒。

二、學會鼓勵孩子,只要我們表達出對孩子勇氣和自我認知信念的支援,就鼓勵了孩子。

如何做到這一點,作者認為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但是為我們提供以下思路:

家長需要認真的思考、細心地觀察,經常捫心自問:“我的這個方式,對我孩子的自我認知有什麼影響?”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訓練孩子獨處的能力。在獨處的過程中讓孩子學習照顧自己,好媽媽不需要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避免讓孩子通過得到別人的關注來獲得快樂,真正的快樂不需要建立在他人的關注上,而是發自內心,感受到內在的滿足。在孩子成績沒考好時,肯定他做的好的地方,並對他的努力表示認可。在鼓勵的過程還應避免和同伴之間的比較,避免批評和指責,把關注點放在孩子自身的進步上,哪怕是小小的進步,承認孩子的努力,這也是鼓勵的開始。通常情況下,我們給予孩子持續不斷地表達對孩子的信任和信心就是在鼓勵他。這也是一種能夠幫助孩子克服童年任何問題的態度。孩子需要發自內心的勇氣,讓我們幫助孩子們發展這種勇氣,並保持終生。鼓勵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重點在於給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還有可能,鼓勵只是一個大大的抱抱。

三、還有一種鼓勵是一個擁抱;一種心態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一句孩子不管怎樣媽媽都愛你;還有不管外界如何看待孩子,我們始終保留著看待孩子時宛若寶藏的目光。

《孩子:挑戰》闡述了鼓勵對於改善孩子不良行為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養育孩子的34個新原則,通過實際的案例、評論以及分析,幫助我們更深入的理解書中的養育理念和養育新原則。而這些理念和新原則不是一夜之間就可以做到,需要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的覺察與總結改進。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面對養育孩子所遇到的困擾,沒有統一的解決問題的答案,但會有多種多樣的方法幫助我們培養出快樂、自律的孩子。

蒙臺梭利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於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做父母的需要學習和訓練,別等到孩子長大後出現了各種問題,在稀裡糊塗把孩子推向“熊”的深淵後,才後悔我們作為父母的不當教養。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想讓孩子做事不拖延?讓孩子有時間觀念最重要,家長要找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