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這5種表現說明她在偷偷地自卑,你覺察到了麼?

孩子從小最希望的就是得到父母的關注和喜愛,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尤其是在孩子2-6歲這個階段,沒有在父母哪裡得到足夠的肯定鼓勵和支援,孩子就會在內心裡懷疑自己比別人差。

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發現並做出合理的引導,那麼孩子的這種情緒就會在孩子心理生根發芽,直到長成參天大樹,那最終的結果就是,孩子一生都會被這種自卑的烏雲籠罩,無法獲得幸福感和愉悅感。

哈佛心理學家庫珀曾花5年的時間,去尋找孩子克服自卑的方法,得出的結論至今讓所有家長引以為戒。因此提醒廣大的家長,檢視下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這些徵兆,如果有要警惕。

1.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

自卑的孩子會更在意他人的目光,而這點並非在孩子身上體現,自卑的成年人也是如此。無論你做什麼,都覺著其他人在注視著你,尤其當自己做了一些“蠢事”的時候,更覺得無地自容,恨不得變身鴕鳥。可事實上,生活並不是舞臺,你也沒有站在舞臺的聚光燈下,沒有人會時刻關注你的一舉一動。

2.不敢拒絕別人

這種孩子一般看起來會給人感覺很隨和,偶爾吃虧也總是默默接受;分東西時每次都拿最少的那份,有人要東西直接給,很少拒絕別人。在很多家長的眼中,會誤把這種自卑認為是孩子懂事乖巧。

3.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

因為害怕受到否定,所以從來不敢去嘗試,覺得即使做了也做不好,不管付出多少也得不到結果,內心時刻充滿恐懼和擔憂,這也是自卑的體現。

4.凡事都要看父母的臉色

自卑的孩子會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故意去討好自己的父母,當他們去討好時,會有這樣的心理暗示:我必須做得好,別人才能對我好;我必須成為別人所期望的樣子,他們才會愛我……

5.過分的敏感

即使父母說的話語沒有批評的意思,這些孩子也會套在自己的身上,因為他們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說法,也總是特別懷疑自己的能力。

由於過分地在意別人的看法與評價,有時別人的一句開玩笑,會讓孩子敏感的內心產生巨大的壓力,開始胡思亂想並茶飯不思,夜不能寐,就像紅樓夢裡面的林黛玉,這個就是過分敏感的一個典型代表。

曾經有心理學家說過:“每一顆自卑的種子,都來自於原生家庭。那想要改變孩子自卑的問題,就必須要從家庭開始著手。

這個父親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他能看到孩子每一次小小的做到,同時藉助張揚的手法來給予孩子自信。57分確實不多,但是有了自信,你一定會考出更好的成績,當孩子做到了,父母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孩子就會越來越自信。

第二點、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

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值,認可自己的孩子是一一普通人,這是每一位父母都需要修煉的功課。

有很多父母看著別人家的孩子3歲能說流利的英語,5歲就能談得一手好鋼琴。於是也開始拼命雞娃,每年花數十萬去給報各種補習班,但是結果呢?孩子學習成績不但沒提升,反而更加厭惡學習,跟家長之間的關係也是越來越差,每天家裡都是雞飛狗跳的。這是最得不償失的做法。

所以我的建議是:與其給不擅長學習的孩子強行報各種輔導班,不如從現在開始,把所有錢都給孩子存起來。學習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給孩子留點錢,至少能保證孩子將來的基本生活。

土耳其有句諺語:“上帝為每隻笨鳥都準備了一根矮樹枝。”作為父母,我們如果知道了孩子的平凡那就試著去接受,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慢慢去成長。

第三點、放大孩子身上的優點,不要總盯著孩子的缺點

不要總是挑孩子的錯處,總是指責批評孩子,認為孩子這個也不行,那個也做不好,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這是給孩子強化了,我很弱,我很差,我不配的心理,甚至會讓孩子認為:我的努力是沒有價值的。

放大優點,優點就會變成孩子的優勢,放大孩子的缺點,缺點被強化就會變成缺陷。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說繫鞋帶,對吧?這樣的小事情,對於我們來說,一個三四十歲的人來說,太簡單了,但是對於一個只有3歲的孩子來說呢?太難了,他需要不斷的練習,不斷的嘗試,不斷的面對這種系不上,系不好帶來的挫敗感。

這個時候很多家長會怎麼做?快點吧你,這麼簡單的事你還弄不好,快點,著急走,然後自己上手把它搞定,無數次的這樣的打斷和替代之後,換來的是什麼?孩子會慢慢覺得,我不行,我的努力是沒有價值的。

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做出一個判斷叫做,我不信我能解決問題,孩子出現的這種我不信的心理,其實就是我們說的不自信。所以,我們要學會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同時,要多去了解各個不同階段孩子的發展特性。

孩童時期的自卑,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幫助孩子,那麼就有可能伴隨他今後的幾十年,並且深入骨髓。俞敏洪曾經說過:只有從自卑走向自信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自信。

其實孩子的自卑可以很好地被察覺,家長一定要重視,用溫情的教育、愛的智慧和力量,點亮他們的自信,不然自卑的性格將跟隨一生。願每個孩子都能在家長的耐心引導、精心呵護下,自信、陽光、快樂地成長。

8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從小培養孩子善於交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