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一句話說,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但創造卻是無窮的。

特別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在工作崗位上埋頭做一顆「螺絲釘」可能隨時會面臨淘汰,只有擁有創造力的人才能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也會擁有更加豐富多彩的人生。

不過,創造力聽起來既虛無又縹緲,爸爸媽媽如何培養孩子發展這項能力呢?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種非常簡單但卻很有效的方法,爸爸媽媽在家就可以幫助孩子開拓思維,提升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孩子從多重角度認識自己。

來自杜克大學的研究表明,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多重身份有助於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思維的靈活性。

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多潛在的身份,扮演著多種角色,嚴厲的老師可能在家中是溫柔的妻子,一個調皮的女兒可能到了職場就是幹練的員工……

很多情況下,我們可能在生活裡會忽視了自己的多重身份,僅僅把自己侷限在某一個或兩個身份標籤裡。

如果人們能在思考問題時,嘗試換個身份角度,特別是站在一個嶄新的視角上,可能會激發出前所未有的創造性想法,得以突破眼前的問題

首先,研究人員將 48 名 6 至 7 歲的兒童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

干預組

這組孩子被要求考慮他們所具有的八個不同的身份,例如朋友、讀者、女生等等。然後研究人員會對這組孩子表示:「太酷了,你可以同時做這麼多事情。」

對照組

這組孩子被要求考慮他們身上的八個不同部位,例如腳、手臂、嘴等等。

與干預組類似,研究人員也會對這組孩子說一段話:「太酷了,你可以同時擁有這麼多東西」。

接下來,研究人員會請所有孩子執行四項任務,然後觀察孩子們在解決問題時是否有創造性的思考以及是否運用了靈活的思維方式。

任務 1

想辦法幫助拿著一碗樂高積木的小熊夠到樹枝上的蜂蜜(孩子們被告知,即使把所有積木堆疊在一起也夠不著蜂蜜)

任務 2

為給定的盒子想出一個新的用途

任務 3

以儘可能多的方式對16個人的照片進行配對分組

任務 4

與會配對的木偶互動,木偶會對屬於同一類別的不同事物進行配對,例如國旗和飛機(都可以在天上飛)、蘋果和紅領巾(都是紅色),如果孩子同意木偶的配對方式,那麼就被認定是思維靈活的表現

結果發現,在所有四項任務中,干預組的孩子都表現得比對照組的孩子優秀。

例如,干預組中有一半的孩子解決了小熊夠蜂蜜的問題,相比之下,控制組中只有 12.5% 的孩子解決了這個問題;干預組孩子對木偶的發散性思維的認同程度平均超過 6 次,而控制組孩子的認同程度平均只有不到 4 次。

換句話說,反思自己多重身份的孩子表現出了更多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多元思維。

過去有研究表明,成年人反思自己不同的社會身份對發展創造性思維大有裨益。這項研究以此為基礎,將研究擴大到兒童身上,而且結果與過去的研究不謀而合。

此前也有研究證實,出國旅遊和參觀其他文化可以增加人們的創造力和思想開放程度。反思自己不同的社會身份可能有助於啟用自身不同經歷和視角的記憶,從而有助於觸發更靈活的思維。好啦,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現在我們為大家留一道課後小作業,題目就是上面研究實驗中給孩子出的第一道任務——有一隻小熊想夠到樹枝上的蜂蜜,它現在手上有的工具只有一碗樂高積木,可是哪怕把所有的積木堆疊到一起,也夠不到蜂蜜。請孩子們開動腦筋,想一想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小熊成功吃到蜂蜜呢?

參考資料:https://digest.bps.org.uk/2019/06/19/reflecting-on-their-various-social-identities-boosts-childrens-creativity-and-flexible-thinking/

3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紙尿褲該怎麼選?做好這五點,教你選出價效比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