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六七歲時,就會進入換牙期,乳牙開始掉落,恆牙接著長出。

每當孩子掉了牙齒,很多家長會照搬老一輩人的做法,“上牙扔床底,下牙扔房頂”,希望孩子長出一口好牙齒。有些家長卻認為這是迷信的說法,不足為信。

其實,每個孩子都會經歷掉牙、長牙的換牙過程,家長不同的處理方式,將會給換牙期的孩子帶來不同的感受和記憶。

6歲女孩掉牙,婆婆說“上牙扔床底,下牙扔房頂”,寶媽無奈認為是迷信

夢遙的女兒六歲半了,正處於換牙的年齡。最近,她的一顆下門牙開始鬆動,吃飯都不敢用力咀嚼,就怕牙齒不小心掉了,會被吞進肚子裡。

週末,夢遙帶女兒去鄉下的婆婆家。中午吃飯時,女兒忽然一聲大叫,“媽媽,我牙齒掉了。”

婆婆馬上對夢遙說,“快看看掉的是上牙還是下牙?”

夢遙看了看女兒的嘴巴,“下牙”。

婆婆一聽,“下牙要扔到房頂上,孩子的新牙齒才會向上長。”

不等夢遙有所反應,婆婆已經拿著牙齒走到門外。只見她隨手一揚,將牙齒扔到了房頂上。

夢遙很是無奈,“媽,這都什麼年代了?還這麼迷信。”

婆婆卻說,“信一信也沒啥,我們小時候掉了牙,大人都是這樣做的。”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小時候掉了牙齒,上牙就會被父母扔到床底下,下牙就會被父母扔上房頂。尤其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對這個做法的印象特別深刻。

長大後,很難有人再堅持這種迷信的做法,覺得沒有科學道理。而且,生活在高樓林立的城市,將孩子掉落的下牙齒扔到房頂上,已經不現實了。

“上牙扔床底,下牙扔房頂”不是迷信,其實是有原因的

(1)含有父母的美好祝福

很多看似迷信的說法,卻飽含著父母對孩子的美好祝福。

比如,將下牙扔到房頂,希望孩子的下牙齒向上生長,將上牙扔到床底,希望孩子的上牙向下生長。父母都希望孩子長出一口好牙齒,確保牙齒健康生長和發育。

(2)安撫孩子的不安情緒

從孩子的心理角度考慮,當孩子牙齒掉落後,內心難免會產生不安情緒,認為牙掉了是不是不長了?嚴重時還會有恐懼心理,從而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在孩子掉牙後,採取“上牙扔床底,下牙扔房頂”的做法,對孩子也能起到一種安撫的作用,避免孩子恐懼和害怕。孩子對換牙就會抱有一種期待,覺得是一種長大的表現,表現也會比較乖巧。

對於“上牙扔床底,下牙扔房頂”,看似有點迷信,卻有一定的道理。畢竟,家長都不希望孩子對掉牙、換牙心生恐懼,不如繼續採用這個“善意的謊言”,對孩子反而可以起到較好的暗示和安撫作用。

但是,孩子掉牙後,很多家長會關注對掉落牙齒的處理,卻忽略了對孩子口腔的護理。孩子牙齒掉了後,還可能會流血,掉落牙齒的部位會有輕微的疼痛,家長就要進行相應的處理。

寶寶掉牙後,家長應該如何正確處理?

1、讓孩子用溫熱的淡鹽水漱口

孩子牙齒掉落後,有的家長可能會無動於衷,認為這是正常現象。但無論是在平時掉牙,還是在吃飯過程中掉牙,家長都要及時準備一杯溫熱的淡鹽水,讓孩子漱口,對口腔和牙齒掉落的部位起到清潔和消毒的作用。

家長讓孩子用淡鹽水漱口,表現出對孩子掉牙的重視,可以消除孩子內心的緊張不安。在孩子的換牙期,再有掉牙的情況發生時,孩子也會坦然面對,不會過於緊張。

2、讓孩子將棉球咬在掉牙部位

有的孩子掉牙後,掉牙部位會發生出血的情況,可能出血量有點多,不僅大人緊張,孩子也會害怕。

遇到掉牙出血時,家長可以準備一個衛生棉球,讓孩子咬在掉牙部位,堅持5-10分鐘左右,具有區域性止血的作用。

3、口腔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

有些孩子在掉牙以後,若是口腔護理不當,牙齒掉落部位可能會發生感染,牙齦部位出現腫脹或觸痛,還可能會出現發燒現象。若是家長髮現孩子出現口腔異常或發燒情況,就要及時帶孩子前往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對於孩子來講,從小保護牙齒很關鍵,別讓那些錯誤的習慣壞了牙齒

很多寶寶特別小的時候就會出現幼兒齲齒,這些都是一些壞習慣造成的,因此,無論是乳牙剛萌出的時候,還是在換牙長牙的過程中,有些日常習慣家長要尤為注意。

▲不論是喝奶還是吃東西,牙齒萌出之後,飯後一定要幫助寶寶刷牙,尤其含糖量高的食物也要儘量吃好,以防口腔內出現大量的酸性物質形成蛀牙。

▲當寶寶有蛀牙的時候,不能因為是乳牙就置之不理,這樣很容易影響以後恆牙的健康狀態,要及時的帶寶寶去看牙醫。

▲養成定期帶孩子看牙的習慣,每半年就要對牙齒做一次全面的檢查,不要等出現問題再去治療,防患於未然並不是一件壞事。

育兒寄語

孩子進入換牙期,乳牙脫落、新牙長出,就會成為一種常見現象。父母就要多關注孩子的牙齒生長情況,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尋求牙醫的幫助。想讓孩子擁有一口好牙齒,家長就要讓孩子養成保護牙齒的好習慣,早晚刷牙,健康飲食。

牙齒雖小,牙齒好壞卻和寶寶健康有著密切的關聯,寶媽們瞭解了嗎?

5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寶寶一哭就抱究竟是疼愛還是溺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