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前段時間,網上一位媽媽分享了一組“溫馨親子照”,本來覺得是再平常的一件事,沒想到卻引起了一陣波瀾。

照片上三個女兒和媽媽一起摟著爸爸睡覺,最關鍵的是,其中兩個女孩已經到了不小的年紀,卻沒有任何迴避。

媽媽解釋說,第一胎是雙胞胎女兒,出生後爸爸對孩子們非常疼愛,後來又有了二胎,也是一個女孩,爸爸照樣視若珍寶,非常寵溺女兒們,姐妹三人也因此很喜歡爸爸,每天都要和爸爸粘在一起,就連睡覺都要同床才行。

網友們也是各佔一邊。

有人隱隱擔憂:

女兒這麼大了,早就應該跟父母分房睡了,竟然還同床!從小不培養身體的界限感的話,長大了後患無窮啊!

有人則站出來反駁:

一家五口,其樂融融地抱在一起睡覺,多溫馨啊!這有什麼不妥?內心陰暗的人,看什麼都陰暗!

關於這件事,想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你能接受異性父母跟孩子的最大親密尺度是什麼?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無論我們的親子關係多麼好,愛多麼濃烈,終究還是要明白男女有別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在3~6歲存在一個性心理發展的階段,也被稱為俄狄浦斯期(戀父情節)。

這一派心理學家認為這個階段開始,孩子應該儘量避免與家長有帶有某種“性意味”的接觸。

比如上廁所要關門、鎖門;換衣服時候要避開異性;和同性父母一起洗澡等等。

這些雖然看起來都是不起眼的小事情,但如果處理不當,卻會極大地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女兒是貼心小棉襖,兒子是上輩子小情人兒,父母寵愛孩子無可厚非,但還是要看年齡、講分寸、有原則。

越界的親密是傷害,不是愛

當孩子4-6歲性意識開始萌芽”後,就要培養孩子對於身體接觸的界限感。

這種“界限感”對於孩子產生自我保護意識非常重要。

試想,如果連父母都模糊了界限,孩子要從何處學會“男女有別”的概念?又如何在受到侵犯時,做到拒絕和自救呢?

孩子擁有最天然的感受力,如果平時總和孩子“過度”親密,讓孩子覺得撩衣服、睡一起這種接觸屬於正常接觸。

當孩子真正受到侵犯時,他一樣會認為這只是別人喜歡他的一種方式、是愛他的一種表現。

因為在這件事上,他們從一開始就分不清什麼是愛,什麼是傷害,後果是多麼可怕?

這並非危言聳聽、小題大做。

一項來自北歐的研究表明:72%的性侵作惡者是兒童熟悉的人,最嚴重的性侵犯行為更多是由親生親屬、家庭成員犯下的。

美國一個匿名的計算機輔助自我訪談中,2.5%的女性參與者都報告了父女亂倫。這是一個何等令人髮指的比例!

而我國《2018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也顯示:在遭受性侵的兒童中,最小的受害者只有3歲,12歲以下的佔比高達48.13%。

而且熟人作案的比例非常大!

並且,在統計的熟人性侵案例中,親屬關係(父女、繼父女、養父兄、親戚等)佔比達11.90%。

面對如此刺眼的資料,說實話,相信每一個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無法做到無所謂,也不會再小看異性親子間身體界限這件事。

就算不會遇上這樣的意外事件,“越界”也會以一種看似“正常”的方式持續影響著孩子。

這讓我想到了去年特別“火”的一對網紅父女,在一家三口眼中認為這是“父女情深”,殊不知,網友們卻直呼“辣眼睛”。

明明已經12歲的女兒,爸爸卻在同桌吃飯時非常自然的夾菜投餵,隨意親吻女兒臉頰,而女兒也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同樣以親吻“回禮”:

更大一點,女孩14歲時又做出了什麼舉動呢?

為了阻止爸爸去參加同學聚會,女兒竟直接穿上媽媽的提臀褲,衝著爸爸跳起了網紅“求偶舞”:

而日常裡,更是一言不合就跑到爸爸面前跳“扭臀舞”:

隨意躺在爸爸腿上,當媽媽表示“看不慣”時,竟說“不想幹我們再請一個人嘛,你個外姓人”。

《給爸爸媽媽的兒童性教育指導書》中寫道:

現在很多家庭,隱私教育做得不完整,很多父母在與孩子相處時,不會區分與父母身體的界限。

也不明白,與其他人相處(包括父母)都要有身體界限。

在過度親密的環境和親子關係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以後與異性相處也很難把握好尺度。

曾經看過一個女孩講述自己小時候被性騷擾而不自知的經歷。

因為父親很愛她,經常親親捏捏,她也挺習以為常,所以後來鄰居領她回家,手伸進她衣服跟她聊天,她也沒覺得有什麼異常,反而覺得“是因為鄰居喜歡我。”

國家心理諮詢師楊陶如發現,很多大學女生在兩性關係中不懂得保護自己,面對男生的不合理要求「不自願」地付出一切。究其根源就在於,兒童時期不懂拒絕任何不恰當的接觸或侵犯。

這其中又有多少父母的責任?很多人因為太愛孩子,反而當局者迷,但越界的親密,反而是一種隱形的傷害。

健康的親子關係是男女有別

孩子的界限感要從小培養,不要等釀成大錯才後悔,為時晚矣。

三歲之後,異性親子之間,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做到男女有別,如此才能建立起真正健康、親密的親子關係。

01不要和孩子親嘴

和孩子親嘴這件事可謂是見怪不怪,以至於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正常的。

比如前段時間董潔與7歲兒子拍親嘴婚紗照。

但美國兒童心理專家Charlotte Reznick曾表示:

嘴對嘴親吻這種“過於直接”表示親密的行為,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困惑甚至誤解,他們看到爸爸媽媽相互親吻,會混淆自己和爸媽親吻的意思。

長此以往將會形成不健康的親子關係。

所以,請換一種方式來表達我們的愛。

張亮就曾為父母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他表示:如果要表達愛意,可以用擁抱代替,6歲前的孩子,也可以親額頭、頭髮或者手背,因為父親畢竟是異性,要讓女兒從小養成自我保護的意識。

正如美國知名兒科醫生 William Sears 所言:對孩子的愛必須恰到好處,表達需要尺度和分寸。

023歲之後由同性父母來洗澡

一般來說,0-3歲之間,寶寶跟異性父母洗是沒有問題的。

3歲以後,最好是爸爸帶著兒子洗、媽媽帶著女兒洗。

這個時候的娃已經瞭解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了,他們會主動提出一些有關性方面的問題。

如果娃出現一些羞澀的表情或者神情躲閃不自在,就要換成同性別家長幫忙洗了,同時培養孩子獨自沐浴。

最晚5-6歲開始,家長就真的真的不要跟孩子一起共浴了,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步入第一個性發育期——性蕾期,身體開始分泌性激素。

應該讓孩子獨立洗澡,自己清洗隱私部位,家長洗澡的時候也儘量避開孩子。

03不要在孩子面前裸露

這方面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

比如:

開頭那個案例中和異性父母同睡時,不分床不分被,甚至有大面積的肢體、肌膚接觸;爸爸或媽媽在家上廁所不鎖門甚至不關門,5歲的孩子隨意出入;奶奶在家換衣服,從來不避諱已經上了幼兒園的孫子……

兒童性教育學家胡萍曾提醒:

這些隱性的小事,會給孩子性心理帶來巨大傷害的「隱形性侵害」,它不但會破壞孩子的身體界限,還會破壞孩子心理的正常發育軌跡。

它們常常被我們以“孩子還小”“自家人怕什麼”而忽略。

但其實養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是非常細心的觀察者,他特別容易被成人的行為所吸引,進而模仿他們。

這些行為都可能會導致你的孩子做出“可怕”的事情!

比如在公共場合隨意撩衣服,不拿身體當回事;比如隨意在異性面前脫衣服,被別人佔了便宜;比如隨意觀看異性小朋友的隱私部分,從而被小朋友的爸媽胖揍,等等。

所以一般在2歲時,家長就不要什麼都不穿,在孩子面前裸露性器官了。

當一個孩子從父母那裡知道,父母有隱私,我需要尊重他們的時候,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也就會形成“保護自己隱私”的概念。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尊自愛、懂得保護自己、有界限感、健康自信的人?

那就從尊重孩子的身體,從異性親子之間守住身體的界限開始吧!

切莫以愛之名行越界之事,給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90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藜麥,適合寶寶吃的全營養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