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鄰居家有個男孩,上小學時成績優秀,一直是大人眼中的“別人家孩子”。

可是讀初中半年後,他的成績卻直線下降,直逼年級倒數。奶叔本以為是初中課程太難,男孩有點吃力,或者他不喜歡某科老師,導致功課落下。

和男孩聊天后,奶叔終於找到真正的答案:

被爸媽的話“扎到”

原來,男孩一直生活在充滿語言暴力的環境中。

小學時,只要他有一次考不好,就會收到爸媽的特別“慰問”:“為什麼你是第二名?腦子笨嗎?”。

等進入初中後,又一次面臨爸媽的質問時,他再也忍不住,決定破罐子破摔,課都不聽了。

寶爸寶媽不經意的一句話,卻成為傷害孩子的“毒藥”。奶粉們,你們小時候有過類似經歷嗎?

通俗點說,語言暴力是指嘲笑、挖苦、諷刺謾罵對方,讓對方在精神和心理上受到傷害的一種行為。奶粉們看看,下面這些話你們對孩子說過嗎?

“你簡直是個廢物!”

“你的腦子讓豬吃了嗎?”

“你除了當飯桶還能幹什麼?”

寶爸寶媽說這類話,本意可能是想激起孩子的羞恥心,以達到某種教育目的。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話會嚴重損害TA的自尊心。

時間一長,TA可能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患上嚴重的抑鬱症。

“你根本就不是讀書那塊料!”

“你要能考上大學,太陽就能從西邊出來!”

“世界上再沒有比你更笨的人!”

這部分寶爸寶媽對孩子持懷疑和否定態度,常常用貶低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不滿。尤其是批評孩子的過程中,總愛用“從來”、“每次”“總是”等誇大的字眼表示全面否定。

類似的話聽多後,孩子會慢慢形成一種心理暗示:我一無是處,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這種“無能力感”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做任何事情都畏首畏尾。

“求求你別這樣行嗎?”

“求你讓我們省點心好不好?”

當孩子犯錯誤時,有些寶爸寶媽表現出消極、無力的狀態。雖然當時孩子道了歉,但這類話很難讓TA意識到自己真正錯在哪,該朝哪個方向改進。

比如孩子一邊看繪本,一邊興奮地給你講。而你因為工作心煩,轉頭對孩子說一句“求求你別鬧了行不行?”。孩子聽到後可能立馬安靜下來,甚至和你說“對不起”。

但實際上,孩子並不清楚你的真正意圖——暫時不想被打擾,還以為你是討厭、嫌棄TA。

此外,恐嚇威脅也屬於語言暴力的一種,不僅會讓孩子情緒不穩定,還會給TA帶來安全隱患。(恐嚇式育兒具體有什麼危害?戳連結瞭解)

那寶爸寶媽在日常生活中怎麼做,能避免對孩子不經意的語言暴力?

奶叔要介紹的這套方法,出自非暴力溝通專家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一書,主要分為4個步驟。

1、描述觀察到的事實

和孩子溝通時,寶爸寶媽首先要表達清楚自己看到的事實。這裡注意,不要加入自己的判斷或評價。

比如,寶爸寶媽看到孩子把很多玩具扔到地上,可以說“我看到你把很多玩具扔到地上”,而不是“把客廳弄這麼亂,你怎麼光知道搗亂?”。

2、表達自己的感受

說清楚事實後,寶爸寶媽可以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還是以【孩子把玩具扔地上】舉例,寶爸寶媽可以說“看到你這樣做,我有點生氣”。

3、說出自己的需要

這一步要向孩子解釋清楚,是什麼樣的需要導致上個步驟中的“感受”。

繼續以【孩子把玩具扔地上】舉例,寶爸寶媽可以說“因為我希望家裡乾淨整潔,不想到處亂糟糟的。所以看到滿地的玩具,我有點生氣。”

此外,寶爸寶媽也要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可以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是想讓媽媽陪你一起玩嗎?”。

4、明確且具體地提出請求

現在面對【孩子把玩具扔地上】這件事,寶爸寶媽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解決辦法。

寶爸寶媽可以說“原來你是想和我一起玩,那我趕緊去洗漱,完事就和你一起做遊戲好嗎?那你可以答應我,先把玩具撿起來放筐裡嗎?”

每個爸媽都愛自己的孩子,卻常常在無意中傷害TA。

不妨從現在開始,試著使用這套方法,真誠地表達自己,少些批評和指責、多些關心和傾聽,和孩子一起成長吧!

奶粉們,你們小時候最不想聽父母說什麼話?

8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孕早期為啥有人吐,有人沒有反應?原來是胎兒都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