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這是一位透過自學而堅持了四年家庭干預的學霸媽媽,孩子從只有功能性語言到能流暢溝通、從因觸覺敏感而拒絕淋浴到獨立洗澡、從不聽指令到擁有良好的規則意識、從對他人無關注到成功在校融合,靠的是她的努力,更是對孩子的瞭解——

  口述|標標媽媽

  整理|嗨腦仁

  01 被勸退、被拒入學,他被診斷為發育遲緩

  他第一次發現有異常是在第一個幼兒園小班。

  那會兒他剛入幼兒園,幾乎哭了20天,好不容易不哭了,結果大病一場。十一回到幼兒園後,老師開始約我談話,說他完全坐不住、起來亂跑、喊他不迴應、不聽指令、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等。

  我當時並沒當回事,只覺得這個幼兒園的老師不友好。當老師的表哥表嫂也建議我,換一個蒙臺梭利式的幼兒園,因為包容性會更好。

  我印象很深,我們找了很多家幼兒園,其中一名園長跟我說:“不好意思,您的孩子我們園收不了。”我一下就懵了,問她為什麼呢?那個園長也很好心,跟我解釋了很多,其實說的什麼內容,我當時都沒有聽進去,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完蛋了,我孩子可能真的有問題了,還是個大問題”。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帶著孩子去了兒童醫院,醫生的評估結果是“發育遲緩”,雖然現在孩子很小還無法確診,但是症狀很像阿斯伯格,叫我們回家多陪孩子,叮囑半年後複查,並給我推薦了一本書《阿斯伯格綜合症指南》,而這也是我孤獨症學習生涯的第一本書。

  這本書看完了,我也幾乎斷定他是阿斯小孩了。我花了幾天時間讀書,然後上網搜一些資料,便決定做一些改變。

  第一步:

  改變帶養方式,培養自理能力

  首先就是要做好家庭內部的協同,把事事替孩子包辦的習慣改掉:我要他生活自理,我全部要他自己做。那時的標標,吃飯,上廁所已經自己會了,我們就開始教他脫衣服、穿衣服、穿襪子、穿鞋子。

  我特別提一下帶他獨立洗澡的過程。

  標標應該屬於觸覺敏感的孩子,他特別害怕淋浴頭裡的水淋到他身上的感覺,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坐澡盆裡讓我們給他洗。既然決定要練習自理,坐澡盆子肯定就不行了,我們就拉他進浴室,直接給他開淋浴。

  這個過程中,標標從哭的撕心裂肺到小聲抽泣,再到不哭,花了整整兩個禮拜。奶奶有好多次都忍不住要衝進去把標標救出來,都被我們攔下來了。等他不怕淋浴以後,我們便開始教他洗澡的步驟。

  第二步:

  訓練孩子的規則意識

  在第一家幼兒園的時候,我明顯感覺到老師已經放棄孩子了,每次約談的字裡行間都是想勸退我們。所以這次,我們特意挑選了一家注重孩子身心健康的幼兒園。

  但我深深懂得,光憑換幼兒園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所以我在家中開始著手於規則意識的培養。

  孩子的行為問題、情緒問題,將是孩子融入集體環境的攔路虎,我們必須要克服它。適當的狠心,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我們家在馬路邊,開啟門就是馬路,所以我們規定出門一定要牽手。如果沒有牽手,我們就會立刻折返回家,不出去玩了。剛開始孩子還是會不牽手直接跑,我們就會把他追回來,立刻回家。這時孩子會大哭,我們千萬不要理會他。幾次以後,他就學會主動牽手了。

  當然,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他不可能做到令行禁止,所以我們會給他一個緩衝期,在訓練初期給他一個倒計時;如果他沒做好或故意哭鬧時,我們會採用罰坐的方式進行懲罰(他本身耐性不足),次數多了,安坐也練習好了。

  慢慢地,標標在第一個幼兒園裡那麼多行為問題,後來都沒有了。

  02 第二次就醫,他被確認為孤獨症

  疫情期間,孩子不管是學業還是行為問題,始終教不好,所以疫情好轉後,我又帶他去了一次醫院。這次,醫生直接給出了“孤獨症譜系障礙”的診斷。

  給出診斷的當下我就懵了——不是發育遲緩嗎?怎麼就變孤獨症了?!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責當中。

  我反思自己到底怎麼做媽媽的?為什麼可以忽視他那麼多的與眾不同,而選擇做一隻“鴕鳥”?為什麼不聽當時醫生的話,半年帶他複查?如果複查結果不一樣,我可以選擇早做干預。如果我早做干預,孩子可能比現在更好……

  我就這麼傷心難過了兩天,便決心要振作起來,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我無法改變,那我就做好現在,抓緊時間。下面說下我干預成效較好的兩個方面。

  Part 1:語言提升

  一直到4歲半,孩子一直是功能性語言,完全不懂得如何與人溝通交流。我可以肯定,他能聽懂我們說的話,但就是不願意開口交流。

  於是我開始反思,是不是我們的溝通方式不對?翻閱過很多書本後,終於找到了幾個對他有效的方法。

  1、讀繪本,要“誇張”

  我以前都是照著繪本讀,標標不感興趣的話就會跑開。後來,我會將繪本情節用誇張的動作和表情演出來,以吸引他的注意力,並且不停地跟他互動。

  另外,在繪本的挑選上我也下了不少功夫:從他感興趣的元素入手,例如恐龍、汽車等,或者讓他自己去書店挑。現在越來越喜歡我給他念繪本,也因此學會了不少漢字。

  2、分享式聊天

  例如,如果我想知道他在幼兒園的事:我就不問孩子說你中午吃什麼了,我換成我自己的經歷,加一些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如果孩子願意跟你繼續聊,他會跟隨你回憶;如果不感興趣,也不要強求,停止並尋找下一個話題。

  記住,我們不要單純靠提問引導孩子開口說話,因為只有聊天,孩子才有和你聊下去的意願。

  現在,他的語言有了突飛猛進般的發展,這個方法強烈推薦給大家試試。

  Part 2:社交干預

  社交,是孩子目前主要面對的問題。我主要從一下三方面做引導:

  1、心智解讀

  我帶他和妹妹去超市,規定一人只能買一袋零食,我就會讓他猜“妹妹會想要買什麼”,他會透過思考得出結論:妹妹平時喜歡什麼、媽媽會允許買什麼?往往只要他猜對,妹妹就會露出“哥哥好厲害”的表情,他很受用。

  2、識別表情、認識情緒

  讓他看看繪本里的人物是什麼表情、表情背後是什麼心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我們應該怎麼做。有時和他聊天,我也會定格自己的表情,以身示範。

  3、事情的多面性

  爸爸回來晚了,我會問他,“爸爸為什麼還沒回?”他會說“堵車”,然後我再追問各種其他的可能性“還可能因為什麼呢?”

  另外,孩子訓練的前期都是我們引導他想方法,但是真的到了社會環境裡,一定會遇到很多不同的突發狀況,我們都需要幫他學會應對各種可能性。

  03 我想告訴你,這兩件十分重要的事

  1、放下自己的愧疚心

  標標還有個妹妹,現在是3歲多,和標標相差2歲10個月。

  標標第一次確診時,妹妹當時才4個多月,因為哥哥的情況特殊,我對於妹妹的關注可能並沒有哥哥的多。但是妹妹出奇的懂事,這也更讓我心疼。

  我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陪哥哥,忽略了妹妹。妹妹一直和奶奶睡,我記得前段時間,有一天晚上我陪妹妹玩,跟她說,媽媽去洗澡,洗完再回來陪你。她說:“媽媽你洗完澡,就會去陪哥哥睡覺了,不會來了。”

  我女兒這句話,打的我心口生疼生疼的,我開始自責、愧疚,我那麼偏心嗎?我對女兒的付出那麼少嗎?於是我跟她保證,說“洗完一定回”,洗完後我回去陪她,她歡呼說:“媽媽你來了!你真的來了喲!”她的開心,刺的我眼淚都差點掉下來。

  這個愧疚的心情,一直紮在我心裡,越來越嚴重,一度到了想找心理醫生的地步。

  其實我自己是一個行動派的人,有事就想辦法解決,一直悶悶不樂,不是我的風格。我就決定不能繼續愧疚了,對孩子、對我自己都不好,於是我每次桌面教學的時候,都會讓妹妹加入進來。

  慢慢地,我發現,妹妹越來越愛笑了,哥哥也由此學會了等待、輪流、合作、社交,而我,也把自己愧疚的心給治癒了。

  2、家長一定要多學習、多看書

  我現在回想起來,在標標3歲到5歲間,我做的可能不夠多,但一定是正確的:規則意識、自理能力的培養,真的是越早越好。

  另外, 這一路走來,我不停的摸索,看書、上網課、和有經驗的家長聊天,都讓我獲益不少,找到一些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的進步就會是驚人的。

  家長們就是要不停的學習,總結一些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孩子就會越來越好。

5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寫給祥寶的第177封信(門口的小小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