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作為一名蒙臺梭利教師,不僅要有一雙會觀察的“火眼金睛”,還要敏銳地觀察到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滴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個性化指導。

蒙臺梭利博士指出,教師的指導要把握時機,恰如其分,避免做直接糾正,避免做肯定或否定回答,以免抑制和代替兒童獨立思考。

因此,一名合格的蒙臺梭利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能夠秉承可觀地觀察孩子,把握介入與不介入的恰當時機,悟透干預的藝術

介入是一門藝術

幼兒期是孩子不斷吸收各種經驗的最佳期。

孩子們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是在不斷地嘗試中學習和成長,而在這個過程中避免不了一些冒險和錯誤嘗試。

因此,才有蒙氏教具的錯誤控制功能。

蒙氏教具的錯誤控制,不僅有助於幫助孩子意識到錯誤,自我校正,還可以由此而進行自我教育。

透過教具的錯誤控制,使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判斷力等得到綜合發展。

作為蒙氏教師,必須明白我們不但不能要求孩子不出錯,還要認識到出現錯誤是孩子積累知識的必由之路。

對於孩子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要認真分析,充分理解,以科學的方法和尊重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在這條寬闊的自主之路上走得更紮實、更快樂。

那麼,作為蒙氏教師,是不是隻要觀察孩子操作教具就好了?任憑孩子自由操作,不去幹預嗎?

不是這樣的!

蒙氏教師的干預需要藝術化,“干預是一種藝術,唯有懂得生命的人才知道如何去幹預。”

蒙氏教師進行干預前,應該先問一下自己“我應該干預嗎? 這個時刻干預,會不會打擾到孩子?”

如果幼兒亂用教具,拿著“數棒”卻在玩打槍的遊戲,教師仍不聞不問,這樣的尊重就失去意義了,教室裡也就毫無秩序可言。

我們常講,管教孩子的三項基本原則:不傷害自己、不打擾他人、不破壞環境。

當判斷孩子的行為是否需要教師進行干預引導時,可以先思考孩子是否違反了基本原則再做判斷。

如何做到恰當的介入

1、適時適量幫助

蒙臺梭利教室日常生活區的工作能夠幫助孩子練習照顧自己,培養獨立性。

孩子肌肉發育的耐力以及動作的流暢性,很難達到與成人具有同樣的水平。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要立刻進行幫助嗎?

倘若教師太過“勤奮”,這樣做會使孩子失去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機會,也會使其自信心受挫,久而久之產生“習得性無助”。

先等幾分鐘觀察孩子,是否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難,憑自己的力量確實還不能夠解決。

這時可以走到孩子的身邊,讓孩子看到你,他知道自己需要幫助時,老師就在身邊。

2、完成工作迴圈

工作的秩序性意味著完成完整的工作迴圈。

混齡班上不光大孩子會照顧小孩子,小孩子喜歡清潔類的工作,他們也有幫助別人的優秀品質。

比如教室裡兩個孩子,A做剝花生的工作時將少量的花生殼灑在地上了,B看見了要幫忙掃地,他自己的工作還差最後放回這一步。

老師要阻止B幫忙,請他必須完成自己的工作迴圈嗎?

分兩種情況,看A是否需要B的幫忙。如果A拒絕幫忙,要自己來,B則繼續完成自己的工作收歸。

當A接受幫助,B可以先和A一起將地面整理乾淨再完成自己的工作。

幫助也需要看被幫助的人是否願意接受,尊重雙方的意願。

作為蒙氏教師一定要記住,介入是對幼兒有力的支援,是幫助幼兒重樹信心的有效方法。

介入的時機要恰當,一切以孩子為出發點,根據孩子能否獲得成長進行變通,不能僵化地遵守規則。

讀懂孩子,方能理解孩子的行為,而干預則是一門藝術,一種生命影響生命的藝術。

0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媽與女兒上演“持久戰”,女兒大街上滿地亂滾,寶媽的反應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