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真活潑,同時也是“蠻不講理”的,他們的感受非常直白,需求也很簡單,然而正是這種缺乏知識的“簡單”,才導致孩子很難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
一位寶媽在帶孩子出門的時候,遭遇了這種無法和解的難題,孩子當時就躺倒在地撒潑打滾起來,讓寶媽非常無奈。
這對母女穿著打扮都很時尚漂亮,寶媽非常年輕,面板白皙身材窈窕,孩子也穿著鮮豔的藍色小裙子和可愛的涼鞋,這本該是一次愉快的外出。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孩子提出了寶媽不能滿足的要求,或許是要買玩具,又或是要吃街邊的零食。
但是寶媽不為所動,她的反應“亮了”,全程站在一邊看著自己的孩子,任由她在大街上滿地亂滾,母女倆上演了一出“持久戰”。
站在父母的立場上,孩子總是想要更多的玩具,對那些不太健康的食物情有獨鍾,可是孩子不懂這些大道理,他們非常直觀地感受到自己的需求,於是就出現了這一幕。
小孩子“擅長”撒潑打滾,似乎已經成為了所有人的共識,外出的時候大家時不時就會看到有孩子跟父母哼哼唧唧地撒嬌,索求失敗後很可能就會躺倒在地打滾耍無賴。但是這種行為如果沒有被及時制止,孩子的行為很可能會變本加厲。
孩子撒潑打滾,父母該怎麼教育?
1.不能妥協孩子撒潑打滾是一種逼迫父母妥協的手段,如果父母和孩子僵持一段時間,最終選擇妥協,那麼孩子就會嚐到“甜頭”,他們會認為這種方式是有效的。
如果下一次父母和孩子僵持的時間加長,孩子依然會選擇這種方式,甚至會把行為變得更加過激,打罵自己、傷害自己,逼父母心疼自己,來滿足自己的要求。
因此父母在孩子第一次撒潑的時候,就要制止並把孩子帶離現場,不要縱容孩子撒潑,也不能向孩子妥協,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2.瞭解孩子的真實需求孩子撒潑打滾是一種逼父母妥協的手段,他們表面的目的不一定是真實的需求。
比如有的孩子總是讓父母買玩具,買回家後又不怎麼玩,下一次再買。這就有可能是孩子需求父母的陪伴和互動,這種對親情的渴望寄託在了讓父母滿足自己要求上。如果父母耐心和孩子交流溝通,嘗試互動,有可能會解決之前不可調節的矛盾。
3.消費要有節制有些孩子確實是太“博愛”,看到一些商品就會動心,沒完沒了地想購買玩具或零食。父母這時候要給孩子進行科普教育,告訴孩子什麼樣的玩具和零食是健康的,並且和孩子約法三章,購買商品有計劃和節制,孩子不能貪得無厭,選擇範圍不是無窮無盡的。
父母想給孩子培養出健康的消費觀,可以帶孩子更深入地認識那些玩具和零食,透過閱讀說明書和查詢科普知識,懂得什麼商品更加健康。讓孩子學會篩選對自己好的物品,不要把錢花在沒意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