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上午走在路上,遇到了一件比較普遍的事,一位父親和上小學的孩子在馬路邊打起來了,原因是孩子上學途中抽菸。

一個小學生,正處於身體和頭腦發育時期,抽菸是很不好的,這位父親應該是早有發覺,本來孩子是自己上學,但是父親悄悄的跟在後面,在孩子點菸的瞬間,上去就打了孩子,並且大聲呵斥。

“三字經”滿天飛,然後各種比較,“你怎麼不學某某某,你怎麼不聽話,你想幹什麼等等。”

而孩子因為面子和惱羞成怒,即使內心知錯,但是仍然做出了不當舉動,與父親大吵打罵,父親打他,他也推父親,隨後就是被父親帶回家了,可想而知,回到家,又是一頓打罵。

今天就與大家分析這種現象,新時代的孩子為什麼叛逆期來的越來越早,而且反抗非常強烈。

父母不要想當然的用別人家的“好孩子”比較

當孩子越叛逆,父母除了生氣,抱怨,很多時候會因為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好,表現好,得到老師的讚揚而產生羨慕心理。

此時回到家在看看自己不省心的孩子,心情上更加煩躁,這時家長往往喜歡在孩子面前說,“你看看人家某某某,你怎麼就不能好好學習。”“你不能向人家某某某學習,別人怎麼學習的,別人怎麼怎麼聽話,別人怎麼怎麼上進等等。”

可惜的是,這往往是家長的一廂情願。毫無意義的比較,只會讓孩子感覺家長可惡,越來越叛逆,孩子心裡會想“到底誰是你孩子”或者“你不是喜歡那樣的人嗎,既然你喜歡,我偏不,反正我做的再好,也還是不如人家。”

同時會產生嫉妒心理和自卑心理,在學校和同學之間刻意疏遠優秀的好學生。

真正的差距在家長

當父母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時,有沒有想過,當孩子之間有差距時,家長之間有沒有差距,叛逆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同樣叛逆期的孩子,本質上的差距並不一定很大。

那麼這個差距的產生,很大一部分是家長之間的差距,這個差距並不是家長之間學識,身 份,地位,金錢上的,而是一種關注重心和教育觀念。

“別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的眼中之所以那麼優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在自己孩子的行為和說話令人討厭時,自然而然就想到應該怎麼做,應該怎麼說。

接著腦海中就會對號入座的想到某個孩子與自己想的一致,從而就會用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去比較,然後感覺自己孩子渾身缺點,進而就會覺得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

有一個實驗:“兩個人互相評價自己和對方的優缺點,最終結果是,在優點那一欄,彼此都寫了很多對方優點,卻寫不出來自己的優點;在缺點那一欄,彼此都只寫了對方巨集觀上的缺點,卻把自己的缺點寫了很多。”

從這個實驗可以知道兩個結論:每個人都有發現他人美的眼睛,從而忽略自己的美;每個人都會自我反省。

沒有不求上進的孩子

孩子的視線與大人一樣,也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從而忽略自己好的地方,即使父母不說別人的優點,孩子也知道那是優點,同時發現自己的很多缺點。

所以,父母不要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點,而忽略自己孩子的優點,父母應該因勢利導,把愛比較的心理轉化為孩子的動力。

正所謂“揚長避短”,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先發現自己的優點,給孩子樹立積極性和平和內心,然後指點孩子接納反思自己的缺點。

只有當孩子發現自己不是一無是處,在父母眼裡不是“壞孩子”,不是“叛逆的孩子”,更不是“不被關心,愛護的孩子”,那麼孩子才能不陷入嫉妒,叛逆,甚至自卑的情緒中。

才能用Sunny的心態和良好的行為,認識到差距,欣賞別人,同時學習別的同學的優點,只有心態端正了,孩子才能有改變的動力,自然也就不會為了叛逆而叛逆。

每一個人,無論多麼優秀,都有不及別人的地方;無論多麼不顯眼,都有別人可學習的長處。作為家長,一定不要盲目的比較。

父母不要用“聽話”稱讚孩子

很多父母在孩子叛逆期時,會時常抱怨,“這孩子怎麼突然這麼叛逆,小時候那麼聽話,什麼都做的很好,現在怎麼說都不聽。”

很多時候,抱怨往往就是事情發展到最後的根本原因,孩子叛逆的越早,叛逆的越激烈,往往都是因為小時候很聽話,對父母言聽計從,每個父母都喜歡“聽話”的孩子。

被動的“聽話”不可取

當孩子“聽話”時,父母就會誇獎和稱讚孩子,甚至在別人誇自己孩子聽話時,內心高興萬分。

但是父母有沒有注意過,孩子學齡前被誇獎“聽話”時,往往是為了得到大人關注,才順應大人的某個觀點或者想法。而不是表達了自己真實的意願後,得到大人的認可而誇讚。

舉個略顯不恰當但又很普遍的現象:比如大人說看電視不好,孩子非常聽話,不看了,這時父母會誇讚孩子聽話,而不會體會到孩子雖然聽話了,但是心裡其實並不開心。

孩子的聽話只是為了換取父母的高興,孩子認為只要同意父母的觀點,父母就愛自己,這樣,即使父母以後提出了不合適的想法,孩子也會遵守。

孩子慢慢的養成缺乏主見、不敢表達自己的正當要求的習慣,會下意識的討好大人,但是一旦孩子進入叛逆期,就會因為日益獨立的思想而暴躁和反抗。

美國心理學博士約翰·格雷曾總結說:“第一個九年,孩子處於對父母完全的信任和依賴中,父母的責任是要對孩子完全承擔起責任;第二個九年,孩子學會信任自己並日益獨立起來,父母的責任是維持一種控制力,但也要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獨立。”

所以,家長不要事事幹擾孩子,即使孩子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只要不涉及到法律和道德層面的,父母都要把發現錯誤的機會和改正的空間留給孩子自己,只要引導孩子自行反思,自我糾錯,孩子叛逆時,才能認清自己的定位和做到不觸犯原則。

“聽話”的孩子,會用叛逆掩蓋自己的脆弱

“聽話”的孩子,往往會脆弱,不敢犯錯,但是沒有人不犯錯,尤其當孩子叛逆期來的時候,曾經“聽話”的孩子在錯誤面前就會迷茫,因為一直聽大人的,缺少了主見。

大人感覺孩子已經長大了,不需要事事參與,但是孩子會因為沒了導向標,而不斷犯錯,大人又會覺得孩子的年齡不應該犯某種錯誤了,然後就會訓斥孩子。

為了維護自尊,孩子會通過對父母的要求全部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來證明自己是獨立的人,孩子就過早的進入了叛逆階段。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一個實驗:對 2~5 歲有強烈反抗傾向的 100 名兒童與沒有反抗傾向的 100 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

結果發現,在兒童期有反抗傾向的人中,84% 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

而兒童期沒有反抗傾向的人中,僅有 26% 的人意志堅強,其餘 74% 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作為家長,很多時候,即使是正確的決斷,也要讓孩子參與到自己的觀點中,而不是直接給孩子一個他們並不明白的結論。心甘情願的去做和被動的“聽話”,結果是不一樣的。

家長們,孩子是有獨立人格的,是有強烈的自尊和反省能力的,孩子的叛逆期是無法用任何方式改變的成長經歷,而我們能做的則是發現孩子的優點和保持孩子獨立思考的權利,這樣即使叛逆期來了,孩子也會做好分內之事,遵守行為準則和道德底線。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在似懂非懂的孩子面前始終保持理智、不動怒,是一件困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