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最近看到知乎上的一篇帖子問“孩子為什麼會離奇抑鬱”,一個高讚的回覆說:

抑鬱從來不會像一座大山一樣,忽然從天而降。

最容易引發孩子抑鬱的原因,往往都是父母親不經意間說出的那幾句:

“不是告訴過你這樣做不對嗎,你怎麼這麼笨!”

“我怎麼生了你這個窩囊廢,老給我丟臉!”

“一點事都做不好,長大了也沒什麼出息!”

簡·尼爾森博士說,我們究竟從哪裡得到這樣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了如果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好,就應該先要讓他感覺更糟?

父母們總說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卻不知,這些說出口的“刀子”,早已插滿了孩子的胸膛,他們只體會到了刀子的刺痛,卻感受不到被溫柔以待。

心理學上有一個“標籤效應”,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這就叫做貶低式教育,父母不斷把壞的標籤給予孩子,讓孩子一次次被附上壞的預期,也一步步變成了父母口中“沒有出息的人”。

“爸爸說我早晚得進監獄,那我就進給他看!”

瀋陽一位16歲的縱火案嫌疑人被警方逮捕後,發出了這樣的聲音。

他在一夜之間點燃了8個地方的可燃物,讓小區裡煙霧繚繞、人心惶惶。而這一切,竟是因為被爸爸經常打罵所產生的報復心理,他想要故意實現爸爸“預期”裡他會成為的樣子,讓爸爸後悔。

被父母打擊的孩子,心裡都會產生兩種想法的權衡和辨別。

一種是:爸爸媽媽這樣說我,我一定要證明給他們看,我可以做到的。

另一種則是:爸爸媽媽都這樣說了,我肯定做不到,我太差勁了,也許我真的會變成他們口中的那種人。

在這兩種想法中,父母都希望孩子們能得到激勵進取的反饋,然而事實上,85%的孩子,都會因為第二種想法,開始變得自卑敏感,從而慢慢脫離快樂成長的道路。

姑姑是一位典型的貶低式教育的踐行人,從小對錶妹說的話,沒有最難聽只有更難聽。

前天去他們家吃飯,聊起這個話題,姑姑突然插話進來:

“那你得感謝我,要不是我對你小時候說那麼些難聽的話,你現在能有這麼堅強的內心麼,現在社會上,難聽話的多了去了,那些脆弱的,都抑鬱了,有的都自殺了,叫什麼,就是那個抗挫能力太差了。

沒有我時刻鞭策你,你能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

別人都誇你那是捧殺,我得把你拉下來一點,你才不會驕傲啊!

再說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也還沒到多牛的地步呢?”

“又開始了”,表妹一臉苦笑,一旁的姑父打圓場說,“你姑媽這個人啊,就是刀子嘴豆腐心”……

曾有人在網上發起了一個疑問:有一對刀子嘴豆腐心的父母到底是怎樣的體驗?

許多人都在抱怨和哭訴自己的父母就是這樣,在無意中給自己帶來了傷害。

可以看出,在孩子眼中,根本不存在血淋淋的刀子和柔軟豆腐能夠友好融合。

世界上根本沒有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就算有,那也是硬邦邦的凍豆腐,能夠砸死人的那種。

父母們總是以為讓孩子低到塵埃裡,孩子會自己反彈而起,可從未想過那個被塵埃包裹的孩子,再多一句否定都可能是壓垮孩子的最後一粒沙。

借用《孩子,你的天賦媽媽懂》裡的一句話來說,既然孩子能從奇蹟中來,又有什麼理由不能在成長中創造更多的奇蹟呢?

願父母們能給孩子足夠的支援和鼓勵,讓他們有信心創造更多的奇蹟!

6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在學校惹人嫌,還可能被“勸退”!兒科醫生一天接診十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