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咦,你還會拋媚眼呀,跟誰學的呀我的乖乖~”

晨晨(化名)自從春節從老家回來,老是“表演”一個技能,那就是擠眼睛,“你看俺5歲都知道散發個人魅力了哈哈”,晨晨奶奶看見自家孫子這麼有“能耐”很是開心,到處“炫耀”。

不過時間長了,她心裡犯嘀咕了:“這咋越來越頻繁了,有時候他自己玩的時候咋也擠眼睛啊?”跟孩子媽說了這個情況後,她們帶孩子去看了眼科,可也沒檢查出來什麼問題,直到後來有鄰居建議“他是不是得了抽動症啊”?

至此,晨晨一家這才第一次聽說“抽動症”,後去醫院就診後,晨晨確實被診斷為輕微抽動症。

其實,與上述案例相同的還有很多,大多數家庭都是“後知後覺”,鄭州市中醫院兒科主任王曉燕說:“每天戴口罩,大家防護的比較好,來看感冒發燒的不多,最近幾天,我接診的患兒一半以上都是抽動症,一天能有十幾個!”

抽動症是啥?有啥症狀?與多動症有啥區別?

鄭州有孩子剛開學就被“勸退”,醫生:老師誤會孩子了

寶姨今天主要想給大家講講,為啥春天是抽動症的高發期?

如何預防反覆?根據症狀不同,又有什麼食療方呢?

“抽動症的表現一般有眨眼睛、清嗓子、聳肩等,家長一開始會以為孩子在玩,基本不太在意。”王曉燕提醒說,近期可以多留意留意孩子的反常行為,因為春季是抽動症的高發期。

為什麼春季是抽動症的多發季節呢?

據王曉燕介紹,此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但是春天最為多見。現代醫學認為春天萬物復甦,大腦神經細胞相對比較活躍,對外界刺激也比較敏感,所以春天容易誘發兒童抽動症。“而中醫表示,春天屬木,在五臟中對應的是肝,春天是肝氣最旺的季節,每到春天,易出現肝風內動,擾動心神而發病。”她表示,每到三四月份,新發病的患兒特別多,以前發病的在這個季節也容易加重,或者已經用藥控制住的,在這個季節也容易復發。

春季防治抽動症,醫生建議:

1、多做戶外運動,經常曬太陽;

2、不開心的時候將自己的情緒感受說出來,不要藏在心裡;如果和家庭的因素有關要及時和家人溝通;

3、轉移注意力,做些自己喜歡的事物輔助緩解焦慮;

4、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足夠的睡眠;

5、設定合理可以經過努力就能達到的目標,防止因目標過大覺得無法達到而壓力大,進而影響情緒;

6、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今日重點來了!先辨證,再來選擇合適的食療方

“治療抽動症,除了藥物,日常的食療也能改善症狀。”但王曉燕提醒道,即便食療,也不能千人一方,要先辨證。

她跟寶姨說,一般抽動症有5種證型,相對應的也提供了5個方子,有需要的可以果斷收藏啊!

1.風熱動風:菊花、薄荷、二花泡水喝。

“最常見的就是風熱型,它主要是由於感冒發燒以後誘發的,清嗓子、眨眼睛等,抽動主要集中在面部,用以上食物泡水喝,能起到疏風清熱的作用。”

2.肝亢風動:蒸白蒿(茵陳)、蒸槐花、芹菜;菊花、決明子、枸杞子泡水。

“這個食療方適用於脾氣比較暴躁的孩子,能起到清肝火的作用。這類孩子抽動起來動作比較大,往往大便比較幹,舌頭紅。”

3.痰熱擾動:蓮子、薏仁、赤小豆、白扁豆加米煮粥。

“這個方子適合肥胖、罵人說髒話的孩子,它能起到祛溼化痰、清熱的作用。”

4.脾虛肝亢:大棗、山藥、蓮子、佛手、薏米加米煮粥;黃芪、當歸燉老母雞。

“這種適合抽動症狀比較久、免疫功能差、臉色差、食慾不好、易拉肚子的孩子。”

5.陰虛火旺:龜板、鱉甲煲湯;枸杞子、桑葚、菊花、麥冬泡水喝。

“建議晚上容易出汗、手腳心出汗、睡眠不好的孩子採用這種食療方。”

寶姨說:

“不聽話”“教不好”“太調皮”“管不住”……

作為家長,你有沒有經常這樣當面或背後抱怨自己的孩子?

春季儘量不要因為一些小事吵孩子、罵孩子,如果孩子心中有鬱結之氣,積淤過久,沒有及時疏導,長此以往就會堵塞脈絡,導致氣血凝結,“筋脈馳縱”——也就是抽動的意思。

當然,寶姨也沒有“過了春季就能管教孩子”的意思......

1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資質空白、髒亂差?吸奶器行業正陷入“短視”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