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都打過自己的寶貝,雖然有的時候寶貝們的做法的確很讓人生氣,但是打孩子畢竟是一個不對的事情。

家長這樣的教育方法並不會讓孩子們真正的改正,甚至還會激起雙方的矛盾。研究證明打孩子的現象,其實在每個國家都比較普遍的。

而在中國有50%的父母,在孩子出現不聽話的行為,都會通過打罵的方式讓他們記住錯誤,但是實驗資料也比較明顯,想讓他們遵守規則,更好的成長,打孩子其實是最錯誤的教育方式。

家裡的孩子如果調皮,爸爸媽媽第一時間也會想著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先用言語警告自家的孩子,但是教育的效果可能並不是特別好,最終導致家長十分生氣,拿起棍子就決定打自家的寶貝。

那麼為什麼每次家長看到孩子不聽話,都會忍不住發火,甚至想要打罵孩子呢?

一 為什麼會衝動?

一般情況下家長都覺得自家的寶貝很好,而且他們是自己的親人,他們也會十分的心疼。可是家長每次去打孩子的時候,都是一種衝動,打完之後就會特別後悔。

當初不應該這麼做,很多家長就覺得是控制不住自己,為什麼父母心目當中會有打孩子的衝動呢?

大腦的結構問題

在生活當中控制情緒的部分屬於大腦,一般情況下控制情緒的部分是最先發育的,25歲後控制理性的部分,才會發育的更加的健全,負責控制情緒壓抑情緒的前額葉,在25歲的時候才會逐漸健全。

這個時候才能夠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寶貝們有的時候會選擇撒潑打滾,也是因為他們的大腦神經並沒有發育的很健全,不知道該如何控制這樣的衝動。

因為大腦在作怪,所以說一旦碰到了孩子調皮搗蛋的事情,就會讓父母激起,想要打孩子的暴力想法。

因為生活的壓力

平時父母親要賺錢養家,在上班的時候,可能已經覺得十分的累,精疲力盡之後回到家裡,自家的寶貝還到處調皮不聽話,這時內心就會充滿負面情緒。

心中的壓力沒有辦法得到釋放,就會借通過打孩子的方式,去釋放內心的壓力。

父母所帶來的影響

其實有些父母會打孩子,和原生家庭有一定的關係,小時候自己也會調皮不聽話,在認知的世界裡,可能父母就是通過打罵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

等到這些孩子成為人父人母之後,也會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教育自家寶貝,這就是為什麼父母會出現打孩子罵孩子的情況。

二 為什麼父母老是在生氣的時候,糾正孩子的錯誤?

在衝動的狀態下,很多人都容易做傻事,甚至還容易做出過激的事情。不過很多父母都容易在衝動的情況下,糾正孩子的錯誤,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很多家長之所以會在衝動的情況下批評自家的孩子,是怕過後他們就會不認賬,沒有辦法根據現階段的情況改正,害怕孩子做了某些他們不應該去做的事情。

同時父母也害怕,如果不及時的糾正孩子,可能會對孩子造成終身的負面影響。

然而想要孩子更好的聽進去家長的教誨,需要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情緒穩定,這樣才能夠起到更好的作用。父母在暴怒下的教導,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可以聽得進去。

三 經常打孩子,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很嚴重的負面影響心理上會有創傷

捱打的孩子心裡會留下創傷,有時感覺到恐懼、害怕。這些情緒沒有辦法宣洩出來,壓抑到心裡,慢慢地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敵意。

有時會將憤怒的情緒發在父母或者是其他的人身上,很容易出現傷害他人的舉動。

經過調查顯示,很多家長都覺得如果不打孩子,他們就會變得十分的調皮,而經過不同程度家庭暴力的孩子,內心都會變得更加焦慮,甚至心裡對於其他事情的抗性也會非常弱。

相比之下不捱打的孩子,可能情感會變得非常穩定,打罵會讓孩子學到更多極端的方法,在和人交往的時候也非常容易衝動。

孩子的智商會逐漸下降

經常打罵會讓寶貝沉浸在恐懼、緊張的狀態之中。長時間處在這樣的狀態,那麼他們就沒有時間去思考。有些大腦其他的功能原本應該儘早的發揮,可是經過打罵之後,恐懼和這些不安的消極情緒,就會佔據孩子的大腦當中。

打得越多,孩子心智發育的就越不成熟,越長大就會越明顯,有可能心智就像是小孩子一樣,永遠都長不大。

但大腦是有一定容量的,如果老是被一些消極情緒佔滿的話,那麼就沒有其他的空間去儲存更有用的知識,毅力和自信心都會相對較少。

先讓理性頭腦作出判斷

一般情況下,動物腦在沒有學習之前,其實就會先跳出來來掌管我們自身的情緒,可是一旦情緒控制不住,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所以更好的辦法,應該先讓理性腦作出判斷,才可以通過理性的方式,去控制人的情緒。

也就是說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發生了極其急躁的情況,那麼就讓自己先冷靜幾秒鐘,問自己三個問題,我有沒有尊重自己。

在發脾氣的過程當中,尊重自己家的孩子了嗎?

如果沒有的話,到底應該怎麼做?在冷靜的過程中,理性頭腦就會去思考,進一步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先改變自己的思維,慢慢的行為也會因為思維的調整而發生改變。

用積極的話語代替消極的言語

父母在碰到孩子出問題的時候,都會用消極的言語去批評他們,消極的言語會讓孩子的內心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

無論是面對什麼樣的問題,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應該給予尊重。這樣憤怒才不會升級,才可以進一步的用言語進行溝通。

語言保證要真誠,而且用詞不能是消極的,最重要的是想要得到更好的反饋,那麼就算是給孩子的鼓勵,也是要更加積極的。

平時在處理孩子問題的時候,也要從客觀的角度去回答,進一步的引導孩子如何去思考,最終一步一個臺階,讓寶貝們能夠走向成功。

相互合作才能夠更好的教育孩子

家人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總是通過強硬的方式想要贏過孩子,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暫時妥協,然而這種方式往往不能達到家長所想要的效果。

和孩子們合作是一種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找到一些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合作的事與孩子們一同完成。當家長們被孩子們需要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有歸屬感,慢慢的內心的消極情緒就會被消化。

每個孩子都是寶貝,用言語批評他們的方式並不會讓孩子長大,反倒是會讓雙方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差。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家的寶貝能夠逐漸成長,所以說不要用打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加的積極,教會他們去尊重其他人,而且要更懂得合作,努力的成為可以為社會做貢獻的孩子。

才能夠更好的解決生活當中出現的問題,提高自己的能力。

11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為什麼這個國家“造出”的孩子和我們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