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首先, 想讓大家看看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現象:

l 當孩子2、3歲的時候佔有慾強,愛妒忌,時刻離不開人, 父母們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

l 當孩子上幼兒園後特別“粘人”,粘父母、粘幼兒園的老師和阿姨, 父母們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

l 當孩子上小學、中學後, 除了粘父母外, 特別喜歡粘老師、粘同學, 有些孩子甚至開始早戀, 這些孩子會不斷尋覓,找到一個人, 讓自己在這個人面前被接納、被關注、被重視, 父母們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

以上現象皆因孩子缺乏安全感, 這裡的安全感指的是心理的安全感.

通常提起兒童的安全, 大家都會本能地想到孩子的生命安全, 外在的能摸得著看得見的身體方面的安全, 但在這裡我想談一談孩子心理的安全感.

因為身體安全和心理安全就像兩條腿走路, 缺一不可, 只有兩種安全感同時具備的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那麼孩子的心理安全感怎麼建立? 如何開始呢?

孩子心理安全感的建立從孩子出生那一刻就開始了. 而且與父母的養育態度緊密相聯.如果父母雙方或者一方內心缺乏安全感, 那麼孩子就會第一時間察覺.

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 將出生才幾個月的嬰兒與抑鬱、憂傷的媽媽放在一起, 一段時間後發現這個嬰兒的表情竟然與媽媽神同步, 母子都是一副傷心的樣子, 幾個月大的嬰兒竟然能與媽媽共情.

所以如果養育孩子的父母自己內心沒有安全感, 就會養出一個問題孩子, 即便這個孩子衣食無憂, 家庭環境很富裕, 給予最好的身體保護和教育, 但是這個孩子的內心還是充滿恐懼和不安的,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小時粘人、霸道、獨佔欲強, 長大後學習能力差, 頻繁換戀人或工作, 很難與人建立一個穩定的關係.

內心的安全感是孩子認知的基礎, 也是孩子將來是否有能力擁有幸福生活的關鍵因素. 怎樣給孩子建立安全感呢? 下面分四個年齡段來談.

第一個階段: 0-3個月寶寶安全感怎樣建立

剛剛出生到三個月這段時間的小寶寶內心只有一個想法: 我要活下去!

只要父母們留心, 就會發現小寶寶是非常不安的, 他們內心嚴重缺乏安全感, 為了更好地活下去, 他們會發出各種哭聲, 呼喚媽媽滿足他們活下去的願望.

這個階段與孩子建立安全感必須做到以下兩方面:

1、無條件接納孩子: 當一對年輕的父母要孩子前, 不僅要在物質做好各種準備, 在情感心理上也要準備好, 無論孩子的男孩還是女孩, 都要保證無條件喜歡和愛護, 保證在孩子面前不爭吵、不發脾氣, 保持親密關係, 在這種氛圍下幼小的寶寶內心會產生安全感.

2、深切地愛孩子, 讓孩子內心產生被關注、被愛的重要感. 當幼小的孩子感覺自己在父母心中尤其是在媽媽心中是NO1的時候, 內心會產生安全感.

第二個階段: 4個月-3歲寶寶安全感怎樣建立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小腦袋裡一直有個問題在盤旋: 我要做自己!

孩子大約在一歲半左右的時候, 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 他們整天都在想著做自己, 經常嘗試獨立自己玩耍.

如果沒有媽媽在的時候也感到放心, 需要媽媽的時候, 媽媽就會立刻出現, 這個時候孩子的安全感就會產生.

這個階段培養孩子安全感的核心人物是媽媽, 如果媽媽與爸爸的關係好, 幼小的寶寶就會感覺世界一片美好, 內心充滿了安全感.

如果媽媽與爸爸的感情不好, 經常三天兩頭吵架, 孩子就會感覺整個世界塌了, 孩子會天真地認為是自己不乖, 把父母的吵架歸咎於自己,內心就會產生很大的不安和負疚感. 孩子的內心就無法產生安全感.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就是父母有一個美好的婚姻,與和睦的家庭. 這不僅利於孩子內心安全感的建立,同時對孩子今後的人生髮展、人際關係、以及擇偶等都有很大的益處.

第三個階段: 4-6歲寶寶安全感怎樣建立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直會關注一個問題: 我夠不夠好!

4-6歲孩子心中的那個“我”是一個嶄新的我, 他們特別依賴別人的評價, 非常需要他人的讚美、肯定和認同。

而最主要的就是父母,其中爸爸的影響力通常又大大的超過媽媽的。這個時段培養孩子安全感的核心人物是爸爸.

爸爸的鼓勵和肯定,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性別認同都是十分關鍵的。

但是生活中,來自爸爸的肯定和鼓勵並沒有那麼充分。

原因有二:一是爸爸的自我滿意度是否高; 二是爸爸能否接納孩子不如自己.

如果爸爸的自我滿意度越高,發現和欣賞孩子的優點的能力就越強,孩子就越容易產生安全感.

如果爸爸自我感覺特別糟糕,自己的需求不能滿足,自己過得很不開心,也很少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那麼爸爸就很難去欣賞和讚美孩子。這個時候孩子的內心較難產生安全感.

即便爸爸克服了自己的不足, 在欣賞和肯定孩子時, 也會讚美孩子, 但如果不是真誠的欣賞和讚美,那麼爸爸一定會用“真誠”的指責來填充。這樣孩子的內心很難建立安全感.

所以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內心想要建立安全感, 爸爸的作用至關重要.

第四個階段: 7歲以上的孩子安全感怎樣建立

進入這個年齡段後, 孩子內心的安全感與父母的教育之間進入了一個持久的心理拉鋸戰.

《列子》中記載了一個“杞人憂天”的故事:杞國有個人,每天都在擔心天會不會塌下來,甚至為此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此時的父母就是這樣的心態, 生怕孩子落後於別人而無法過上幸福生活, 擔心、焦慮的結果就是過度教育, 給孩子報更多的輔導班、興趣班, 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殊不知人生根本就沒有起跑線, 人生是一個馬拉松, 需要的是持久的耐力而不是瞬間的爆發力. 父母對孩子的未來越是擔心和恐懼, 在教育上投入的力度就越大, 用教育來彌補安全感.

當父母越強調教育,背後的不安全感越大。教育似乎變成了一種掌控,它建立在對未來和恐懼的幻覺基礎上。父母越是這樣做, 孩子的內心就越是恐懼和不安, 很難建立安全感.

原本是父母自己杜撰出來的恐懼和不安, 通過這種過度強調教育的方式, 成功地把這種不安全感傳遞給來孩子.

父母們往往把知識多當成有智慧,在恐懼感的影響下, 父母們都期待孩子的知識多一些,便拼命地往孩子的頭腦裡裝知識,這就導致了孩子內心的不滿和極端恐懼。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父母們總想讓孩子未來比自己好, 所以拼命地管孩子,父母管得越多,孩子越成為父母不希望的那個樣子。只有父母管的越少,孩子才會越來越不像父母,才會越來越發展出生命中新的活力。

父母的恐懼越多,要求孩子就越多. 如果父母是一個恐懼、焦慮的家長,孩子就會是一個有問題的孩子。父母的恐懼越大,孩子內心的不安全感就越多。

想要7歲以上的孩子內心產生安全感, 父母應擁有一顆平常心, 不要杞人憂天, 想象出孩子未來的諸多問題, 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軌跡, 父母要學會順應孩子的天性, 循序漸進的對孩子進行教育, 這樣孩子的內心才會有安全感.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有時不是孩子不守規矩,而是你錯怪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