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如果你是一位4-10歲的寶爸寶媽,生活中會不會有這樣的場景?

跟孩子說好了不買玩具,結果一進商場,看到琳琅滿目的玩具,孩子還是撒不開腿,非要鬧著買一個;說好了再玩10分鐘後就睡覺,到時間後孩子還要又碰又跳,不停地鬧著再玩一會兒;定好了寫作業的時間,可孩子總是拖到最後才不情不願地做作業......

家長定好的規矩,卻總是被孩子輕易推翻。每每此時,就有家長開始抱怨孩子,批評孩子不聽話,定好了規矩不去做,對孩子一番教訓,其實孩子有時也冤枉。

孩子破壞規矩,這個“鍋”不該孩子一個人背

孩子不守規矩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沒辦法按你所說的做,也就是說孩子做不到約定的事情。比如要求孩子每天10點前做完作業睡覺,可是作業太多了,根本做不完;

2.不知道具體怎麼做。家長只有要求,沒有指導,孩子不知道怎麼做。有時候規矩過於繁瑣也會引起孩子的反抗;

3. 家長自己沒有遵守規矩,只是要求孩子去做到,孩子自然會抗拒;

4.有些孩子因為個性原因,反應過快,做事不經思考,不太容易剋制自己的言行,想到什麼就做麼,所以很容易做出破壞規矩的行為;

由此可見,孩子不守規矩並不完全都是孩子的問題,和家長也有著密切關係。雖然父母跟孩子定了規矩,但很可能規矩並不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家長也沒有給予及時、清晰的指點,所以孩子很難做到。當孩子認為自己完成不了時,就會採用牴觸、破壞的心理來進行自我保護。

所以,當孩子破壞規矩時,家長不要只盯在孩子的表面行為上,而要去找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而不是簡單地把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

孩子破壞規矩,父母不要“玻璃心”

很多家長一看跟孩子立好的規矩,瞬間就被孩子破壞了,感覺特別受挫,甚至認為定規矩沒用。父母不要認為孩子一旦破壞規矩,就要進入一級“備戰”狀態,就要去跟孩子幹起來,如果用這樣的態度去面對問題,一場“戰爭”很難避免,其實父母不用這麼“玻璃心”。

對於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規矩感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不良行為常會有反覆。做為父母不要指望孩子對我們定的每個規矩都服從,孩子有牴觸情緒也是正常的,父母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學會對自己說“這很正常”。

既然有時候無法阻止孩子說一些氣話,或做一些氣人的事,那不如先接納,保持心態平和。父母可以通過做深呼吸,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同時學會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比方說,

“我會保持冷靜的。不論孩子說什麼、做什麼都不會發脾氣,事情會很快解決的,我不能跟一個孩子斤斤計較。”做好了這樣的思想準備,呼吸和血液速度都會緩慢下來,讓自己保持冷靜,從而理智地教育孩子。

當孩子破壞規矩時,父母要做的不是批評,而是給予孩子適當的後果讓孩子自己決定如何做。即使孩子最後依然沒有聽從自己,也是上了寶貴一課。

想讓孩子不牴觸,規矩應該這樣定

規矩一定要簡單明確,清晰易懂,期望值合理,要讓孩子清楚、明白並能夠做到,這裡有三個步驟。

1)看:提醒孩子看著你

有時候父母在跟孩子說話時,自己不僅不能分神,還要學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吸引注意力最簡單的辦法是叫孩子的名字,同時和孩子有眼神交流,離孩子近一點。

如果孩子不理你,可以對孩子說,“看著我”或者走到他面前,看著他的眼睛,再提出你的要求。通過眼神交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認真和這件事的重要性。

2)說:告訴孩子怎麼做

規矩一定要簡單、直接,講清楚具體做什麼。與其說“請把房間收拾一下”,不如再明確一點,“請把你書桌上的玩具都清理到玩具櫃裡”,這樣孩子就知道具體要做什麼了。

一次只講一件事,不要讓孩子同時完成幾件事。先完成一件,再做第二件。這樣孩子也不會覺得任務太多,有壓力,而產生牴觸心理。

當孩子想跟你討價還價時,不必向孩子過多解釋他為什麼要遵守規矩,只需要一個簡明扼要的理由即可。父母允許孩子表達他的想法和意見,但如果孩子是無理取鬧則不用理會。要讓孩子明白,不是家長求著孩子去做事。

確定孩子是否聽明白你的要求,因為只有真的明白了,才容易遵守規矩。當你對孩子說完規矩後,不要只是問孩子“聽明白了嗎?”,而是讓他複述一遍,以此確認孩子理解是否無誤。

3)等:站在旁邊等結果

跟孩子定完規矩後,父母不用做任何事,只需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孩子,大約持續15秒,不要走動,給自己計時,這會給孩子一點壓力,促使他完成你的要求。注意千萬不要大吼大叫,更不要去逼迫孩子。

消極後果就是禁止孩子做的事情,例如,沒收玩具;今天不許看電視,今天不能吃零食,今天不許再玩電子遊戲等等。利用消極後果,讓孩子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任。

讓孩子樂意遵守規矩,是父母要學習的功課,父母越早掌握跟孩子定規矩的技巧,孩子就能更優秀。

1019

玩具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被打哭之後,為什麼還要伸手要媽媽抱?懂得這些讓孩子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