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紐約的公共場合經常也遇到這種“熊孩子”,但唯一不同的是,在紐約破壞規則的人會受到第三方的約束,比如其他人也會來提醒他們,或者工作人員會出現制止。

這些第三方力量本身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來告訴孩子規則的意義。如果工作人員看到卻沒作為,似乎是在默許這件事情的發生。

【如果遇到了這種情況,你們會怎麼做呢?】

也許有的父母說,她會直接帶孩子離開,看不到不受影響;

有的說,她不會去提醒那個家庭,但會和自己孩子解釋。

我會和小D說,“規則可以讓更多人得到便利。就好像我們去玩滑滑梯,需要輪流玩,只有這樣每個人都會玩到,而且可以玩好幾次。不遵守規則是不對的”。讓孩子明白,當他人不遵守規則時,我們為什麼還要遵守?

給孩子樹立規則的意義之一就是讓她可以明白,對的事情就是對的,這並不因為對方是誰或者其他人是否遵守而改變。我自己一直覺得這一點特別重要,為人父母真正可以放手的前提不是孩子的年紀或者生活狀態,而是這個孩子有了明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畢竟這個社會的誘惑太多。所以我不會選擇離開。

那是不是隻對自家孩子解釋就好呢?這也是我自己反思時有疑惑的,大聲和孩子說出規則,雖然看起來是在和對方家庭說,但我的目的還是說給小D聽。畢竟我知道即使說出來,對方也不會改變。

我的想法是,當我大聲說出來時,至少我展示的態度是明確堅定,而不是含糊不清的。這份態度我希望小D可以看到,這對於樹立規則意識有好處。我總覺得,學齡前的孩子是通過我們父母和這個世界的反饋來形成他們自己的三觀。

這也就是為什麼做了母親後,我時刻在提醒自己,我的一言一行不再代表我自己,而是在影響另外一個靈魂。

這更是為什麼,我意識到,很多事情發生後當下吃虧與否也許並不重要,關鍵是我們做了什麼和我們的態度是什麼,這才會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

也許最終這件事本身沒有正確答案,但每個人在思考過程中會去內省自己的三觀,會反思自己的個性和育兒理念,再提煉總結適合自己的應對模式。

小D的幼兒園園長曾告訴我們家長,“聽話”(obedient)不是個褒義詞,我們不需要養育一個聽話的孩子。

比如,老師告訴我,要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事負責,現在追著孩子吃飯的家長以後就是陪著孩子做作業的家長;

再比如,老師們在給這些小小孩樹立規則時,除了身體力行外,每當孩子打破規則時,他們會解釋原因,會告訴孩子,“你這樣的行為影響到了他人”,而不是口頭警告“我數到三,你馬上停止”。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當今社會最困難的就是,讓孩子學習教養,但是他們卻從來沒見過好教養是什麼”。

也想聽聽大家的意見,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期待大家的各抒己見!​​​​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生娃不易,養娃更難,育兒道路上的這些“坑”,你踩了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