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小孩的自我獨立意向
0~3歲正是小孩獨立性初步建立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如果他的行動受到干擾或阻止,會挫傷他的自尊心和獨立性,從而對成人產生強烈的依賴。鬧鬧1歲多時就喜歡自己拿勺子吃飯,吃得滿臉滿身滿地都是,爸爸覺得很髒,總想去幫忙,都被我攔住了。
鬧鬧穿衣更有意思,開始分不清前後,但每次他自己穿上衣服後我都會先表揚他:“鬧鬧會穿衣服了,真棒!”鬧鬧非常開心和自豪!繼而我會引導他,“衣服上有老虎的一面是正面,沒老虎的一面是背面,老虎天天睡在鬧鬧的肚子上,保護鬧鬧,鬧鬧是不是感覺很安全啊?”這樣一來,鬧鬧就學會了怎樣分清衣服的前後。
從1歲半左右,鬧鬧就開始自己穿衣服了,到3歲時,他已經自己管理自己的衣櫥了,並且自已挑選衣服自己穿。
尊重小孩事實證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小孩,大多待人友善、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小孩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可能源於家庭氛圍和職業原因,我跟小孩說話一直很委婉溫柔,喜歡用商量的語氣。小孩爸爸是軍人,跟我恰恰相反,語氣強硬,態度粗魯。有一次,爸爸帶鬧鬧回老家,回來後小孩吃飯很不老實,爸爸生氣而又略帶炫耀地說:“你在爺爺奶奶那裡吃飯都這麼乖,怎麼現在不乖了?”
兒子一下抽泣起來,跟我告狀,原來在老家時爸爸每天都拿著棍子,在眾目睽睽下逼兒子吃飯!爺爺奶奶也在旁幫腔,小孩害怕得不得了才乖乖吃飯。
這種威逼式管教,只能一時嚇著小孩被迫接受,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而且產生了嚴重的後果:他對身邊的人沒有安全感,不再單獨跟爸爸到任何地方,也不喜歡跟爺爺奶奶獨處,到哪都要我陪。
不過度保護小孩有段時間我出差不在家,考慮到老公不會帶小孩,我們把小孩送到了外公外婆家,把他接回來的第一天,他就給我們一個下馬威,走在路上突然不走了,要大人抱。我讓老公別管他,“你自己走,我們帶你去玩,你如果不自己走,就躺在地上吧!想什麼時候起來就什麼時候起來。”說完我們就走了。
他見我們來真的,趕緊爬起來,一邊哭一邊追我們。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用這種方式要挾我們。有一次,他從外面回來,鼻青臉腫的,還自豪地對我說:“媽媽,我摔得頭破血流(小孩很喜歡用成語來表達)也沒有哭,自己起來的!”我當即表揚了他,但提醒他下次要注意安全。
大人要適當示弱“示弱效應”本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心理效應, 大人適當示弱,更能拉近你與小孩的心理距離,增進與小孩之間的交流。同時,可以鍛鍊小孩的獨立能力,增強他的自信心。
鬧鬧從會走路起,幾乎沒讓我抱過。那是因為有一次,我的胳膊很疼,我告訴他:“是媽媽一直抱你弄疼的。”從此以後,鬧鬧就不讓我抱了。有一次從超市回來,我拎著一口袋東西很累,鬧鬧還主動提出:“媽媽,我來幫你拎東西。”於是他硬是拎著一大袋東西氣喘吁吁地回到了家。
上樓梯時,我發現鬧鬧通常爬到二樓就要爸爸抱,於是有一次我靈機一動,告訴兒子:“爸爸今天病了,沒力氣了,你把爸爸拉上去。”老公一聽馬上配合裝出有氣無力的樣子,兒子一看,很自豪地牽著老公的手一步步上樓。以後兒子上樓再不讓爸爸抱了。
從興趣開始培養動手能力獨立性和動手能力、勤勞是密不可分的,這也不會,那也不會,怎麼能有獨立性,能自立呢?為了防止他對勞動產生對立情緒或厭惡心理,可以用遊戲形式來提高小孩的興趣。
我和鬧鬧做得最多的是樹葉貼畫和手工。空閒時,我就帶著鬧鬧到野外拾樹葉,然後一起做畫,兒子在畫上一會兒添上一筆,一會兒用漿糊將樹葉粘上,每次做樹葉畫他都玩得不亦樂乎。
我還給小孩準備了一套兒童專用的工具,比如釘子、別針、剪刀、小刀甚至打火機等。在他動手前,我總會先交待他這些工具的危險性,教會他如何操作。這樣,他用起來就會很小心,做成一個作品後還很有自豪感。
男孩的冒險精神很強,總希望做危險的事情,需要你預先告訴他如何保護自己,學會運用這些工具,才能更好地滿足他的探索慾望。
培養小孩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僅要小孩自己獨立動手做,還要讓小孩獨立動腦思考。常常看到有些家長不厭其煩地的回答小孩的問題,給小孩唸書,利用一切機會來豐富小孩的知識。實際上培養小孩獲取知識的能力,比往他腦子裡裝多少知識都重要。
在我們家,鬧鬧是一個“智多星”,因為許多問題我都“不能”回答,而只有鬧鬧能夠回答。晚上睡覺前,我會很認真地問兒子:“明天早上我們吃什麼呢?”連續幾天都問同樣的問題,他如果說以前吃過的,我就說“不”,要求他設計不同的早餐。
家裡來了五位客人,發碗筷時,我“不知所措”地問兒子:“要發多少個碗,多少雙筷子?”兒子就很鎮定地數了數,然後告訴我:“七個碗,七雙筷。”我馬上如釋重負地連連感謝,兒子驕傲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