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朋友家做客的時候,朋友狠狠的教育了自己的兒子一頓,作為旁觀者的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原因是孩子在餐桌上很不老實,而且特別喜歡撕餐巾紙。
朋友覺得孩子的做法很浪費,於是就展開了一頓教訓。只是教訓似乎並不管用,反而讓孩子變本加厲的開始撕餐巾紙。
朋友一氣之下打了孩子一頓,看到孩子哭紅的雙眼,我並不是太理解朋友的做法,就因為這麼一點小事也至於打孩子一頓嗎?
很多時候父母都會看到孩子有一些“壞習慣”,但這些壞習慣是可以幫助孩子的,未必是一件壞事。
據育兒專家表示:有些看似是“壞習慣”的習慣,往往可以讓孩子有著更好的發展,那麼我們就來看一看,家長看完是否有新的認識了呢?
一、為什麼說孩子有“壞習慣”,還未必是件壞事呢?對於某些家長而言,擁有一個良好的習慣的確會對他們今後有著很好的幫助,但這並不代表那些所謂的“壞習慣”就一定會影響到孩子。
據育兒專家解釋,這些習慣往往可以幫助孩子加快大腦發育。
1. 亂撕東西
很多父母都對孩子亂撕東西而感到困惱,因為大多數父母都覺得孩子這是鋪張浪費的一個“壞習慣”,其實並非如此,孩子往往在撕東西的時候是進行過思考的。
他們在撕報紙的時候往往是想要了解到撕碎報紙的會帶來怎樣的後果,這也是探索未知事物的一種方式,所以父母沒必要過度反應。專家在研究中發現,行為習慣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有智慧的。
2. 吸吮手指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在吸吮手指的時候一定是不正常的,因為幼兒階段的孩子已經吃了足夠的奶水,沒有理由會餓。
往往孩子的吸吮手指會被父母理解為孩子還沒有吃飽,而且父母覺得吸吮手指是非常髒的,手指上總會有很多細菌。
其實這也是一件好事,孩子之所以吸吮手指正是因為他們開始對身體產生了一種認知,可以促進大腦發育。
3. 隨地亂爬
在孩子漸漸長大,喜歡爬行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孩子特別喜歡在地上隨意亂爬。我們很害怕他們會撞到某些地方,而且還會弄髒衣服,顯得極其不衛生。
不過在隨地亂爬的時候是可以鍛鍊孩子的脊椎和平衡感的,這對於今後來說也是很有作用。
所以這些看似像是“壞習慣”的習慣,往往能夠幫助孩子進一步提升。在成長的過程中這些所謂的“壞習慣”只是看上去行為不正常而已,但在背後卻隱藏著無數的影響。
二、“壞習慣”對於孩子產生的影響?
1、大腦發育:首先孩子的“壞習慣”是可以增進大腦發育的,在不斷的探索的同時正是為大腦的發育在做基礎。
孩子往往初期會喜歡做出一些看似是在破壞,實際是在滿足好奇心的行為。譬如打碎碗筷,撕報紙,亂扔東西,他們只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某些事物有一個更深的了解。
心理學家表示,孩子的行為是可以增進對環境和事物適應性,這就需要孩子的大腦發育逐漸變得成熟來去漸漸的適應了。
2、認知能力
“壞習慣”往往能夠讓孩子的認知能力提升,做出一些大人認為反常的行為不僅僅會提升大腦發育,也是提升對環境和事物的一種認知。
在兒童敏感期,認知能力是最主要的一個部分,也只有認知能力的提升才會讓孩子今後有更好的判斷能力和認知感。
3、協調能力
在孩子隨地亂爬和拆卸物品的時候也是在考驗手眼的協調能力,主要掌控孩子的平衡感和協調感。
據專家解釋,2歲前的孩子是需要掌控平衡能力,在爬行的過程中不斷地鍛鍊脊椎力量和四肢的力量,包括手眼之間的相互配合,是有助於今後孩子的發展的。
不過針對於這些“壞習慣”,家長也應該有所防範,因為我們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在孩子做這些行為的時候也有可能傷害到自己,甚至將某些貴重的物品損壞。
應對於這些事情,我們應該怎麼把控這個度呢?
三、對於孩子“壞習慣”,家長應該怎樣把握好這個“度”呢?1、保證孩子的清潔度
孩子在幼年時期都喜歡亂爬,胡亂觸控陌生的東西,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很有可能將手和衣服弄髒,如果孩子特別喜歡吃手指的話,細菌就會被孩子吃進肚子裡。
所以在針對於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應當保證孩子的潔淨程度,隨時更換衣服,及時幫助孩子清理手掌。
2、製造安全的環境
幼年時期的孩子都比較調皮,特別喜歡探索未知的事物,所以我們應該保證孩子的安全。在孩子隨地亂爬的時候,我們儘量把家中尖銳的物體移開,防止孩子撞到物體上面。
其次還要給孩子準備一個能夠鍛鍊他們能力的環境,在一個安全的氛圍中,給他們一些柔軟的玩具,或者是相同性質且安全度極高的娛樂設施,因為堅這些東西同樣也會讓孩子受傷。
3、允許孩子的習慣,但要時刻監督
我們沒必要去打擾孩子的那些“壞習慣”,只是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制止他們。
譬如在孩子拿起比較貴重的物品時,我們應該把孩子抱起,畢竟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很有可能因為貪玩損壞我們的寶貝。平常陪伴孩子,可以有效的降低孩子的犯錯機率。
據育兒專家解釋,幼兒時期的孩子需要讓他們不斷的開闊視野,這樣才能夠促進大腦和身心的發育。如果限制孩子的某些“壞習慣”反而會讓他們的發育是殘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