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最近常聽到寶媽抱怨,孩子很多事情沒嘗試就說自己做不到,總要家長幫忙,很是煩惱。也聽到學校老師跟我反應,現在的學生是怎麼了,這麼畏難,遇到點困難就逃避,甚至因此有情緒問題,而且這樣的學生,還不少。

而這些,都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心理學中,與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而不同程度的自信心則在於我們對自己能力估價的不同,如何來影響我們的估價呢?過往的成功體驗很重要。

自信心是我們成功後的一種“良性情感”,同時,它也反過來影響我們的成功,雖然不是必備的原因,但它確實在很大程度上能促進我們成功。所以現在大家才會那麼重視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既然提到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那我們的培養方法就可以由班杜拉的理論來作為指導,結合孩子自身的特性,設計適合的方法,一般來說,可以有以下幾種:

第一,對不同年齡的孩子要有要求,但不能苛求。比如5歲前的孩子,可能大部分還無法理解守恆理論,這時候如果學習數學,可能知道2+3=5,但如果你反過來問他,那3+2等於幾的時候,因為他沒能掌握守恆,確實無法理解,但很多家長,就會抓狂,這麼簡單的問題,怎麼不懂,這麼笨,但在這個階段,孩子確實不懂,是正常的,孩子也很無辜,很委屈。雖然有些發展比較快的孩子,可能懂,但每個個體不同能力的發展有快慢,不能盲目做對比,現在發展得慢的,也不代表以後就會比別人差。儘量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說:“怎麼別人都會,就你不會!”一是這句話本來就很大可能是不符合事實的,二是這對孩子的自信心是很大的打擊。

第二,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事,並在行為中及時強化,鼓勵。比如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讓他體驗小當家的感覺,但在過程中孩子可能一開始不能做好,這時候家長不要加以指責,而是先找到他做得好的部分,及時給予表揚,強化,再提出怎麼做更好,如果孩子確實什麼都沒做好,那我們就鼓勵他勇敢認真嘗試的態度和努力的過程,記得讓她們在做的過程中得到好的體驗,這樣的體驗記憶,可能會助益她們的一生。以下是孩子做家務適合年齡的一覽表,可以做參考。

第三,強調孩子的努力,而不是以學習結果作為獎勵。這樣的做法一方面可以讓孩子養成努力的品質,一方面是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夠靠自己的能力做好,這樣就容易擁有希望,也就不會在一次不好的結果裡就受到打擊,覺得自己無法做到,這同時也是不以結果做獎勵的原因。

第四,重視孩子解決問題策略的教育,讓孩子體驗成功的愉悅感。比如當孩子遇到什麼問題的時候,不是直接告訴他怎麼做,可以跟他一起探討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有什麼方法,啟發孩子發散思維去找,然後讓他在所有方法裡找到最好的一個,自己試著去處理,處理成功了及時給予強化。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儘量引導孩子找到成功的正確方法,協助孩子獲得成功。

第五,讓孩子當小老師。這是看起來最簡單,但也是最有用的辦法。每個人內心裡都有好為人師這樣的情結喜好,特別是兒童,這個過程中,通過當老師,孩子不僅能獲得自己可為人師的自信,同時也鞏固了自己所學的知識,一舉兩得。比如有些家長煩惱孩子不肯在家讀書,讀英語,那你就讓她做老師教你讀,會有讓你驚喜的效果。其他各種功課也可以這樣用,教算數,寫字等等。

第六,多搭建孩子展示的舞臺,增強自信。比如孩子舞蹈跳得好,就多點給她製造參加演出或比賽的機會。這個比較容易理解,就不一一列舉。不過家長也不要一刀切,要看自己孩子的個性,那些喜歡展示自己的孩子,可以多製造機會,如果孩子性子比較內斂,不喜展示或某方面確實不強,家長逼迫其展示,反而適得其反。除此之外,展示也要適當,有些家長會不分場合地要求孩子做各種展示,讓孩子生厭,導致原本的興趣專長,反成負擔,這樣也不利於自信的建立。

關於自信心的培養,就講這幾點,方法有很多,但是要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最關鍵的一點,是父母首先要對自己的孩子有自信,父母如果沒這個信念,孩子的信心建立也會受影響。同時父母本身是自信的人也會對孩子自信建立有幫助。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感覺月嫂行業太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