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分享的話題是孩子玩起手機來就不懂得節制,那能不能直接沒收孩子的手機呢?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聽到這個問題,我首先能夠想到答案肯定是不能。單純只是一個正確的答案,大家也未必信服,它就像是一個空中樓閣,遠水是解不了近渴。所以說它雖然正確,但好像也並沒有什麼用。
而且我心裡面非常清楚,這個家長他真正想問的,是怎麼收手機會最有效、最合適?而且還能避免造成衝突和親子關係的惡化。那我今天就對這個問題來試著聊一聊,看看能不能給一個更加接地氣的答案。
首先,我來聊一聊具體的情況,因為不能一概而論,通常分為三點:第一點,要看誰來收手機?家長不合適,老師出面會好一點。
一般來說,收孩子手機的人不外乎就是家長,還有老師。很顯然,家長是更不適合做這件事情的人。無論當時我們有多著急、多焦慮、多無奈,一旦我們採取了這個行為,那就相當於是選擇了下下策,後遺症實在是太多了。現在的孩子懂得也多,他會說你侵犯了人權,你干涉我個人的自由,然後他會在其它很多的地方故意跟家長對著幹。這樣做,就相當於是解決了一個問題,但是又產生了更多的問題。所以,家長是不太適合做這件事情的人。
更適合的就是讓老師來替家長出面做這件事,老師明顯就會好一些。大家可以想想看,在孩子的心裡,老師的身份是更加威嚴的,這一點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一樣的。
比如,現在美國大學裡面是有明文的規定,不允許老師跟學生談戀愛。因為老師有可能會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去脅迫學生跟他談戀愛,那這段關係他就不是純粹自由的了。而且有的學生也可能會用一段關係,來換取自己學業上的一路暢通。這些做法是屬於作弊的行為,肯定也不可以。
因此,在老師面前是不要談什麼平等的,老師註定要比學生更高一點,那最好的做法就是讓孩子把手機帶到學校,然後由老師出面把手機收掉,這樣就會避免家長跟孩子之間的直接衝突。
第二點,要看孩子的年齡,收手機要趁早,到了青春期就晚了。
如果孩子他現在是在上小學,而且是小學的低年級。那我們收孩子的手機相對而言不會有太大的阻力,他事後的反抗也不會太多。因為這個年齡段他還沒有那麼強大的力量,甚至對於這種獨立自主的要求也並沒有那麼強烈。
可是一旦進入了青春期,那就不一樣了。青春期叫做叛逆期,這個時候孩子對於界限感的要求會更高,他對於自由會更加的渴望,而且他也具備了更大的反抗能力。有的孩子上了初中個頭都比爸媽高了,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還是強行的做些什麼事情,有可能會遭遇孩子巨大的反抗。而且他們也有更多的花樣來避免我們收他的手機。這樣就會變成了一個鬥智鬥勇的過程,顯然是不太合適的選擇。
第三點,要看跟孩子的關係,親子關係緊張時不適合收手機。
如果家長跟孩子的關係已經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這個時候我們還要硬生生收孩子的手機,那就等於把關係鬧僵了。
舉個例子:以前有一個家長,說他孩子玩電腦沒有節制,然後他很生氣,就直接把孩子的電腦給砸了,砸完以後孩子開始賭氣絕食,甚至要跟他幹架。最後沒辦法,只能再去買了一臺新的電腦放到孩子的房間。
這樣的做法不就等於是得不償失了嗎?一旦孩子抓住了我們的把柄,因為摔電腦這種事情明顯是很過分的,而且我們還要花錢再重新給孩子買一臺。因此,不但一點都沒有解決問題,反倒讓孩子更有理由去做這件事情。
如果我們跟孩子的關係平常都是比較緩和的,孩子也比較聽話。那有一次他玩的真的很過分了,我們很生氣,然後就收了手機,這個時候相對而言,情況惡化的可能就會更小一些。那也不是完全不能這麼做。當然,怎麼樣去收手機,我們還是有很多的策略要講的。
接下來,我們來聊一聊怎麼做才是最有效、最合適的收手機的辦法?第一點,約定。
這一條的作用就在於避免人治。我們經常說法治和人治,法治是更合理的,人治的話就有可能造成權力的濫用,而且也會遭遇更多的反抗。那如果我們提前制定好了規則,用規則來說話來約束孩子的話,那他也沒有什麼好說的。我們無非就是一個規則的執行者而已,而並不是給孩子一種我是你老子,你就要聽我的,這樣一種感覺。
所以,我們可以很認真的去跟孩子進行一次約定。首先,要保證的是,先讓孩子自己說要約定什麼樣的規則。如果我們直接去給孩子談了一個約定,那跟人治還還是差不多。所以我們可以跟孩子說,聽一聽孩子自己的想法,既能夠讓孩子感覺到滿意,同時也不會讓家長太過於擔心的約定。
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是跟家裡人共同遵守這個約定。如果只限制孩子玩手機,我們回到家裡不是用微信的聊天,就是在用手機看各種各樣的視訊,那對於孩子來說,他心裡面就很容易產生不平衡的感覺。因此家裡面最好制定一個共同的不使用電子裝置的時間。在那個時間段裡面,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腦,我們都不去使用他們。那這樣的話情況就會好很多,至少在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就避免了把玩手機的事情,變成孩子跟家長之間的權力之爭。
第二點,寫信。
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避免說教。因為哪怕我們拿出來了十分的誠意和孩子談約定的時候,孩子還是不想聽。因為他知道以前我們說教了太多,所以他一聽就會有一種很強烈的戒備心理,覺得我們是來約束他的,所以連談都沒得談。那怎麼辦呢?
有一種做法可以讓孩子更加認真的去聆聽我們的心聲,就是用顯現的方式。比如寫信,我們寫的時候,會仔細的斟酌反覆的思量,有這樣的整理甚至是打草稿的過程。而孩子他拿到這封信以後也不是隻看一遍,他有可能會反覆的去看,然後去理解父母的那份用心良苦。當然,即便是我們要寫信,也一定不能直接在信裡面去要求孩子,我們還是要遵守好一份界線,去拿出這個問題跟孩子談。
而且,為了避免激起孩子跟我們之間的對抗,我們一定要在這封信裡面多去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給孩子做一個點評或者是一個指責。我想當我們能夠用這樣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就相當於是有了一個非常好的開始,孩子也會更加心平氣和的對待這個問題,也會很認真想一想究竟要怎麼樣去跟我們討論這件事情,那這個時候也就更容易達成一個共同的約定。
關於沒收孩子手機最有效、最合適的辦法已經講完了,但是最後我還是想提醒一句,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慎重的考慮和反思自己到底有沒有越界?孩子多玩了一會兒手機是不是真的已經對他造成了具體的影響?還是說只是我們過分的擔心?
如果只是我們過分的擔心,或者是自己內心的焦慮,那麼我們應該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其實最好的做法就是充分的滿足、不去幹涉。讓孩子自己有一個反應的時間,等到他自己都覺得這樣做不太合適,那個時候他才做出改變就會是更加積極、更加主動。但是如果我們實在是做不到這一點的話,有以上的方法也能夠儘量的避免衝突的發生,那希望以上的建議能夠給大家帶來切實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