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孩子的拖延症,許多家長深有感觸。他們對孩子的現狀,既焦慮又無奈。
昨天回家的路上,聽到兩位家長在聊天:
我家孩子太拖拉了,一點點作業,給我拖了兩三個小時寫不完。我家那個也是,磨磨蹭蹭,一個會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寫到十點多,還沒有完成,氣的我沒辦法。
學習,是孩子的事,現在的狀態卻是,許多家長比孩子還著急,似乎學習變成了家長的事,孩子只是在為家長完成任務。
曾經有一位985博士,在求學的同時,也輔導過不少學生。他辦過班、帶過課,後來,他回首自己十幾年的求學歷程,並結合自身和同學的經歷,得出了許多感悟。
其中的一條是:
學習不好的同學,基本都是嚴重拖延症患者,今天的事能拖到下個學期。
孩子本來是好動的、行動力很強的,為什麼會拖延?最常見的一種情況是,這件事情不是孩子想做的,也就是我們說的缺乏內在的動力。
你有沒有發現,拖延的孩子常常是比較容易疲憊的那種?
這是因為,一個人不得不做某件事的時候,他的內耗是很大的,內在的能量處於抵抗和消耗中,自然會感覺到累。
如果一個孩子,總是缺乏自主分配時間的自由,他們常常被父母意志入侵,就會形成一個內在的阻抗,他們拖延的時候,就是在做自己,為自己被動爭取“自由”的時間。
就像上述兩位家長口中的孩子那樣。
一位媽媽說,在孩子小的時候也做過很多控制她的事情,比如孩子上幼兒園時強迫欺騙她去上學等。
小學四五年級時,孩子開始出現偶爾不願意上學的情況,爺爺奶奶給孩子貼了許多不好的標籤。他們的負面評價和語言攻擊,對孩子造成了很多傷害,最終導致孩子也覺得自己是不正常的。
六年級時,孩子不去上課的次數更多了。成天呆在家裡,對什麼都沒有動力。她的心理壓力很大。
如果一個孩子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常常遭遇外力的控制,比如強迫、比如道德綁架和評判等,會讓孩子失去動力與活力。
做自己的前提是邊界感。
因此有人說,自由即邊界。
在一些大人眼中,總覺得自己的痛苦來自於孩子不聽話,是孩子害得他們沒有安寧,毀了他們的幸福生活。這就是沒有邊界感的體現。
這樣一來,孩子不僅要揹負自己的學業壓力,還要揹負來自大人的多種指責,他們會感到內疚,覺得自己太沒用,活得沒有價值。他們也想活成自己希望的模樣,但他們做不到,所以才會心力交瘁,甚至覺得:
我還不如不出生,我死了你們就不會那麼痛苦了。
這樣的孩子不抑鬱、厭學,就已經很幸運了,更別提什麼活力了。
要想恢復孩子的活力,首先要學會把自由還給孩子。
美媽陳小泉介紹了自己獨特的育兒經,就是給足了孩子的自由。
0-3歲,完全滿足孩子的各種成長需求:
孩子喜歡塗抹就盡情塗塗抹抹,喜歡撕紙就買一堆各種材質的紙讓他撕;喜歡打牌就一家老小陪他玩;秩序敏感期時,配合他建立秩序感;物權敏感期時,他的玩具他做主。保護他的專注力,儘量不在他全神貫注工作玩樂時打斷他;家裡儘量不開電視,多讓孩子接觸真實的世界;孩子想爬樹爬坡盡情爬,大人做好安全防護……
3-6歲:
不干涉孩子的社交,在物品上充分滿足孩子,不限制吃喝玩樂,手機遊戲隨便打,各種遊戲孩子全玩了個遍;不主動教認字、數學,不催促孩子寫作業。
於是孩子天天拿著槍和棍子打仗到天黑,每天都是小區最後一個進家的……
許多家長可能很好奇,這孩子後來怎麼樣了?被溺愛壞了吧,眼睛也不好了吧?
媽媽一一道來:
[專注力]孩子的專注力讓所有帶過他的老師都驚歎。上幼兒園時,有老師專門來問:“你們的孩子是不是訓練過專注力和意志力?”[數學能力]老師誇他是“數學天才”。孩子5歲多,會四位數以內加減法(百位以內幾乎不用豎式脫口而出),兩位數以內乘除法。在班裡,老師出個題,別的小孩還在愣著,他就報出答案了,老師誇他太有數學天賦了![閱讀能力]孩子在5歲半之前幾乎沒有碰過書。一天晚上,突然拿起床頭的一本書說:媽媽我給你讀個故事吧。然後完完整整地讀完一本書,把媽媽驚呆了!
現在孩子進入了閱讀敏感期,晚上常常讓大家坐好,給家人讀書、出數學題出卷子,猜謎語、搞搶答。
除此之外,孩子處理問題能力也非常棒,在學校充分展示強大的交際與組織能力,會觀察周圍環境,心中有計劃。
勤快能幹的他常被老師指定為引導員,帶新入園的小朋友上廁所、喝水、盛飯。被很多家長誇為“細心體貼的小暖男”。
至今孩子5歲半,依舊喜歡打遊戲看動畫片,但他從不耽誤和拖延學習。他知道作業是自己的事,每天放學,先用10分鐘高效寫完作業,然後開始瘋玩。但他不會對其中一項痴迷上癮,因為他知道,任何時候想玩都可以隨時玩,不會有人管他。
一家人感嘆:我們這一生至此,沒有見過如此有生命力的人。
孩子爸爸說:
看見他說話的樣子,那麼專注,那麼有活力,兩眼放光,盛滿希望,我這麼不喜歡小孩不喜歡吵鬧的人,都由衷地喜歡得不行!
很多家長低估了孩子的自我教育與成長能力,不敢放手讓孩子主動生活,生生抑制了孩子的生命力。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自己本身缺乏這種主動生活的能力,也就缺乏了這樣的信念。
你會發現,很多時候,自由產生於信念。當你思想自由的時候,你也會跟著獲得行動的自由,這時,所謂的拖延症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因為,拖延往往來自於阻力,來自於不自由,來自於畏難情緒。
學會相信孩子,是我們許多家長要學習的一門功課。因為相信的力量,真的是很強大的。
你相信命運,命運便掌控你。你相信科學,科學會吸引你。你相信愛,愛也會滋潤你。你相信孩子,孩子會給你驚喜。
為什麼一些父母對孩子沒有影響力和掌握力?這是由於父母本身內心就缺乏自信,充滿了焦慮感,也就很容易失去了孩子的信賴。
因此,父母覺得自己對孩子失去了控制感時,首先要做的是學習和提升自己,做到對孩子的成長表現胸有成竹,這樣才不會產生焦慮,讓自己內心變得平靜而有力量,有能力對孩子抓大放小。
畢竟,父母相信孩子且值得孩子信賴的前提是,父母自信且了解孩子,並充分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致力於教育領域優質圖文創作,與大家一起成長,讓孩子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今日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