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樓下廣場經常可以看見一群小朋友嬉戲打鬧,玩得不亦樂乎。看著他們玩,感嘆童年的美好,無憂無慮多幸福。
其中一個寶媽就說了“好什麼好,整天就知道瞎玩,都上中班了,算術又不會,字也沒認識幾個。”“你知道嗎?他們班上有個小朋友可厲害了,她媽媽經常在班級群裡發她的日程表,給她請了家教,報了算術班,英語班,舞蹈班,繪畫班和鋼琴班。每天早上起來朗讀背誦古詩半個小時,還有一堆認字卡,現在都能認識一千多字了,還要寫單詞,寫算術練習。這樣才叫好呢,孩子從小培養,哪裡像這樣就知道玩。”
我在想,如果我是這裡的家長就自動退出群聊,整天發這種不是寫字就是背古詩的小視訊,這樣看著得多焦慮啊。
這不是一個班級群裡的一角,而是大部分社會現狀也是這樣,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報了各種興趣班,進行各種學習技能訓練,還整天鼓吹是為了孩子好。這樣原本想還孩子童趣的家長也焦慮了,都怕孩子從小玩多了會玩物喪志,陷在遊戲裡不愛學習。更用“業精於勤荒於嬉”來鼓勵孩子。其實啊,那是因為對於孩子的玩對於孩子的遊戲理解得太膚淺了。
對於成年人來說,玩就相當於休息,什麼都不用想了,可是玩對於兒童來說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遊戲的好處一、培養親密感,遠離孤獨感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喜歡玩遊戲,遊戲是孩子的第一母語,遊戲可以拉近跟孩子的關係。
我們在看到一個可愛的寶寶,很想抱她,但是,如果你是直接伸出手去要抱她的時候,孩子馬上轉向照護者的那一邊,把頭埋進照護者的懷裡。但是如果你跟她玩躲貓貓遊戲,就是很簡單的用手遮住眼睛“喵”一聲,然後手放開“哈”一聲,重複兩次,孩子的目光就會被你吸引過來,再玩幾次,孩子就呵呵笑起來,慢慢的就會願意跟你親近了。
二、培養自信,遠離無力感
日常生活中孩子會面臨許多的挑戰,例如自己用勺子吃飯的時候,準備到嘴巴的事物掉地上了,積木堆到第五塊的時候總是會倒,自己穿脫不了衣服,這些常常會使孩子產生無力感“我不能,我不會,我做不到”,然而全身心和孩子一起遊戲時,故意輸給他,我們和小孩子玩剪刀石頭布的時候,小孩子出石頭的時候,我們看到了迅速了出剪刀,把剪刀拿到石頭下面“哎呀,你的石頭太堅硬了,把我的剪刀砸得好痛啊”,然後裝出一副痛苦的樣子,孩子準會哈哈大笑,要求再玩一次,這讓孩子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增強信心。玩遊戲可以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建立自信。
三、培養情緒康復力,調節消極情緒
去醫院打針幾乎是所有小孩子都害怕面對的恐怖事件。這個時候需要假裝遊戲,帶他們儘快走出陰影。有人扮演病人,讓孩子扮演醫生,讓孩子處在交往中強勢的一方。因為被打針的經歷讓孩子覺得很無力,很恐怖,通過這個遊戲,他看到大人在打針時也是無能為力,也會絕望,這樣他就覺得自己無比強大,讓恐懼感通過哈哈大笑中釋放出來。
四、建立社會秩序感
社會秩序感就是社會規則,把社會規則融入到遊戲中,有助於培養社會秩序感。
例如我們和孩子玩“紅綠燈”遊戲,家長說紅燈,小孩就停下來,不能動,說綠燈的時候,小孩子就跑開。這樣把現實中的社會規則帶到遊戲中來,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
既然孩子的遊戲有這麼多好處,那遊戲到底該怎麼玩呢?
遊戲的五種玩法第一種,玩玩具
玩具,是一種常見的工具,可以豐富孩子的生活,促進孩子的心智發展,運動發展和表達能力發展。玩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溫暖。
怎麼給孩子選玩具呢?
給0-6歲孩子選玩具攻略0-4個月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小,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因此可以給孩子一些音樂,顏色,聲音和搖擺輕柔刺激,例如撥浪鼓,音樂床鈴,古典音樂。
4-8個月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對周圍的物品好奇,摸到什麼都往嘴巴送。因此,要選安全的玩具,如撕不爛的布書,材質安全的牙膠,可以出聲的小玩具來引誘寶寶翻身,爬行,一按就響的音樂盒,讓寶寶充滿成就感。
8-12個月
這個階段的精細動作和大運動及認知發展都有很大的進步,可能還會故意扔東西。不倒翁,蛋型玩具,軟積木,推行小車,拉力汽車,玩具電話,可以敲打的鼓都是不錯的選擇。
12-18個月
這個時期的寶寶學習能力特強,模仿是他們學習方式。可以為孩子選擇啟蒙認知盒子,就是那種做形狀匹配的玩具,孩子可以拿起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從相應的形狀盒蓋上放進去,也可以提供蛋形蠟筆讓他盡情塗鴉。
18-24個月
一歲半以後的孩子,開始有延遲模仿的能力,就是說他們看到的,聽到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在他們腦海裡形成一副副畫面,忽然某個時刻就表現出來。這個階段,球類,拼圖,車,槍,娃娃,戶外大型玩具都是孩子們的心頭好。
2-3歲
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他們的邏輯能力也會不斷加強,可以多準備些繪本,一些指偶,鼓勵孩子講故事和表演。
3-4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像蠟筆,小樂器可以讓孩子們自由發揮想象力。還可以選擇一些挖沙工具,沙灘球,滑板車等三五成群進行戶外活動。
4-6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思維有了極大的提高,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科學探索玩具,鍛鍊孩子還小的思維能力。比如,拼插積木,建築模型,七巧板,科學模擬玩具等。
第二種,假裝遊戲
假裝遊戲就是一種假想遊戲,可以是孩子憑空假想出來的一個同伴,對著空氣說話,也可以是把一樣東西想象成一個人。動畫片《頭腦特工隊》裡有個叫冰棒的奇怪生物,長著大象的頭,熊一樣的身子,狸貓一樣的尾巴。這個生物在現實世界裡是不存在的,它只存在於女主角的頭腦裡,是她自己想象出來的兒時玩伴。這是兒童遊戲裡很常見的一種遊戲,叫假想同伴。
耶魯大學醫學院的傑爾姆.辛格教授做過調查,大概三分之二的兒童有假想同伴。
當你看到你的孩子對著一個看不見的小朋友說話,或者自言自語,又或者拿著一根棍子跟空氣打得不亦樂乎的時候,你不必驚慌,也不要覺得不可思議,更不要阻止他,因為他正在玩假裝遊戲呢。
孩子是天生的玩家,很多時候不用人教也會玩得很好。他只需一個整天和他在一起的布娃娃。他讓布娃娃假裝是寶寶,他就假裝是媽媽,模仿你的樣子給布娃娃餵奶,換尿片,逛超市,跟布娃娃說話。這些假想出來的朋友,正說明他的社交能力強。
第三種,角色置換
這種遊戲跟玩過家家一樣,和一些青少年玩的cosplay一樣,把角色換過來。比如扮演幼兒園老師和學生,扮演醫生和病人,警察抓小偷,扮演海盜船的故事等這些遊戲。
很多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喜歡玩上課遊戲,自己當老師,讓家人或者其他小夥伴當學生,也是因為孩子在幼兒園接觸陌生的環境和內心積累很多壓力,通過扮演老師,可以讓孩子獲得掌控感,安全釋放內衣焦慮。所以孩子讓你扮演學生的時候,你要好好配合,好好聽話,這樣可以通過遊戲來告訴你他在幼兒園的情況,以便好好了解他幫助他。
第四種,打鬧遊戲
打鬧遊戲涉及大量的身體活動,例如追逐打鬧,由於是體能運動,打鬧遊戲有助於孩子身心健康。在遊戲中,因為輸贏關係,孩子的情緒起伏不定,這樣有助於她們調節自己的情緒。科學證明,孩子間的打鬧遊戲是一種社交演練,愛玩打鬧遊戲的孩子在長大後有更強的社交能力。
遊戲推薦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可以在床上玩枕頭大戰。搶襪子游戲,既要保護自己的襪子不被搶走,又要想辦法搶走別人的襪子。逃脫遊戲,一個人用力抱住一個人,另一個用力掙脫,誰掙脫誰贏。
第五種,創意類遊戲
創意類遊戲也可以說是一些發散性思維遊戲,聯想性遊戲還有反事實遊戲。
比如,提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開啟孩子的腦洞。給孩子準備一些安全的顏料,在特定區域讓孩子們盡情塗鴉,玩轉色彩。家裡的鍋碗瓢盆都可以是孩子的玩具,敲敲打打別小看這些遊戲,它們卻能讓孩子玩出創造力。
美國教育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說過:我們根本不用逼孩子學習,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學習。因為,對於6歲前的孩子來說,讓他們自主,隨機,自發的玩耍有助於學習。孩子的玩就是一種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