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身邊的丁克家庭越來越多,特別是女孩,辦公室的珊珊就是其中一個,29歲的她結婚4年了,婚後生活甜蜜恩愛,卻堅持不要孩子。
前幾天跟珊珊逛街,聊到對孩子的態度,她這才袒露了心聲:“其實自己並不是一開始就討厭孩子,而是有次同學聚會,看到同學3歲的孩子哄著也不吃飯,非要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同學說他也不聽,一言不合就動手,真的被嚇到了,這哪裡是小天使,分明是美好婚姻生活的終結者!“
從那以後,姍姍堅定了不要孩子的決心,一方面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會成為一個叛逆不聽話的“小惡魔”,另一方面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處理這種令人抓狂的情況。
其實姍姍這種“聞娃色變”情況不是個例,現在很多80,90後聽到“叛逆期熊孩子”總是有點瑟瑟發抖,如果是別人家的孩子總會說一句“家長怎麼不好好管管?”;如果是自己家的孩子,又會在“我嚴厲管教他不聽”和“我放任處置他變本加厲”的情況中寸步難行。
其實萬事總有對策,家長們還是要學習科學的方法,才可以順利應對孩子叛逆的情況。在學習方法之前,家長們要先了解自己的孩子究竟是處於哪個叛逆時期。
一般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三個叛逆的時期:
【2-3歲】初生的叛逆階段,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萌發,不想一味的聽從父母,而希望表達自己意願,這個階段寶寶的典型特徵是愛說“不”,“我不要”;
【7-9歲】兒童叛逆期,這個階段因為孩子進入學校學習到很多知識,他的獨立意識更強,認為自己已經不再是一個孩子了,希望脫離父母的掌控體現自己的個性,這個階段的孩子典型的叛逆特徵是跟父母唱反調,不理會父母的教育,不講道理;
【12-18歲】青春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身體基本已經發育成熟,但是心智相對幼稚,但是情緒卻比孩童時間更為豐滿和多變,這個階段孩子典型特徵是經常心情不好,不願意與家長溝通,認為沒有人懂自己。
總之,不同時期孩子的叛逆原因各不相同,就像《兒童微行為心理學》一書中說:“兒童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心理學解釋。”
父母首先要對孩子叛逆的原因進行了解和分析,發現根源問題才能更好的去解決。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作為父母,遇到孩子的叛逆期,我們究竟應該通過怎樣的方式,去與孩子對話,去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在這裡,我要提出一個概念,叫做“叛逆期的教育閉環“不論你的孩子是處在那個階段,家長們都可以利用這個方式去試著正確疏導孩子,這個方法分為三步:找原因—冷靜溝通—妥協與堅持。
一.不要衝動,找到原因,責罵不是解決辦法首先孩子叛逆期最怕的就是父母也跟孩子對著幹,本來孩子就處於叛逆的情緒當中,越是激烈的對抗越會助長孩子的叛逆行為。先根據上文的叛逆型別,確認好孩子叛逆的原因,冷靜處理,對症下藥。
二.讓孩子發洩情緒,之後再去溝通當孩子處在叛逆情緒當中正在爆發的時候,不如先找個方法讓孩子發洩和轉移情緒,比如帶孩子出去玩兒一下,或者讓孩子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踢踢足球,畫幅畫,都是很好的方式,看孩子的意願,讓他先從叛逆的情緒中走出來。在孩子情緒穩定一點後,再開一個家庭小會議,去溝通之前叛逆的情況,冷靜下來的孩子可能也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不好意思。
三.換位思考,妥協一部分,堅持一部分在與孩子溝通之後,家長還是要認真思考孩子的處境,學會換位思考,針對孩子叛逆的行為,是否有些可以商量可以妥協的,但是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注意,該堅守的原則一定要堅守,可以選擇有條件的妥協。同事小晶一直對孩子嚴格管教,不讓孩子玩手機遊戲,但是孩子上了小學發現同學都玩,就以不吃飯作為威脅,哭著鬧著也要玩。家長與孩子溝通後,最終跟孩子討論解決對策,每天可以玩一個小時以內的遊戲,但是前提是玩多久的遊戲就要踏踏實實看多久的書,孩子最終答應,玩遊戲的同時也養成了看書的好習慣。其實小晶的方式就很聰明,一味的妥協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叛逆的行為有效,所以一定要在妥協的同時有所堅持。
其實,叛逆的孩子沒那麼可怕,不懂正確教育的父母才會讓自己陷入迷茫。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會經歷叛逆,用對了方法才能讓孩子度過叛逆期更好的成長,希望今天的方法也可以為更多家長減少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所有的孩子都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