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瑩媽在給媽媽們講課的時候,經常會提到孩子生病的問題。這也是很多媽媽關注的問題。

我說:孩子在六個月之前生病的媽媽舉手!

舉手的媽媽寥寥無幾。這時候我會笑著跟媽媽說,把手放下來打一下自己的屁股。

孩子在6個月之前,身體裡會有從媽媽體內帶來大量的免疫因子,在6個月之前生病,大多是家長護理不當導致的,媽媽要檢討自己的護理方法。

我再說:孩子在6個月之後生病的請舉手。大部分的媽媽都有舉手。一般會有5%-10%的媽媽不舉手。

而我在詢問這些媽媽護理和餵養的時候,就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這些媽媽都在堅持純母乳餵養孩子。

為什麼孩子六個月之後容易生病呢?為什麼有些孩子生病很快能好?這些原因很現實

張思萊曾經提過,孩子在六個月到三歲,平均每兩個月生病一次,是很正常的頻率。

1、免疫力青黃不接

原因在於孩子六個月之後,從母體帶來的免疫因子用光了,自身的免疫系統還沒有建立免疫力處於青黃不接的階段,孩子只能透過不斷地跟病毒短兵相接,來鍛鍊自己的免疫能力,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統。

六個月以後孩子的感冒,拉肚子等等問題,其實都是因為在跟病原體短兵相接的過程,孩子敗下陣來。

孩子慢慢長大之後,生病越來越少,那也是因為孩子在跟病原體接觸久了,摸清病原體的套路了,自己的免疫系統也建立好了,所以能夠更有方法,更有力量對付病原體,即使環境中有很多的病菌,孩子也不容易生病。

2、孩子生病的嚴重程度和母乳餵養的時間有關

同樣是孩子,同樣是生病,但嚴重程度卻大不一樣。

有些孩子生病很溫和,可能就是低燒,咳嗽、流鼻涕,甚至不用給孩子吃藥,過幾天孩子自己也能慢慢好了。

有些孩子生病很轟動,必須得家長大動干戈,半夜打車去醫院急診,甚至需要住院輸液才能好。

比如小名生了孩子之後做全職媽媽,剛好自己的哥哥也生了侄子,沒有人帶,於是她一個人帶兩個娃。

小名母乳很充足,一直純母餵養到孩子將近兩歲。因為嫂子要上班,侄子母乳餵養到六個月就斷奶了。

同樣是小名帶,自己的兒子生病,感冒發燒超過38度,她就給吃點退燒藥,過兩天孩子就自己好了。但是侄子一旦生病發燒,不去醫院住個兩天都好不了。

孩子的免疫力好一些,六個月之後也不容易生病,即使說生病也能很快自愈。

孩子六個月後,家長牢記“一不一減二加三堅持”,孩子少生病媽媽更安心

一不:不濫用抗菌素

不少媽媽一看到孩子感冒流鼻涕,咳嗽,就說給孩子吃點抗生素吧,好得快!

感冒用抗生素屬於濫用抗生素,以前在藥店裡面,我們可以自由地購買抗生素,現在必須要醫生的處方才能買,因為國家要防止濫用抗生素。

以前在醫院的門診感冒生病,只要醫生開抗生素就能在門診裡面輸液,現在國家為了防止濫用抗生素,除非住院才能用抗生素,在門診不能使用。

感冒大多是病毒引起的,我們常見的阿莫西林,青黴素等抗生素,殺死不了病毒,但是可以殺掉我們身體裡面好的壞的細菌。

把好的細菌殺死,就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而腸道是孩子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菌群失調,孩子就容易生病。

所以我們會發現孩子腸胃不好,免疫力也會變差,而給孩子補充益生菌,可以起到一定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一減:減少夜奶

小嬰兒時期,孩子的胃容量太少,吃飽了還會吐奶,所以每次吃得不太多,吃下去的奶只能夠支撐兩三個小時。

所以孩子過了兩三個小時,胃裡面的食物消耗完了,就需要再喝奶。夜奶就不可避免。

當孩子長到了6個月後,胃的發育會更加成熟,容量也會更大,孩子吃進去的食物能夠維持10個小時左右,所以從生理上講,6個月的孩子是不需要喝夜奶了。

當然很多喝母乳的孩子喝夜奶,不只是因為肚子餓,更有可能是需要媽媽的安慰。

或者是一種習慣,一下子斷不掉,所以要適當地減少夜奶的量和夜奶的次數。

比如說孩子平時一天晚上喝三次的,可以慢慢減到兩次,甚至一次,最終不需要喝夜奶。孩子每天晚上要喝180毫升的,可以把這180毫升的奶衝得稍微淡一些,水多奶少,慢慢地變成白開水,孩子喝得淡而無味,慢慢的就不願意喝了,自然也就斷了。

夜奶會影響孩子晚上睡眠的質量,睡不好會影響孩子的免疫力。

加上喝夜奶也會加重孩子腸道的負擔,孩子腸道負擔重,自然免疫的能力也就下降,導致孩子容易生病。

二加:及時新增輔食,給孩子加水

(1)及時新增輔食

孩子六個月之後,母乳並非沒有營養,而是因為孩子的體重增加,需要的熱量增加,蛋白質增加,透過母乳沒有辦法滿足孩子生長髮育的需求必須要新增輔食了。

及時新增輔食,可以增強孩子的營養,可以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可以讓孩子感受食物的多樣性,從而促進孩子腸道的成熟。食物中的豐富多樣的營養,也能夠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正確及時地新增輔食,能夠保證孩子的營養充足,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防止孩子生病。

(2)及時給孩子加水

6個月之前純母乳不需要給孩子喂水,因為母乳中的水分高達88%。孩子喝母乳,其實就是在喝水。

但是當孩子新增輔食之後,輔食是屬於半固體或者固體的食物,裡面水分的含量並不太高。

為了讓孩子能夠順利地消化食物,為了防止孩子便秘,也為了增強孩子的新陳代謝,這時候需要給孩子加水。

六個月之後給孩子加的水是白開水,而不是果汁或者糖水。

白開水才是最有利於孩子身體健康的。

三堅持:堅持母乳餵養,堅持預防接種,堅持戶外運動

(一)堅持母乳餵養

誰要跟你說六個月以後母乳沒有營養,要麼就是沒有常識,要麼就是想賣奶粉給你。

所有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都是母乳代用品,奶粉是高仿的,母乳才是原裝的。

原裝的母乳有很多的活性成分,這些活性成分,大部分是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的,為孩子人為地在免疫系統外面構建一層銅牆鐵壁,

所以母乳餵養的比較久的孩子,免疫力會更強一些。

世界衛生組織和母乳餵養協會都建議,媽媽儘可能母乳餵養到孩子兩歲,甚至是兩歲半左右,到時候自然離乳,無論是對媽媽的身體健康,還是孩子的免疫力都是非常棒的。

母乳不但有活性因子,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母乳中的蛋白質還更好消化吸收,降低孩子的胃腸負擔。

母乳中的脂肪主要是OPO結構脂,加上母乳自帶脂肪酶,促進脂肪的消化吸收,降低嬰兒的腸胃負擔。

所以六個月之後想要孩子少生病,媽媽一定要堅持母乳餵養。

(二)堅持給孩子接種疫苗

疫苗的研發誕生可以說是人類之福,天花就是因為接種疫苗而全部消滅的,小兒麻痺症也因為有了小兒麻痺症糖丸,幾乎全部消滅了。

疫苗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所以媽媽一定要堅持給孩子接種疫苗,建議無論是一類免費的疫苗,還是二類收費的疫苗,家長都要堅持給孩子接種。

6個月之後孩子還需要接種乙肝,甲肝,水痘,麻疹,流腦,乙腦等疫苗,還有一些季節性的流感,或者是現在的新冠疫苗。

(三)堅持戶外運動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運動對於免疫力的增強都是非常有效的。

戶外運動的時候,我們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會讓我們的情緒更加穩定,運動的時候促進血液迴圈,增強免疫能力。

孩子在六個月之後,一般就可以穩穩地坐著了,讓孩子坐在小推車裡面,出去外面放放風。

把孩子放在野餐墊上,讓孩子在上面翻滾,甚至爬行。孩子學會走路之後,讓孩子在草地上自己走路,摔倒了也不疼。

戶外運動建議家長把孩子帶到空曠的公園,儘量不要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地方。

孩子再大一點就可以跟孩子在戶外騎車踢球,不僅可以增強孩子的免疫能力,還可以鍛鍊孩子的大動作,讓孩子動作協調性更好,從而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

孩子少生病,是媽媽們共同的心願,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需要媽媽在細節上執行好。

參考資料:《梅奧育兒全書》

6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不用花一分錢的早教遊戲!洗澡就能洗出聰明寶寶,趕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