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開始本篇文章前,父母們先思考一個問題:

你孩子回家時先寫作業,還是先看會電視、玩會手機再寫?

如果自家孩子還沒有寫作業的,也沒關係,父母可以思考下,自家孩子每晚都幹什麼?是看電視、玩手機,還是自己在那玩玩具?

如果父母仔細觀察下的話,會發現每個孩子的行為都會或多或少的呈現一種規律:

要麼孩子每次都是先寫作業再看電視,要麼孩子每次先玩會手機、看會電視再寫作業。而那些沒有作業的孩子,可能一直在玩手機、看電視,直到父母禁止,或者一直在那玩玩具。我們會發現孩子每晚的行為軌跡基本都是固定的,很少出現特別的情況。一個天天玩手機、看電視的孩子,不可能連著好幾天看書、玩玩具;一個每晚總是看書學習的孩子,也不可能突然抱著電視看個沒完。

其實不僅孩子是這樣,成人也一樣。

每晚都去打麻將的人,如果有天晚上不去打了,就渾身不自在;每晚都抱著手機看的人,即使新聞八卦什麼都看了好幾遍,沒啥稀奇的,也捨不得放下手機;每晚都在看書的人,你讓他突然幾天不看書,他就總感覺少點東西……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我稱這樣某個場景下有規律的行為叫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行為模式。

什麼是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行為模式?

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行為模式就是你一旦進入了某個特定的場景,就會觸發你大腦中的某個開關,進入一種自動化狀態。這種觸發是自動的,一旦建立,只要進入這個場景,就會自動執行。

舉個例子,比如你早上一起床,就進入了一個起床模式,洗臉、刷牙、化妝……這是你的起床模式的固定模版,不是印在你的大腦裡,而是深深的印在你的身體裡。每天不用思考,只要早上你起來,你就會進入早上模式,自動化的完成該模式下的各種行為。

有的人可能說,這不就是習慣嗎,還整什麼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行為模式,好像很高大上似的。

事實上,雖然它們很相似,但是卻是不一樣的。

習慣是對特定行為的描述,而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行為模式是以場景為單位,裡面包含著各種行為,包括習慣行為,它們按照一定的規律組合,是一個集合。

人的行為是按照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行為模式運作的,而不是按照習慣。習慣只是在固定場景下展現出特定的行為,這些特定的行為在更大的時間維度下綜合起來看,就是我們所說的習慣。沒有固定的場景,也就不會展現出特定的習慣。

比如早起習慣,只有在早上模式時才會出現,其它的場景模式下是不會出現的。

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行為模式就像一個框架,裡面嵌入了各種行為模組,使我們的生活按照規律有序的方式進行。不同的人的場景模式是大概相同的,比如都有早上場景模式、工作場景模式、夜間模式等。但是在嵌入的各種行為模組上卻又所不同,比如夜間模式上,有的人嵌入的是學習行為模組,而有的人嵌入的是看電視、玩手機行為模組。

各種場景模式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我們每天的生活。進入什麼樣的場景,我們就會切換成什麼樣的行為模式,然後啟動自動化過程,幫助我們方便快捷的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行為模式的作用

人們為什麼會存在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模式呢?究其原因是因為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模式可以大大減輕大腦的工作量,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簡單輕鬆。

試想,如果沒有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模式,每進入一個場景,我們大腦就要重新思考要做什麼,該做什麼,這會增加我們大腦的工作量。相反,一旦我們建立某個自動化模式,那麼我們再進入該場景後,我們就不用再思考要做什麼,省下更多的腦力來思考別的事情。

比如我們外出旅遊,不認識路了,想找人問路,於是我們會切換到陌生人溝通模式,這時我們會自然的微笑,禮貌的問好,客氣的感謝。這一套自動化模式已經固化到我們的潛意識中,因此我們不用思考應該怎麼做,就已經自然而然的表現出來了。我們就可以把更多的腦力放在理解他人的話語意思,記憶他人說的路線。

所以,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行為模式是長期進化的結果,方便我們的生活。

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行為模式是如何建立的

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行為模式之所以可以建立,是因為它符合大腦的執行規律:

1、遵循大腦的分類習慣

我們的生活面臨的各種事物、問題紛繁複雜,如果不加細分整理,我們的生活就會很混亂。為此,大腦養成了歸類整理的習慣,每當我們遇到一個新鮮事物或問題時,我們就會不由自主的進行歸類,從而讓我們的生活顯的有秩序。

而大腦分類整理的依據就是事物具有的鮮明特徵,所以依據生活場景的鮮明不同,大腦對場景進行了劃分,比如早上場景、工作場景、夜間場景。而我們思考時也通常以某個場景為一個思考單位,比如我們通常思考今天工作要做什麼,卻很少把思考工作場景和夜間場景放在一起,思考工作場景幹什麼,夜間下班場景幹什麼。

所以,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行為模式符合我們大腦的分類習慣。

2、遵循神經系統的成熟機制——熟練

小時候,我們都學過《賣油翁》這篇文章,裡面的名言“我亦無他唯手熟爾”,相信很多人都記得很清楚,它反應是神經系統一個重要特點——熟練。人一旦熟練,就不用大腦再思考了,形成了自動化。

同樣,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行為模式也是遵循了神經系統的熟練模式。這就像一張多次曝光的照片,共同的特徵會變得越來越清晰,不同的部分變得模糊,最終形成固化的行為。

如果我們每天晚上下班回來就躺在沙發上看手機,長此以往,那麼我們的大腦在夜間模式下就會固化看手機上自動化行為,以後我們晚上回來就不由自主的躺在沙發上看手機。

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行為模式對教育孩子的意義

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行為模式對教育孩子有重要意義,因為自動化模式一旦固化,就很難改變。

就拿夜間場景模式來說,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每晚讓他看電視,那麼孩子就會固化夜間看電視的自動行為。即使孩子以後上學了,放學回家後,他也會總想著去看電視。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孩子一回家就寫作業,而有的孩子先要看會電視、玩會手機再寫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們的夜間場景模式已經固化了這樣的自動化行為。這就要求父母從小就要注意給孩子建立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行為。

其實建立特定場景下的自動化行為模式很簡單,就是在某個特定場景下,把具有鮮明特徵的行為重複,不斷的重複,直到固化。

以夜間場景模式為例,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把夜間模式劃分為幾個模組,比如玩模組、學習模組、繪畫模組等,玩的模組下孩子可以放鬆,玩自己想玩的,而學習的模組就應該去學習,繪畫模組是就要去繪畫。通過長期重複訓練,大腦會固化不同的模組,孩子到了某個模組時間就會去做相應的模組內容,從而實現自動化。

需要注意的時,在模組設定上不要他多,一般不要超過3個,因為超過3個既不利於大腦的記憶,也增加了大腦的工作負擔。如果實在內容太多,我們可以把有共同點的內容歸類,比如繪畫、舞蹈,這可以統一歸類到藝術模組。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來來來,我們一起畫小烏龜 儀徵烏龜知識科普進校園受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