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3歲的孩子最讓人頭疼,像是進入“叛逆期”一樣,原來乖巧的孩子開始總說“不”,“進了電梯,樓層不是他按就哭鬧一定要重新來一次”“讓他睡前收玩具回床上,就不回床上”…孩子原來很聽話的,這3歲怎麼就開始“叛逆”起來了?其實在2-4歲這個階段,孩子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反抗期,而這個時候家長的教育態度就很重要,會給孩子帶來很深遠的影響,家長們該怎麼做呢?一起來學習吧!
在孩子3歲開始是他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美國心理學家盧文格將其稱之為幼兒的“衝動階段”。他認為這一階段寶寶的衝動表明了寶寶想要證實他的獨立的一面。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他們認為的秩序和規律,想要找到事物之間的聯絡以及生活上的規律,所以他們更想遵守自己眼中的“秩序”而不是大人要求的。
而在孩子3歲左右也是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所以比較敏感,如果一旦自己心中的“秩序”和“獨立”被破壞,就會產生不安和不滿的情緒,通過哭鬧來表達。
這個階段寶寶會有這些表現,在大人眼裡是“叛逆”的行為:
1. 好勝心變強
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有了自己的好勝心,例如喜歡和別的孩子比較誰的個子高,特別計較輸贏,處處要佔上風。
2. 情緒波動大
因為對世界好奇心但卻無法真正獨立探索,所以在想要依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和不得不需要父母幫助中糾結的情緒,有一點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哭鬧。
3. 想要獲得獨立和尊重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變強,他們渴望和大人一樣能夠獨立做事,也希望自己獲得尊重。
孩子在這個時期需要接納學習的東西有很多, 秩序感是兒童獲得安全感和道德感的基礎,穩定的秩序體驗讓孩子加強“自我”建設,從而勇於去探索周圍的一切。家長們一方面不能隨波逐流,任其自然,否則會令其放縱自己,不利於形成社會化人格。另一方面也別過分嚴厲,否則又容易傷害到寶寶的自我意識和自信。
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小竅門來應對:
1. 簡單的需求,陪孩子再來一次
孩子的秩序感是對自我世界的建立,家長能夠做的就是耐心的接受和引導,孩子簡單的需求,可以儘量滿足孩子去完成,陪孩子再來一次,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給孩子多做選擇題,這樣孩子更能感受自己擁有獨立的思考,在一些問題上不必要求孩子按照絕對的答案進行,可以多一點靈活性。
2. 家庭教育理念要一致
很多時候家長的教育理念不同也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如果在家中能夠建立良好的規則秩序,那麼孩子學習適應社會能力就能更強,所以家長的教育理念要統一,原則不能被破壞,如果你給孩子建立了睡前不能吃糖的規則,有人破壞了這個秩序去縱容孩子,那麼這個規則也就失去了意義,有序的教養環境, 有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精神秩序,所以家長一定要統一教育理念。
3. 適當放手讓孩子“獨立”
孩子有這樣的秩序敏感,說明孩子對於獨立的需求更高,也是孩子成長的表現,作為父母的我們也要學會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去構建自己的秩序世界,讓孩子試著能夠獨立完成這個階段可以做好的事情,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方向,呵護和引導同樣重要,陪孩子一起跌倒,一起起跑。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他們有各自的閃光點,不要用自己的規則去磨滅孩子所有的小固執,有時候適當的放手也許孩子能夠給你更多的驚喜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