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刷微博時,看到一個視訊:因為孩子偷錢上網,媽媽拿著掃帚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第一輪打完,媽媽氣得把掃帚扔在地上,看著氣不過又赤手空拳對著孩子一頓暴揍,孩子又害怕又疼,躲到了旁邊的沙發上,媽媽窮追不捨。
都說孩子是媽媽的心頭肉,可這位媽媽生氣起來那真的是六親不認,彷彿孩子是自己的“大仇人”。
難怪總有父母說“孩子是長輩子欠他的,這輩子來討了。”
既然自己上輩子欠的,這輩子人家來討,不是天經地義嗎?
反過來想想,上輩子做父母的欠下孩子那逼債的時候,也是這麼凶神惡煞嗎?如果是,他們都肯借給咱們,這輩子,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和顏悅色地還呢?
1
說起這孩子“偷錢”的問題,我想起了三毛。
三毛在《雨季不再來》中詳細記載了自己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偷錢”:
一個星期天,三毛走進母親的房間,看見五斗櫃上的紅票子,就藏進褲子的口袋裡。
於是,那一天都過得像惡魔般的日子。
午睡時不敢脫褲子,緊緊地拽著口袋,母親一碰到口袋,她的臉立馬紅的發燙。
母親發現了她的異常,只覺得這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帶去看醫生,醫生卻說不像感冒發燒。
到了晚上,被媽媽拉去洗澡,哭著不肯脫衣服。好在,父母也沒有強逼著自己。
臨睡覺前,趁父母房間沒人,趕緊把那張已經捏成一團的錢塞到五斗櫃和牆壁的縫裡。
第二天早飯後,三毛看媽媽還沒發現那張錢,就故意走進去,然後大喊著:“媽媽,你的錢掉到縫裡去啦。”
成年後的三毛跟母親說起這件事情時,她媽媽說:“有這麼一回事嗎?我不記得了。”
智慧的父母懂得適當的時候忘記孩子曾經犯下的小錯誤。只有那些沒有遠見的家長才會死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放,還時不時拿出來刺痛一下孩子。
聰明的人懂得拿起,智慧的人懂得放下。
2
對於孩子“偷”這個問題,我家兩個孩子還小,到現在沒遇到這種看似性質特別“惡劣”的事情。
但是,小事倒是發生過兩次。
有一次,哥哥偷喝優酪乳,把剩下的扔在我睡覺的床底下,過了兩天,家人找東西才發現。
我還納悶,為什麼我房間總一股酸酸的味道,找又找不到什麼東西。
當時,我只是將如果把吃的東西藏在床底下會招惹蟲子的情況,反覆地跟哥哥說了幾遍。
至於,要不要教訓或者責罵他?其實,看他地臉色就知道他已經知道錯了。
今年國慶節的時候,有一天早上,妹妹很反常地只吃了一點早餐,後來,奶奶收拾房間時,發現床邊上凳子腳下有一個已經撕開的月餅包裝盒。
然後,就猜到是兩個小傢伙乾的了,但到底是誰還不知道。
在沒有想好如何更好地教育犯了錯的孩子之前,千萬不要任由自己的情緒去主導。
當時我沒有想好要怎麼處理,所以,我先什麼都沒做,只是忙著自己的事情。
過了一會兒,我確定該怎麼處理這件事時,走到兩個正在玩耍的孩子面前,坐下,語氣和平常一樣地問他們:“奶奶房間裡發現了一個已經被撕開的月餅盒,那個月餅是誰吃的呀?”
此時,如果表情太過嚴厲會嚇壞孩子,反而讓孩子不敢說真話。
哥哥看了我一眼,馬上臉色都變了,低下頭。妹妹看著我,沒兩秒鐘就全招了:“我和哥哥一起吃的。”
我當時很想笑,怎麼會有這麼老實的孩子?
哥哥還是一言不發地低著頭,於是,我誇獎了妹妹很誠實,又將不能把食品藏在房間裡,這樣會招惹蟲子,蟲子會爬到床上,甚至睡覺時會爬到自己身上的道理,和他們講了一遍。
3
其實,孩子在犯本質性的錯誤之前,已經流露出了一些端倪,只是家長沒有發現。
比如說,微博上那個孩子,在偷錢之前,家長卻沒有發現孩子已經有點沉溺於網路遊戲的跡象了,如果早點發現,早點引導孩子,孩子何至於偷錢去玩呢?
但是,“亡羊補牢,尤未晚矣。”孩子如果真的開始用“偷”這個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時,我認為“暴打一頓”是最不應該用的一種教育手段。
其實,很多家長自己何嘗不知道,打只會看見短暫的效果,總有一天,孩子會長得比父母還高大、強壯,到那時,你還有什麼方法呢?
三毛父母的做法,我倒覺得值得借鑑。
早在三毛大喊找到錢的時候,她父親就看出端倪了。
三毛說,自打那以後父母每個月反而給每個孩子一塊錢的零用錢了,孩子們自己記賬,用完了還可以商量預支下個月的,預支滿兩個月,就得---忍耐。
母親在說不記得這件事的時候,反問她:“後來怎麼不偷了?”
三毛說,那個滋味並不好受。說著說著,發現姐姐弟弟們在笑,這時三毛才領悟,原來他們也幹過,但大家都覺得那滋味不好受,誰也沒再幹過。
4
我覺得,孩子總是對世界上的任何沒有見過的東西和沒有經歷的事情感到好奇。
好奇是沒有錯的。我們要懂得尊重孩子探索的好奇心。
但東西和事情是分好壞的,我相信如果平時家長給孩子灌輸過道德教育,他們自己心裡會有一杆秤,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我們都覺得孩子“偷錢”是道德品質上的敗壞,擔心他日後會走歪路。
愛默生說:“一個人的品格不應由他的特殊行動來衡量,而應由他的日常行為來衡量。”
但如果因為“偷錢”就暴打,父母不過是用更大的錯誤來掩蓋自己教育失敗這件事。
這樣的父母,孩子長大後,如果是個品格優秀的人,他們會說:“都是那時候我的一頓打,你才不至於走上歪路。”
如果孩子不成器了,他們又會說:“我管教過了,你自己不爭氣。”
5
尹建莉說,我們能可以批評孩子,但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方式,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樹立自信心。
凡是對孩子自尊心、自信心有損害的批評方式都是不好的,都是家長要徹底戒除掉的。
所以,在我看來,只要不是不能挽回的錯誤,我們教育孩子時,能坐下好好講道理,就不要用野蠻的方式。
因為,惡行會遺傳。